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列为2016年经济工作五大任务之首的去产能工作正在推向深入。
日前,钢铁行业两大巨头武钢股份、宝钢股份双双发布公告称,两家公司的控股股东武钢集团、宝钢集团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这或许意味着两大钢铁集团重组合并的传闻正在落地。
与此同时,6月以来,国家发改委分多路赴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督查各地去产能成效。目前,各地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工作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用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的话来说,去产能“情况复杂、任务繁重,但又势在必行、时间紧迫”。正因如此,去产能在现阶段实际上必须有行政部门的参与和协调;与此同时,需要同步建设长期靠市场自身调节产能的机制和体系。短长并举才是应对产能过剩问题的根本策略。
当前,去产能确实面临着很大的阻力。比如来自企业、银行与地方政府联动的阻力;僵尸企业破产退出,来自兼并主体与被兼并者联合反对的阻力;僵尸企业存在“僵而不死”的空间,上市公司难以退出的阻力;政府部分救助措施短期化倾向明显,企业退出有心理阻力;不适应、不适合去产能的发展理念,形成思想上的阻力等。此外,还有巨额企业金融债务的棘手问题等。徐绍史还在2016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今年要去掉煤炭产能2.8亿吨,涉及70万员工安置;要去掉钢铁产能4500万吨,涉及需要安置的职工是18万人。
去产能一方面从技术上来说有许多难点,同时也特别需要决心。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访谈中指出:处置“僵尸企业”,该“断奶”的就“断奶”,该断贷的就断贷,坚决拔掉“输液管”和“呼吸机”;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保人不保企”,勇于处置“僵尸企业”。尽管强调要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但对那些确实无法救的企业,该关闭的就坚决关闭,该破产的要依法破产,不要动辄搞“债转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组,那样成本太高,自欺欺人,早晚是个大包袱。
据测算,产能过剩行业在中国经济中的体量占到10%~20%。这一轮消化过剩产能必将代价巨大,理应为来日总结经验教训。眼光放长一些可以发现,产能过剩是一个持续20年以上的老话题了,“久已有之、于今为烈”,它反复出现反复发生,本身就说明内在机理问题没有解决。
回顾此前多年对产能的管理,效果不佳,之所以不奏效,因为不是市场在调控。民营企业并不傻,扩张产能花的不是自己的钱(大量资源来自于银行和地方政府),收益端和风险端不对称,造成扩张冲动。国有企业方面,预算软约束助长了国企长期的扩张冲动,是过剩产能最大的来源。
由此亦可看出,产能过剩解决的根本,关键还在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界定清楚。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无疑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总方向,只是目前政府的实际运行体系,尤其是考核体系,与这个目标方向不尽一致。这一改革理念的具体落地,一方面需要政府更加充分地简政放权,另外可以考虑针对地方政府设置市场化配置资源的量化考核指标。随着新体系的逐渐贯彻,市场化配置资源也就水到渠成了,对于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产能过剩问题,这应当是一个治本之策。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