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山西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透析

作者:1180发布时间:2016-06-23

  因煤而兴,因煤而困,由煤脱困。今年以来,山西省出台《山西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及27个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等一揽子措施,以“壮士断臂”的决心去产能,解决煤炭产业无序过剩问题,精准制导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从各个领域推进煤炭产业脱困升级,以求实现山西煤炭行业的涅槃。

  山西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省份,曾“因煤而兴”。新中国成立后,山西累计生产煤炭占全国的1/4,但单一的产业结构也导致山西经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告别“黄金十年”后,“因煤而兴”的山西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2012年以来“跌跌不休”的煤价,把山西经济拖入谷底。今年以来,山西煤炭困局仍在吃紧。一季度,山西煤炭销量同比增加600多万吨,但同比减收700多亿元、亏损达9亿多元。对于刚刚经历了自1982年以来GDP最低增速的山西人来说,几亿的亏损快要成为习惯。受到拖累的不仅是煤炭行业,与煤炭紧密相关的焦炭、冶金、电力工业增速明显回落,有的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进而导致山西省工业经济增长疲软,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2.8%。

  煤炭行业下行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财政收入锐减。山西省省委书记王儒林曾表示,山西119个县市区,2015年财政收入最少的为3300万。排在后9位的9个县,都是贫困县,9个县的财政收入加起来仅有6.07亿元。“煤炭行业下行,带动了主导产业下行,带动了工业下行,带动了总需求下行。同时,对社会层面也有影响。”山西省省长李小鹏坦言,“一煤独大”是造成当前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

  “随着市场下行,长期被掩盖的供需矛盾、管理落后、利用粗放等问题浮出水面。”山西省政府一位负责人表示。本轮困局,不是简单的市场波动,而是长期“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卖方市场导致的煤炭供给侧出了问题。

  去产能,成为改革“当头炮”。无论是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还是山西煤炭产业扭亏脱困、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去产能,显然属于必然选择。而山西则打出严控增量、主动减量和优化存量的“组合拳”,以壮士断臂的方式,来化解产能过剩问题。

  今年4月24日,山西省委、省政府印发《山西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晋发[2016]16号)提出,要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全力推动全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煤炭产业“六型”转变,促进全省“六大发展”。

  《意见》明确,要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严禁违法违规生产建设煤矿,严格执行276个工作日和节假日公休制度,优化存量产能、退出过剩产能。按照依法淘汰关闭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减量置换退出一批、依规核减一批、搁置延缓开采或通过市场机制淘汰一批的要求,实现煤炭过剩产能有序退出,严格控制煤炭资源配置,从严控制煤矿项目审批。要加大煤炭企业改革力度。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机制。完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自律机制,创新煤炭交易机制,探索建立煤炭战略储备体系。要加强煤炭安全清洁高效生产和消费。提高安全生产和现代化水平,推进煤炭绿色低碳消费,建设新一代综合监管平台。要加快煤炭产业科技创新。实施煤基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加快建设山西科技创新城,设立山西煤炭清洁利用投资基金。要以煤会友扩大对外开放与国际交流合作。要千方百计做好职工分流安置、转岗培训等民生工作。全力做好就业安置工作,实施带薪转岗教育培训,符合条件人员可实行内部退养,加大采煤沉陷区治理力度。此外要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抓好现有政策的落实到位,进一步制定出台新的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有序退出煤炭过剩产能1亿吨以上;再次重申,今后5年,原则上不再新配置煤炭资源、不再新审批煤矿项目。煤炭行业重复建设的口子被扎紧。

  为切实推进全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促进全省煤炭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按照《山西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中确定的工作任务,山西省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安排各牵头单位制定了《实施细则》。5月18日~23日,山西省政府连发三个通知,分三批公布了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的27个实施细则,从各个领域推进煤炭产业脱困升级。这27个实施细则分三批公布,第一批的8个着眼主要在煤炭去产能、安全生产及存量优化等方面;第二批的12个细则从长远考虑,涵盖推进煤炭绿色低碳消费、采煤沉陷区治理、创新煤炭交易模式等内容;第三批的7个细则包括职工分流安置、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试点工作等多项新政。可以说,这27个实施细则,背负的是破解山西“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之重任。

  山西用5年时间,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亿吨以上,以此为突破口,引深推进煤炭革命。《实施细则》对严控产能进一步进行了细化。在严控增量方面,2020年前,原则上停止审批或核准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已经审批或核准的在建煤矿项目按照现有批复产能乘以0.84(276除以330)的系数取整作为新的矿井建设规模。依法淘汰关闭一批煤矿方面,对开采范围与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区域重叠的煤矿,2016年底前依法关闭退出。对60万吨/年以下的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煤矿,要在1~3年内关闭退出。对“僵尸煤矿”、资源枯竭煤矿、开采高硫高灰煤矿、严重资不抵债煤矿,按照国家政策依法淘汰关闭。重组整合一批煤矿,对部分开采条件好、资源储量较多的煤矿,在企业自愿的情况下,通过合并、收购、兼并等方式实施减量重组。减量置换退出一批煤矿,对于列入国家规划、符合产业政策等确需新建的煤矿,严格按照“减量置换”政策进行产能置换,确保全省煤炭总产能规模只减不增。依规核减一批产能,煤与瓦斯突出、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具有强冲击地压等灾害严重的矿井依规进行核减产能。推行法定节假日和周日煤矿停产休假措施,全年按276个工作日组织生产。搁置延缓一批煤矿,对于资源储量较多、开采条件较好,但目前开采不经济且不具重组整合条件的煤矿,搁置延缓开采或通过市场规律自然淘汰。

  山西出台的实施细则,在许多方面比国家的政策还要严苛。按照国家的要求,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而山西的措施是,2020年前,原则上停止核准新建煤矿项目,停止审批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不再进行煤矿生产能力核增项目审批。这意味着,相比其他大部分省份,山西将国家要求的3年时间增加到了5年。

  4月初,全省562座生产矿井重新确定的产能已全部公示。按照276个工作日,年产能净减少14548万吨。以去年产量计,这一数字相当于每年减去山东一省的原煤产量。与此同步,合计年产能7940万吨的16座违法违规矿井被叫停;207座重组整合煤矿停产停建整顿。

  组合效应下,今年山西煤炭产量预计减少1亿吨以上。分析认为,大力去产能,主动减产量,晋煤将率先走出“以量补价”的恶性竞争,不仅有利于平衡全国市场,推动整个煤炭行业脱困,也有效倒逼山西各级丢掉煤炭依赖,吃下转型“定心丸”。

  壮士断臂,阵痛难以避免。短期看,煤炭减产,将使山西面临更大困难;长期看,不去掉过剩产能,就会在“越过剩、越降价、越超产”的怪圈中越陷越深,甚至面临崩盘危险。

  凡事预则立,棋贵早一步。在煤炭下行迹象初显时,山西就已下出“先手棋”,打出“组合拳”,利用倒逼机制推进“煤炭革命”。

  从2013年发布“煤炭产业20条”,到2014年启动低碳创新行动计划、清理规范涉煤收费、改革煤焦公路销售体制,再到去年开启“煤炭管理革命”,山西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每年为煤企减负百亿元以上,大力倡导绿色转型。

  对于山西的煤炭产业何去何从,山西领导班子的决定是:立足当前山西实际、谋划山西长远发展,提出山西要着力推动煤炭产业向“六型”转变,走出一条革命兴煤之路,把山西建设成为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认为:山西煤炭的根本出路在于“革命兴煤、煤炭革命”。其内容就是推进煤炭产业实现“六型”转变:市场主导型、清洁低碳型、集约高效型、延伸循环型、生态环保型、安全保障型,走出一条“革命兴煤”之路。

  如今,踩下产量扩张的“急刹车”,山西将把更多的人才、资金、资源用于科技创新,加快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引导晋煤全面进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航道。

  在“补短板’方面,在梳理山西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揽子措施后,有专家认为,煤炭的清洁、低碳、高效、绿色生产和消费成为山西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做的主要发力方向。比如,在煤炭绿色低碳消费领域,山西将全力推进晋北、晋中、晋东三个国家级千万千瓦级现代化大型煤电外送基地建设。到2020年全省燃煤发电机组就地转化原煤2亿吨左右。加快华北、华中、华东输电通道建设,加大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力度。对于山西此次部署的扩大省内用电需求,稳步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等措施,山西智诚达能源咨询公司总经理马俊华分析认为:“从产业路径看,挖煤卖煤是单行道,而煤-电,煤-化工则是多车道,不仅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而且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等外部因素,调整产品方向,更具发展弹性。”

  在本轮山西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中,聚焦煤炭产业清洁、高效利用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和需求,编制产业创新链;全面推进山西科技创新城项目建设,对接引进煤基低碳领域高端研发机构,打造低碳发展的新高地;办好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如此大手笔大投入,其着眼点当然是为山西煤炭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多位专家看来,山西此次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体制机制上“下刀子,动手术”尤为值得点赞和期待。

  在山西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揽子措施中,还明确提出通过机械化、信息化、集约化的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减人增效等措施,改善煤矿生产组织结构,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提高煤矿的劳动生产率和效益;严格按计划控制员工数量,对超定员的,要逐步予以消化,到2020年底前人均劳效、吨煤工效比2015年提高25%以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被资源型经济所囿的山西,需要一个大步跨越。而作为煤炭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山西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上的动作,被多方关注,其转型升级的成败也直接关系去产能进程的推进。

  开弓没有回头箭,山西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唯有戮力前行。27个实施细则的每一条措施,都切中当前山西煤炭产业的弊病。毫无疑问,这是一项系统工程,统筹兼顾,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做好四则混合运算,才能充分发挥改革的集成效应,山西煤炭产业扭亏脱困,实现“六型转变”方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