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球团矿>> 资讯详情

评论:有效引导内需以应对外部物价压力

作者:1发布时间:2010-05-04
          今年3月份,中国物价涨幅有所回落。据统计,一季度全国CPI同比上涨2.2%,PPI同比上涨5.2%。其中3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4%,环比下降0.7%。尽管如此,多方面情况表明,年内中国物价上涨推动力量有增无减,不可掉以轻心。

  物价向上推力

  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没有疑问,此轮物价上涨仍然具有显著的原材料成本推动特点,是供求关系偏向宽松条件下的物价上涨。

  首先是能源产品价格震荡上行。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全球石油、煤炭等能源产品价格跌至谷底。随着世界经济触底,尚未实质复苏之前,能源价格就率先强劲杨升。据有关国际组织统计,到3月份,世界能源价格同比上涨53.1%。到今年1季度,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已经跃上80美元/桶关口,4月初动力煤炭价格亦逼近100美元/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价格),分别比前期最低价格上涨1倍以上。

  预计受到全球经济复苏和中国经济提速大环境的影响,以及中国机动车新增量和保有量强劲增长,西南干旱导致火力发电增加,年内能源产品价格将高位运行,并且不排除进一步上涨的可能。近期有关部门再次发出下半年煤炭供应可能再次趋紧的警报;有观点认为下半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将保持在89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

  石油、煤炭等能源产品既为加工制造业提供动力,同时也是重要的原材料。年内能源产品价格的震荡上行,势必增加所有商品的生产和物流成本。

  其次是基础原材料价格涨势强劲。除了上述能源产品外,今年以来,所有大宗商品价格都在大幅上涨,其中矿石、金属、橡胶(资讯,行情)等基础原材料价格涨势尤为强劲。据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测算,1季度全国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CPI)同比上涨29%。其中有色金属价格上涨65%,橡胶价格上涨36%。进入新的一年后,国内外铁矿石价格急剧飙升,目前已经突破180美元/吨,并且不排除今后200美元/吨更高价位的可能。

  矿石、橡胶、金属等最基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于下游行业价格的成本推动是不言而喻的。比如,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就推动了今年以来钢材价格的大幅上涨,短短两、三个月内,价格行情就上涨了千元/吨左右,比年初涨幅达到20%。钢材价格的上涨,同样会对汽车、机械、家电等下游产品价格产生成本推力。据此预计,年内工业品出厂价格会有较高涨幅。

  最后是食品材料价格上涨。今年1季度CPI上涨因素构成中,食品价格上涨占了很大比重。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中,与食品相关的产品价格涨幅不小。比如食糖、农产品、油料油脂等,涨幅在14%—63%。这类食品材料价格的上涨及其滞后影响,一定会在下一阶段的食品价格中反映出来,即使是供求平衡也改变不了这种局面。

  不仅如此,同样是受到能源、动力、肥料、农药、物流、人工等生产成本推动,今年异常的气候情况,以及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上涨推动,未来一段时期内上述食品原材料价格还会杨升。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日联合发布的2010年《农村绿皮书》预测:2010年粮食生产价格上涨率可能超过5%,畜牧产品和渔业产品生产价格分别上涨2%和3%,整体农产品生产价格总体水平上涨4%左右。受其影响,年内食品价格不容乐观,有观点认为今年粮价将上涨10%,引发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力量正在增强。

  物价上涨推力

  不同行业传导有别

  总体来看,2010年中国物价形势面临显著的成本推动力量。这种成本增加向下游产品链的传导,会因行业不同而有着很大差异,出现不同的传导方式。

  1.先期传导。这是一种炒作涨价预期,提前成本增加而出现的价格上涨。比如铁矿石预期上涨而引发的钢材价格上涨。世界矿业巨头所主导的长期协议铁矿石价格2010财年上涨1倍。但其实际价格上涨要到今年4月份才会执行,在此之前数月,国内钢材价格已经连续数次大幅上涨,甚至一个月内数次提高价格。再如西南干旱,早在新糖上市之前,白糖(资讯,行情)价格就已经暴涨。先期传导,往往会使得企业前期原材料和成产品库存集体升值,造就企业“超额利润”。

  2.同步传导。因为同属于需求旺盛的景气周期,因此有些行业的成本增加因素,能够通过产品涨价同步传导。中金公司在一份分析报告中认为:钢材价格上涨虽然影响机械行业的成本,但同时钢材价格上涨时期又是机械行业下游需求向好的时期,可以通过适度涨价来转移原材料增加成本,因此机械行业能够无惧钢价上涨的影响。前不久结束的广交会统计数据显示,多数境外客商已经接受涨价事实,机电企业现场成交价格普遍上涨5%—10%,个别涨幅达30%。此外,因为机动车新增量和保有量的旺盛增长,轮胎行业也能够同步传导成本增加因素。

  3.滞后传导。主要是一些出厂价格受到国家指导的行业,比如成品油、农用生产资料、电力等行业。虽然生产成本的增加也要体现出来,但具有滞后性,难以同步传导,有些成本增加压力会通过国家补贴方式加以释放,并不完全通过价格上涨传导。

  4.完全传导。有些行业原本利润不高,或者供应偏紧,生产成本增加因素向其他方面寻求释放的可能性不大,必须向下游产品完全传导。在这方面,最典型行业莫过于谷物、蔬菜、畜牧等种植和养殖行业。其种子、肥料、农药、饲料、燃油等生产成本的增加,一定会全部传导到相关产品价格上来,只是时间迟早而已。否则,将会破坏脆弱的供求平衡关系,导致价格的报复性暴涨。去年冬季以来,我国生猪价格持续走低,猪粮价格倒挂,比价下降到6∶1的盈亏平衡点以下。受其影响,大量生猪提前出栏。预计下一阶段肥猪出栏会受到影响,猪肉价格显著回升,甚至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对此要有所警惕。

  5.不完全传导。主要是一些产能过剩,且利润较高的行业,比如汽车制造等一些加工制造行业,房地产行业等。所增加的成本,主要通过节约开支和压缩利润来消化,难以全部通过涨价方式进行传导。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行业对于成本增加的承受能力很强,可以多渠道释放成本增加压力,这是其不完全传导的坚实基础。据有关资料,钢材涨价对于房地产和汽车行业冲击不是很大。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销售单价,增加几百、几千元的钢材成本,确实没有什么。

  6.迂回传导。有些行业,比如家电行业,市场供应宽松,竞争激烈,利润水平也不高,遭遇高材料成本冲击时,不能够冒丢失市场份额的风险,直接提高产品价格,而以调整产品结构,升级换代,推出新产品,走高端产品路线方式,迂回传导成本增加压力。

  物价上涨

  并不表明经济过热

  受到以上几个方面的推动,今年内物价上涨水平很有可能超出预期,其中有些月份CPI同比涨幅超出4%,PPI涨幅超出8%。

  尽管物价涨幅与经济过热有紧密关系,尽管年内物价上涨推力有增无减,但这并不表明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过热。因为目前导致中国物价推力增加的主要因素并非需求过旺,超出了同期供应能力,而是境外进口大宗商品价格的急剧上涨,属于输入性成本推动。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季度全国大宗商品进口平均价格同比上涨44.4%。其中食糖价格涨幅为146.3%,居大宗商品价格涨幅之首;其次是铜,价格涨幅为109.8%;原油价格上涨80.5%,橡胶价格上涨62.3%。其他如矿石、煤炭、棉花(资讯,行情)、大豆(资讯,行情)等,均为大幅上涨局面。钢材、玉米(资讯,行情)虽然下降,预计进入下半年后也会转为上涨。

  中国是一个人平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许多大宗商品严重依赖进口,有些产品的进口依存度超过50%。而作为基础原材料,大宗商品又构成了所有其他商品的材料成本。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势必增加国内下游行业的生产成本,引发其价格扬升。

  与此同时,国内多数商品,包括初级产品和投资产品整体供求关系偏向宽松,可以支持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并未出现全面紧张。从这个尺度衡量,中国经济当然没有过热。

  宏观调控

  应该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

  有人认为,为了避免恶性通货膨胀,必须尽快实施加息。这是不对的。既然引发物价上涨的主要推动力量来自外部,来自成本推动,并非国内经济过热、需求过旺所导致,因此在宏观调控方面,就不能够采取抑制需求,抑制经济增长的措施,比如率先欧美国家提高金融机构利息。这样做不仅不能解决物价上涨问题,反而火上浇油,甚至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失速,陷入滞胀。

  与此相反,我们不但不能够抑制需求,而且还应当进一步扩大内需,包括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和扩大居民消费两个方面,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更强大的需求动力。

  增加基础设施投资,除了搞好现有重点工程建设以外,还要大规模地开展环境保护治理,节能减排,努力提高绿色GDP。在这方面,也要有一个10年振兴规划。要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投入几十万亿资金,将中国境内的环境质量,如空气质量、水资源质量、土地质量,获得一个显著的改观,并借此打造出一个世界先进、强大的环保装备制造业和建筑安装业,创造几千万个就业岗位,使之成为下一阶段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扩大城乡居民消费,着力点应放到提高消费能力方面。要提高职工收入水平,继续增加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一般情况下,不要对商品出口实施补贴,或者是实施出口退税,要将这部分钱节省出来,补贴国内消费者,提高国内消费能力,减轻中国经济对出口依赖度。在许多商品消费品方面,我们人均消费水平不高,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据有关资料,2009年我国钢材表观消费量为5.6亿吨,每万元GDP钢材消费量为169公斤,人均钢材消费量为430公斤,这两个数字均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化中期时的钢铁消费水平。

  提高国内消费能力,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必须强制上市公司利润分红。原则上企业实现利润应当全部按股份分配,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应当来源于广大股民对于该公司所增加股份的继续买进。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中国股市投资,成为真正有回报的投资。这样做,不仅可以减轻现阶段股市浓郁的短期投机炒作行为,又可以为中国国内消费市场的振兴,提供相当可观的消费资金。

  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上述国内消费增长的坚实基础上,经济增长速度即使还高一些,又有什么不可以得呢?又担心什么产能过剩呢?(作者单位: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