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最近焦点>> 资讯详情

钢铁业技改与投资重点?都在这里!

作者:1180发布时间:2017-02-09

  稳增长首先要稳工业,稳工业必须要稳投资,稳投资关键要抓技改,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大计。——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巡视员唐和义

  11月25日,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联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等多家行业协会共同编制的《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投资指南(2016年版)》(以下简称《投资指南》)发布。

  什么内容?

  《投资指南》从创新平台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产品质量提升、服务型制造和安全生产8个维度,对电子信息、机械、汽车、船舶、民用航空与航天、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与化工、生物医药、轻工、纺织等12个行业领域,提出了发展方向和投资重点。《投资指南》所列专业条目和技术指标,主要考虑在未来3~5年内能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目标的内容,计划每3年修订一次。

  谁编制的?

  《投资指南》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联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船舶行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等11家行业联合会及协会联合编制和发布。

  对钢铁说了什么?

  《投资指南》认真梳理了未来几年钢铁工业推进的技术改造重点——通过对钢铁工业技术创新平台、智能制造、绿色发展、产品质量提升等重点领域的聚焦与深化,引导企业和社会投资,推动钢铁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实现钢铁工业从资源能力利用效率低、环保投入欠账较多和环境治理水平较低,向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转变,努力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创新驱动、效益良好、国际一流的钢铁工业。

  话不多说

  来来来

  让我们一起看看具体内容

  未来钢铁行业技术改造重点

  《投资指南》从我国钢铁工业转型发展需求入手,针对制约钢铁工业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通过对钢铁工业技术创新平台、智能制造和服务制造、绿色发展、产品质量提升等重点领域的聚焦与深化,梳理了未来几年钢铁工业推进的技术改造重点:

  一是布局和建设钢铁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平台。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钢铁工业科技创新已步入以跟随为主转向跟随和并跑并存的新阶段。以终端产品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已成为行业内的共识。此次指南中强化了非高炉炼铁、全球团冶炼、高效低成本洁净钢生产、钢铁新材料制造、绿色产品研发等流程制造研发基地或创新中心的建设,以提高关键工艺和重点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搭建应用环境材料、高质量产品检验检测认证、绿色产品测试认证等一批促进协同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开展检验检测、质量认证、应用评价等服务能力。

  二是着力提升钢铁工业智能制造、服务制造水平。智能制造、服务制造是集创新、服务、高端为一体的高端制造。通过着力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和业态,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水平。《投资指南》以工业4.0为目标,开展一批智能化示范工程,推动钢铁关键生产工序的自动化、智能化;鼓励建设钢铁生产大数据平台建设与示范、加工配送中心、电子商务和服务系统等,打造综合服务的成本最优的全价值链,推动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实现共赢发展和整体升级。

  三是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技术。新的钢铁行业系列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粗钢、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的实施对钢铁企业能源环保管理和技术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按照新环保法和标准要求,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投资指南》针对各钢铁生产环节存在的节能潜力和环境风险,提出了余热余能回收、废水提标改造、除尘系统升级、烟气多种污染物综合治理、冶金渣深度综合利用等一批钢铁行业节能环保改造升级项目。

  四是针对关键钢材产品实施提质增效,推动中高端品种再上新台阶。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产品档次不高,制造业大而不强。我们强调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又提出我国同样存在有效供给不足,一些中高端钢材产品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保持稳定的生产和供给,仍依赖进口。《投资指南》以海洋工程和高技术船舶、高铁装备、电力装备等高端装备需求为牵引,提出了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通过开发一批重大技术装备所需的高端钢材,满足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需求。

  钢铁行业投资指南

  1

  创新平台建设

  建立非高炉炼铁技术研究基地、高炉安全监测及长寿研究基地、高效低成本洁净钢冶炼研究基地、关键工序生产智能故障诊断及远程指导研究基地、全球团炼铁技术研发基地、气基直接还原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国家钢铁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绿色产品研发创新中心、应用环境材料创新中心、钢铁制造流程创新中心,高质量产品检验检测认证平台、绿色产品测试认证平台。

  建设铁前、炼铁、炼钢、轧钢各主要工序共性技术创新示范及智能化技术创新示范。建设关键、高精尖钢铁材料的研究和实验设施,钢铁生产关键工序大数据中心。

  2

  智能制造

  建设智能化示范工程。高炉生产全生命周期可视化操作、远程诊断系统平台建设,高炉炉前作业自动化示范工程。轧钢全自动磨辊间改造示范工程。钢铁产品智能定制生产、配送,产成品物流智能化工程。钢铁生产过程和关键工序智能化。工序功能耦合匹配及各区段智能化调控技术。基于能量流网路模型的物质流与能量流智能协同调配技术应用示范。产品全流程质量在线监控诊断与优化技术应用示范。

  推进钢铁生产大数据平台建设与示范。开展钢铁行业物联网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逐步推进铁前、炼铁、炼钢、轧钢各工序智能制造互联网基础平台建设;推进钢铁行业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云服务、在线监测与诊断服务等平台建设;探索行业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与服务,构建钢铁行业电子商务平台与服务系统等。

  3

  工业强基

  (一)专业技术基础

  钢铁生产全流程质量稳定控制的综合生产技术;纯净钢冶炼生产技术推广应用;钢铁生产自动化、信息化向智能化发展;大型关键冶金装备集成国产化。

  (二)强基平台建设

  关键共性基础工艺平台建设。纯净钢冶炼技术示范平台建设,钢铁生产全流程质量稳定控制的综合生产技术,炼铁生产操作可视化技术。关键钢铁材料升级研发平台建设。钢铁生产智能化平台建设。炼铁生产远程诊断及操作指导系统,操作平台型高炉专家系统,智能精炼控制系统,板带轧制过程优化控制,全厂能源管理系统。钢铁行业各主工序基础数据库平台建设。

  4

  绿色制造

  原料系统全封闭式改造。高温高压干熄焦技术,荒煤气显热回收利用技术,焦炉烟道气脱硫脱硝、焦炉烟尘治理、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焦炉煤气高效利用、焦油化工产品深加工、脱硫废液制酸等技术。烧结烟气循环、烧结烟气硫、硝、二噁英等污染物综合治理技术,烧结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炼铁的热风炉用电优化技术,高炉出铁场、矿槽和炉顶等除尘技术,余能余压、高炉煤气、高炉渣显热利用等技术。炼钢的转炉煤气干法除尘、转炉煤气和蒸汽余热回收利用、含铁尘泥处理技术,电炉废钢预热、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钢渣显热利用技术开发。轧钢的炉窑低热值烟气余热利用技术,轧机烟尘及油雾净化技术,冷轧污水处理技术,废酸再生技术。冶金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包括矿山尾矿、尘、泥、铁皮等综合利用,钒、钛、稀土等回收利用技术,废钢铁再生综合利用。铁合金的矿热炉烟气余热利用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工业废水、废酸、废油等循环利用技术与设备,生活污水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控制PM2.5排放的高效除尘技术。低碳技术包括工业炉窑烟气碳捕集技术,高炉煤气分离与碳捕集技术开发研究,低碳冶金技术开发研究。能源利用包括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新能源(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及海水淡化技术在钢铁企业的应用,钢铁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与推广,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整体解决方案研究与应用。建设绿色钢铁生产示范企业或园区。

  5

  产品质量提升

  (一)矿山、焦化和烧结球团

  铁矿深部开采、露天转地下开采工艺,有效利用低品位、难处理及共伴生资源的选矿工艺。煤调湿、干法熄焦等技术,配煤专家系统技术,非炼焦煤炼焦技术。厚料层低温烧结技术,烧结烟气循环利用技术。

  (二)炼铁、炼钢和轧钢

  高炉布料系统优化技术、生产操作可视化技术、安全长寿综合技术、远程诊断及智能操作指导技术。中高磷铁水冶炼技术,高效低成本转炉洁净钢生产技术,薄带铸轧技术,工模具钢连铸工艺技术,超大断面特殊钢连铸坯料质量控制技术,中间包感应加热恒温技术,连铸坯热装热送技术,连铸坯感应加热技术。加热炉蓄热式燃烧、加热炉富氧燃烧等技术应用,大规格产品铸轧一体化技术,变厚度轧制技术,近终型轧制技术、复合轧制技术,无头和半无头轧制技术,薄带铸轧技术,大中型钢高精度轧制技术,新一代TMCP工艺技术。

  (三)工艺技术与检测

  铁合金,低品位锰矿冶炼铁合金的新工艺技术,纯净铁合金生产技术。炭素和耐火材料,冶金高温容器用长寿节能环保耐火材料生产技术。计量和检测,钢铁生产工况下精准、稳定自动计量技术,企业自动检测分析中心建设。

  (四)建筑、海洋、交通、电力装备用钢

  400MPa及以上建筑钢筋和桥梁用中厚板、超高强度建筑用结构钢、高强不锈结构钢、耐火耐侯建筑用钢、高强度冷弯矩形管。船舶和海洋工程用大厚度高止裂板、极地船舶PC3-PC5级船型用钢、LNG船用殷瓦钢、海洋平台桩腿结构用高强钢、高强度双相不锈钢、大口径高品质特种合金管、3000米海底油气用大壁厚管线管。高铁轮对用钢、高铁用轴承钢、超高强汽车板、高性能齿轮钢、高品质轴承钢、铁道车辆车体材料用新型耐蚀钢、载重汽车用弹簧扁钢、飞机起落架用超高强大规格不锈钢棒材。第三代核电关键设备用材料、第三代核电反应堆安全壳用钢、高温合金、高能效配电变压器用取向硅钢。高性能桥梁钢、高性能球扁钢、高性能LPG容器用钢、化工用高端耐蚀合金宽厚板等。

  (五)高品质工模具钢和其他高品质钢铁材料

  高纯净度优质模具钢、高耐蚀耐磨镜面塑模钢、高韧高耐磨冷作模具钢,硬质合金刀具材料等。超纯净高强度切割钢丝用盘条、数控机床滚珠丝杠用钢、圆珠笔头用不锈钢。

  (六)钢铁新材料

  重点开发高性能、多功能、高品质特殊钢材料。船舶和海洋工程用大厚度高止裂板、极地船舶PC3-PC5级船型用钢、LNG船用殷瓦钢、海洋平台桩腿结构用高强钢、高强度双相不锈钢、齿条钢特厚板、大口径高品质特种合金管、3000米海底油气用大壁厚管线管。高铁轮对用钢、高铁用轴承钢、轨道客车转向架用钢、超高强汽车板、高性能齿轮钢、高品质轴承钢、铁道车辆车体用新型耐蚀钢、载重汽车用弹簧扁钢、飞机起落架用超高强大规格不锈钢棒材。第三代核电关键设备用材料、第三代核电反应堆安全壳用钢、高温合金、高能效配电变压器用取向硅钢。超超临界火电用耐热钢铁材料。新型耐蚀钢、耐热钢及高温合金。高纯净度优质模具钢、高耐蚀耐磨镜面塑模钢、高韧高耐磨冷作模具钢,硬质合金刀具材料等。复合金属材料。

  6

  安全生产

  冶金炉生产动态监测和安全预警系统;煤气回收、输送、存储安全监控系统;蒸汽回收、输送、存储安全监控系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监控系统;危险废水和废渣回收、运输安全监控系统。

来源: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