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钢铁过剩产能 全球论坛有望成立

作者:1180发布时间:2016-09-06

  全球钢铁产能过剩问题成为本次G20杭州峰会关注的焦点,多场发布会、各国领导人都表示了对化解钢铁产能的关切,中美、中欧双方都达成了建立相关协调机制的共识。

  在9月4日晚间中方发布的《中美元首杭州会晤中方成果清单》中指出,中美双方认识到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和市场需求低迷使得包括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在内的结构性问题更加严重,这些问题对贸易和工人产生了负面影响。中美双方认识到,钢铁和其他行业产能过剩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集体应对。双方也认识到,政府或政府支持的机构提供的补贴和其他类型的支持可能导致市场扭曲和造成全球产能过剩问题,因此需要予以关注。

  为此目的,中美双方对可能建立的一个全球论坛表示欢迎。该论坛由G20成员和感兴趣的经合组织(OECD)成员积极参加,将其作为交流和分享全球产能动态、政府政策与支持措施信息的合作平台,由OECD秘书处提供协助。

  受访专家表示,该论坛若能建立,在全球钢铁产能的协调机制上将迈出的重要一步,是G20参与全球长远的经济治理、结构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方面。

  习近平与奥巴马9月3日在杭州举行双边会晤时达成共识,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和市场需求低迷使得包括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在内的结构性问题更加严重,对贸易和工人产生了负面影响;而钢铁和其他行业产能过剩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集体应对。

  中方公布的成果清单中提到,中美双方对可能建立的一个全球论坛表示欢迎。该论坛由G20成员和经合组织(OECD)成员积极参加,将其作为交流和分享全球产能动态、政府政策与支持措施信息的合作平台,由OECD秘书处提供协助。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前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何伟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全球论坛若能建立,在全球钢铁产能的协调机制上将迈出的重要一步,是G20参与全球长远的经济治理、结构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方面。

  “此前全球性的钢铁协调平台主要是钢铁协会,发生纠纷时往往是双边、区域之间进行谈判,缺乏一个更高层面的协调平台。经合组织正在成立和推动一个全球论坛, 但如果G20峰会上能达成共识,则将扩大为范围更广的全球论坛,各国政府将直接关注。”何伟文说。

  何伟文称,它对于协调全球钢铁产能过剩有三方面的意义:第一,过去钢铁出口动态主要是钢铁协会负责,各国各行其是。该平台如果能够建立,世界各国的钢铁产销、项目的新建和关闭以及不同市场的情况会一目了然,可实现数据透明和最大限度的信息共享。第二,该平台可作为各国进行政策协调的基础。第三,企业可直接加入平台了解市场的供求情况,避免过剩产能的堆积。

  欧洲委员会主席让-克洛德·容克在9月4日G20杭州峰会新闻中心召开的记者会上表示,中欧钢铁产能双边监督机制须尽快启动工作。这一机制是7月在北京举行中欧领导人会晤所达成的成果之一,旨在对中国钢铁出口量和价格进行确认和跟踪,以判断中国是否采取了有效的减产措施。

  容克强调,欧盟也即将要讨论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政策。“我和图斯克主席已经做好准备,为欧盟钢铁产业和工人的利益提供保护措施。”容克称钢铁产能过剩是全球性问题,但中国也有特殊的地方。“近些年,欧洲钢铁产业失去了上万个就业,我们必须要采取行动。”

  欧盟领导人的强硬表态来自于欧洲钢铁产业施加的巨大压力。今年2月,欧洲5000多名钢铁业者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外游行,4月,上万名钢企工人在德国杜伊斯堡游行,抗议中国出口廉价钢材。5月12日,欧洲议会全体会议通过非立法性决议,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容克只讲了一半,只谈到如何保护欧盟的工人和钢铁业,却没有提到WTO规则,出口应按照WTO规则,保护也应遵循WTO原则。所以中国也应该强调这一点。” 何伟文说。

  他对记者分析称,钢铁进出口的政策协调、贸易措施必须建立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不能有扭曲市场和保护主义的行为。“目前中国面临的最大的钢铁贸易保护不是估价的问题,而是盲目的数量保护主义。”

  对于欧盟的指控,李克强早于7月表示,中国近90%的钢铁产能面向国内市场,而中国出口的钢铁,也主要不是面对欧洲,“中国不仅没有采取补贴的方法获得竞争优势,反而对钢铁出口加征20%左右的出口关税”。

  习近平在9月3日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也再次强调,从2016年开始,中国正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调节供求关系,要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至1.5亿吨。“中国在去产能方面,力度最大,举措最实,说到就会做到。”

  钢铁行业已经成为中欧贸易摩擦频发的重点领域,欧盟对中国钢铁频频发难。据中方统计,自2014年以来,欧盟针对中国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15起,其中钢铁类产品占到八起。

  如何减少和避免钢铁贸易摩擦?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钢铁出口多少的“度”有两种方式可以达成。一种是对方的保护主义,在中国的出口量超过临界时就会起作用,反映在贸易摩擦上;另一种是双方进行谈判,这个在学术上有争议的策略叫“自愿出口限制”。

  “比如,如果完全放开钢铁出口,出口增长率可以达到100%,贸易摩擦可将出口增长率限制在10%,这时中国钢铁企业可与对方谈判,自愿出口限制为50%的增长率。在50%时,双方可以共商、共建、共享,对方可能会接受。这个数值具体是多少,取决于双方的讨价还价和可承受能力。” 他解释道。

  在张燕生看来,中国钢铁企业和主管部门有责任建立一个中国钢铁行业出口协调机制,份额如何分配、利益如何协调、机会主义行为如何限制,需要探索建立一套合理的机制。

  何伟文认为,三年前中国和欧盟就光伏出口最后达成妥协,中国承诺了最低数量和最低价格,对方可以接受,对中国的反倾销措施也因此偃旗息鼓。“所以下一步中国有可能对欧盟的钢铁出口数量和价格也实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