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焦炭>> 资讯详情

从“量”到“质”的跨越,钢铁业面临四大挑战

作者:169发布时间:2010-05-11
    中国冶金报记者 曾巧巧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相互推进,经济高速发展,中国钢铁工业的规模也获得了大幅扩张,产量连续14年位居世界产钢国首位。一场金融危机的到来,让我们看到了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诸多弊端。
    如果说过去十年在强劲需求的市场环境下,中国钢铁产业盲于扩大规模,无暇顾及产业结构等方面的调整。那么,在未来的十年和更多的时间内,在市场环境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中国钢铁产业应该认清目前面临的挑战,把重心转移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在淘汰落后、原料供应、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步,从而实现中国钢铁工业的二次飞跃。在5月9日、10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与会代表对中国钢铁工业如何转变发展方式、进行结构调整进行了讨论。    
    节能减排“压力很大”
    现在没有回收的余热和余能大概占30%,典型污染物的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硫的排放严重超标。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从中国范围来讲,“十一五”的前4年,我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仅降低14.38%,要实现下降20%的约束性指标,今年后3个季度压力骤增。如果“十二五”依然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步伐,2020年我国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将难以实现。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徐匡迪表示,我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任务势非常艰巨,“现在没有回收的余热和余能大概占30%,典型污染物的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硫的排放严重超标”。
    可以说,在节能减排方面,发达国家钢铁行业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据浦项制铁代表理事、会长郑俊阳介绍,浦项制铁已经确立了长期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到2015年,通过改进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减少3%的二氧化碳减排;在2020年之前,再减少6%的二氧化碳排放。这个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将通过回收更多的余热余能,另一方还将投入资金开发新的工艺,比如调整生产工艺、开发更高性能的钢材等,实现二氧化碳减排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总体来看,后危机时代钢铁工业技术进步的方向是节能减排技术和资源充分利用技术。节能减排上的成本投入(技术和资金)将换取长期的行业壁垒或产业优势,最终将改变钢铁行业的相对竞争优势;钢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生产利用,以及行业领先产品和独有产品等具有行业领先水平技术的研发工作,也将在行业技术进步中起到引导作用。
    目前,世界各国已将低碳经济作为一种重要的发展模式来积极推动,在后危机时代,开发低碳经济技术和产品已经成为钢铁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点。如何把握低碳经济为钢铁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提供的巨大机遇?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刚认为:“我们需要重点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降低碳能源的使用量;提高现有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特别是对二次能源的回收利用;开发绿色钢铁新工艺和新技术。”   
    产能的过剩程度须控制
    贸易摩擦是一种征兆,反映的是钢铁产业过剩、企业利润下降等,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淘汰过剩产能、限制低效产能。
    2009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会员企业钢产量同比增长11.27%,销售收入下降10.14%,利润下降33.64%,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同时,由于钢铁产能继续增长,淘汰落后进展缓慢,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造成产业结构调整难度进一步增大、钢材市场波动加大、国际贸易摩擦加剧。
    针对钢铁行业发展中的这些问题,国际钢铁协会秘书长Ian Christmas从贸易保护主义这一角度作了阐述:“贸易摩擦加剧虽然有金融危机发生的背景,但更重要的是,贸易摩擦是一种征兆,反映的是钢铁产业过剩、企业利润下降等,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淘汰过剩产能、限制低效产能。”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市场竞争一定要有一定程度的过剩产能。如果产能利用率在85%以上,产能就比较紧张了,所以大体上产能利用率应该在80%左右。有一定的产能过剩才有竞争、技术进步、管理加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表示。
    在分析产能过剩的原因时,张晓刚则简要地强调,这其中有近几年产量增长过快、新增能力超过市场需求的因素,有存量调整力度不够大、淘汰落后不到位的因素,同时也有世界经济不振、国外市场需求减少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哪一个是最关键?“淘汰落后。”张晓刚如此认为。
    至于通过什么途径淘汰落后呢?工信部原材料司巡视员贾银松曾表示,加大淘汰落后,执行力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那么,我们又如何增强执行力呢?“这与国家的经济结构等因素相关,我们下一步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深化改革上,通过改革来破解发展难题。”徐匡迪说。
    而张晓刚给出的答案是:实现淘汰落后需要国家和行业组织发挥把握全局的作用,协调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利益,通过政策导向来推动强制淘汰落后产能。同时,企业也应该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更多地着眼于未来发展。此外,我们还要建立健全淘汰落后的政策法规和流程机制,因为淘汰落后关系到资产处置和人员安置等企业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必须有完善的机制作保证。
    产业链要进一步优化
    我们应该从国家层面统筹考虑中国钢铁企业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统筹规划好中国钢铁企业在海外生产基地的布局。
    在后危机时代,实施资源战略,加强对上游资源的控制,是中国钢铁企业推进全球化进程的重要保证。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国际钢铁产能利用率逐渐上升,这将带动铁矿石、焦炭、铁合金等钢铁生产主要原燃料价格的上涨,进而推高钢铁生产成本。
    对于中国钢铁行业而言,当前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就是进口铁矿石问题。进口铁矿石需求超常增长,增加了进口铁矿石和海运费价格的上涨压力。中国钢铁行业要继续坚持“走出去”的战略,实现上游供应链的全球配置,适度掌控海外资源,建立更为多样的资源供应渠道。“值得注意的是,‘走出去’掌控资源,并不意味着就是要控股。如果只是参股,成功的几率相对较大。”徐匡迪提醒。
    “在原料供应方面,加强低品位矿石的利用也是解决途径之一,虽然对低品位矿石的利用不能完全代替进口铁矿石,但也是有平衡作用。”徐匡迪表示。本着这一目标,部分钢铁企业正在就闪速磁化焙烧关键技术、氧化铁矿尾矿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方面投入资金进行研发。“如果这些技术获得突破,我们就可以根据价格的高低,在进口矿和自由矿之间进行选择。”徐匡迪强调。
    另外,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到现在,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已不可避免。鉴于之前我们海外投资的一些经验,张晓刚建议:“我们应该从国家层面统筹考虑中国钢铁企业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统筹规划好中国钢铁企业在海外生产基地的布局,系统研究中国钢铁企业海外建厂模式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及教训,避免相互竞争和资源浪费。”
    针对产业链的优化,张晓刚也提醒,企业要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国内市场稳定,防止钢价大起大落。从近年来钢价起伏的影响来看,每次钢价大幅度上升都会带动原燃料、水、电、运输等行业价格大幅度上涨,而且其涨幅往往会大大超过钢价涨幅,把上游产品价格抬起来;当钢价大幅度下跌时,上游产品价格下滑往往滞后,跌幅远远小于钢价跌幅,甚至继续保持坚挺。
    这种现象也是造成2009年国内钢铁企业利润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钢铁企业在谋求效益时,应以保持合理价格水平为基础,避免过度谋利引起的产业链价格联动效应。    
    职工应受到进一步重视和尊重
    人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而保证职工的人身安全是对职工最基本的尊重。
    与大多数代表所谈论的话题不同,Ian Christmas强调了安全生产、无事故生产,并把这一问题排在了他所列七项关键问题的第三项。他表示,在日常经营管理中,没有比安全生产更重要的事情了。从全球范围来看,钢铁行业在减少安全事故以及死亡发生率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过去的两年中,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现象。
    而在中国,据国家安监总局初步统计,2009年,8个行业共发生事故1788起,其中冶金行业死亡202人;重大事故频发,比如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1.4”煤气中毒事故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在确保安全生产管理这方面也应该承担着相应的责任。” Ian Christmas表示,“钢铁行业是一个危险性相对较高的行业,我们只能从严格生产管理、规范现场操作等方面保证减少事故的发生。”
    目前,钢铁行业正处于低利润时期,所以钢铁企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企业的运营和财务上。但现在也恰恰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因为人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而保证职工的人身安全是对职工最基本的尊重。“因此,钢铁行业应该将安全放在第一位,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这对企业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美国钢铁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John P. Surma表示。
    同时,对于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任务的中国钢铁工业来说,技术创新是通往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而尊重科技人员就是实现技术创新的前提条件。“尊重科技工作者、促进科技创新不是一句笼统的、无法检验的口号,也不是研发费用多少能衡量的,需要明确的、可检验的、分阶段的管理体系和行动纲要。”徐乐江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决不是一句漂亮的口号,如何真正落到实处是需要企业各级管理者痛下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