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进入“去产能”的开局之年。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去产能战役率先在钢铁、煤炭两大行业打响。
2016年2月5日,国务院在发布《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后,仅1天时间,就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凸显了钢铁和煤炭行业去产能、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等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意见》要求,从2016年开始,用3至5年的时间,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
2016年12月17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表示,全年煤炭2.5亿吨的目标任务已超额完成。煤炭产量在2016年全年得到有效控制,煤炭生产的安全事故数量大大降低。
据了解,2016年我国焦煤产量在逐月降低,累计同比进入下半年以后每月都有11%的降幅,虽然国家为保证冬季供暖逐步放开了276工作日的限制,但焦煤的限产政策依旧没有改变,短缺形势不断恶化。焦炭产量受制于环保及焦煤供应有限的因素也一直处于短缺的状态。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焦炭产量约4.46亿吨,较去年基本持平,焦炭短缺的局面越发明显。但进入12月份以来,焦煤的供应短缺出现小幅缩小,而焦炭供应受焦化利润高位的影响也有所增加,叠加钢产量在年底出现季节性下降。
国资委主任肖亚庆提出,2017年中央企业要化解煤炭过剩产能2473万吨。各地也在结合化解煤炭过剩产能要求,通过兼并重组和减量置换的方式在积极响应号召。
煤炭大省山西省省长楼阳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三去一降一补”是2017年的首要工作重点,去产能继续加码,仍将实施减量置换、减量重组、提高单产、减人增效,关闭退出煤炭产能2000万吨左右。
有着“江南煤海”之称的贵州省计划2017年关闭煤矿120处,化解过剩产能1500万吨。
湖北更是首个提出在两年内关闭全部煤炭生产企业,这意味着其后续还将退出约1200万吨的产能。
产煤大区内蒙古2016年已逐渐淘汰了一大批规模小、技术水平低、资源浪费严重、安全无保障的小煤矿,2017年设定的去产能目标为120万吨,10年内还将实现煤矿数量减少790处,同期产能增加6.4亿吨。
河南、河北、吉林、云南设定的2017年煤炭去产能目标则分别为2000万吨、742万吨、314万吨、154万吨。
然而,去产能并非只是简单的“去掉”,而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
2016年初以来,中央一直要求银行部门对“僵尸企业”停止输血,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原因在于僵尸企业本身是一个很难准确界定的概念。《意见》要求有关部门要及时公布“僵尸企业”的名单,这意味着政府部门有认定“僵尸企业”和落后产能的权力,银行可以也必须按照意见规定停止向企业提供贷款。
新一年对于“僵尸企业”处置问题,肖亚庆表示,要大力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和亏损企业治理,努力止住“出血点”。2017年完成钢铁、煤炭、有色金属、船舶制造、炼化、建材和电力等行业300户“僵尸企业”处置任务。
去产能的道路上,《意见》还鼓励煤炭和钢铁行业的企业自主开展兼并重组,将并购交易价款中的并购贷款的比例提高到了70%。据中国经济网了解,今年以来,煤炭行业共有4家国企上市公司涉及并购重组事件,分别为:西山煤电、冀中能源、云煤能源、平煤股份。
要改革就有“阵痛”,有分析认为,去产能成绩并非如同数字看起来那么漂亮,一些长期停产或闲置的产能被列入各地的去产能目标中,这些本来就无效的产能,“去掉”十分容易,但只能短期时间出效果。
在煤炭去产能的同时,将有一大批企业“死掉”。随着企业停产、关停,职工如何再就业也成为焦点。事实上,去产能所带来的职工再就业问题也已成为中央政府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从2016年开始,中央财政就已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用于职工分流安置。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曾透露,化解产能过剩造成一部分职工被分流安置,初步统计,仅煤炭系统就涉及约有130万人。
据了解,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出台了多个稳定分流职工安置的相关政策。如何安置好每个职工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在再就业的过程中,钢铁煤炭行业涉及人数较多,不同区域不同企业特点不同,所以职工安置问题也会非常复杂。
可以想象,在2017年这个深化供给侧改革之年,去产能任务仍会比较艰巨,“阵痛”也将会异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