所在位置:首页 >> 宏观新闻>> 资讯详情

我国钢铁行业进入了减量发展新阶段   

作者:24发布时间:2016-02-19
   春天来了,但国内钢铁行业的寒冬还没有熬到头。2月初,国务院发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从今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吨至1.5亿吨。这一方面充分展示了中国政府“去产能”的决心,另一方面也预示了某些钢企的压力。近几年来,钢铁市场持续低“冷”,直至目前似乎仍未触底。

  其实,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历史必然来分析,钢铁行业遭遇寒冬是三次产业结构发展演变的必然。我国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伴随着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单位GDP钢材消费强度必然下降,钢铁生产消费越过峰值,必然进入弧顶下行区,产量、消费量的“双降”标志着我国钢铁行业进入了减量发展新阶段。

  不过,减量控产喊了好几年,想真正做到却没那么容易。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2000年到2008年,当时是不管上什么钢铁项目,每吨至少都能有千元左右的利润,当年的钢老板们数钱到手软。在高利润驱动下,中国钢铁行业迅速扩张。一些钢铁行业每年动辄上千亿元的投资,20%以上的增速维持数年,这种大干快上为危机埋下了伏笔。

  近两年来,钢铁市场走低,但上山容易下山难。钢铁行业是资金和劳动密集型行业,许多企业的职工人数都成千上万。控产后,工资怎么解决,人员怎么安置。河南的安钢作为国营企业,前几年曾大幅亏损,但怎敢轻言控产停产,2.5万在岗职工和3.2万“三产”及退休人员等着开工资,只有生产才有现金流,才能发出工资。饮鸩止渴,中国大多大型钢企均是如此。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去产能被列为今年的五大任务之一。钢铁行业作为去产能重点行业,如今小打小闹地减产已属杯水车薪,其中的“僵尸企业”必然要面临淘汰和破产。壮士断腕,必须痛下决心,钢铁企业才能轻装上阵,市场才能进入有序竞争,转型升级才能进入良性发展。

  钢铁行业去产能的任务艰巨,它也必然是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但这一过程也会逼迫着我们对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进行更多的思考。要把过剩的产能损失减小到最低需要多方发力、多措并举。首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步伐,通过产业标准、水电价格、环保门槛、税收等一系列手段,减少落后的产能存量,并避免落后产能通过简单扩容来逃避淘汰。其次,增加兼并重组力度,提高产业集中度,科学确定新增产能上马。另外,也可结合“一带一路”战略,通过资本纽带和贸易纽带,在更广阔的市场中消化产能,同时争取行业转型升级的时间。钢铁行业的“寒冬”未尽,但只要前进的脚步永远不停,拥抱春天终成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