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煤炭工业“V”形反转显生机
作者:27发布时间:2010-06-04
今年以来,山西大同市煤炭工业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向好趋势,各项主要指标已从金融危机时期的谷底逐节攀升,接近危机前发展水平,运行出“V”字形反转轨迹。今年1~4月,全市煤炭工业完成现价产值111.99亿元,同比增长27.28%;实现销售收入131.89亿元,同比增长23.86%;实现利税23.84亿元,同比增长62.98%。其中同煤集团各项指标4月份增长幅度均居全市重点企业之首,实现利税净增7.62亿元,占全市22户利税正增长企业净增总额的62.5%,充分显示了煤炭资源整合后的“航母”作用。
自2008年后半年起,大同市煤炭工业即开始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与自身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的双重夹击,增速下滑;进入2009年后,受上游产品价格一路下行等因素的影响 ,煤炭价格进一步下跌,严重影响了全市经济增长速度,同时也将大同市支柱产业单一、对煤炭资源依赖性过高的经济结构矛盾凸显放大。为此,大同市按照全省统一安排,提出要忍得住暂时的阵痛,忍得住暂时的速度放缓,忍得住暂时的减收,忍得住暂时的压力,以壮士断腕、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棋先一步,将全市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工作加快推进、做好做细,同时依托煤炭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在兼并重组、规模升级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此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多方引导,强力推进,通过兼并重组聚合煤炭产业张力,做好“加法”和“减法” 。从去年4月开始,大同市根据省政府有关实施意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长短结合、成熟先行、整体提升”的原则,依靠“政府推动、规划领动、市场驱动、利益引动”四项措施,在全省率先领跑煤炭资源整合重组工作,重组方案得到省政府首家批复。大同市以单井年产量最低90万吨以上,企业规模不低于300万吨的建设标准,加快推进同煤集团、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公司、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对地方煤矿的兼并重组,关小上大,做好“加法”和“减法”,实现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开采,以此推进煤炭企业真正意义上的二次创业。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是做好“加法”的主角,承担起了打造煤企“航母”的重任。按照大同市出台的产业调整全市工业经济振兴规划《实施意见》,到2012年,全市煤炭行业将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完成增加值200亿元,原煤产量确保1亿吨,力争达到1.3亿吨。“减法”则是指减少小煤矿,增加新产能。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地方煤矿由2009年年初的127座整合重组为64座,同煤、山煤、煤运、中煤等主体企业全部到位,总产能将由3335万吨/年提高到4600万吨/年。矿井数量减少了206个,办矿主体减少了240个,产量增长了近一倍,彻底改变了地方煤炭企业多、小、散、乱格局。目前,铺龙湾煤业成功完成整合并正式投入试运行;同煤塔山1500万吨矿井实现达产目标,预计产量可达1700万吨;投资29.1亿元的1000万吨同忻现代化矿井首采工作面已圈出,洗煤厂已竣工;投资24亿元的千万吨东周窑矿井正按进度掘进;马道头千万吨矿井前期工作就绪。
——依托资源,延伸产业链,于探索中寻求质的飞跃,做好“乘法”和“除法”。中国“煤都”不能成为“卖煤”之都。基于这样的共识,大同市在大力推进资源整合的同时,进一步做好“乘法”,努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能源基地的整体创新,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力求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塔山循环经济园区于去年完成了煤矿、洗煤厂、坑口电厂、甲醇生产、粉煤灰砖厂、水泥厂、高岭土加工等十个项目并全面运营,实现了“黑色煤炭,绿色开采”,今年还要完善路网建设,加快国投213.5万千瓦、同煤230万千瓦热电联供等项目建设。同时,大同市延伸煤炭产业链,煤电一体化有了新进展,去年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650万千瓦,到“十二五”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000万千瓦。一批空冷、煤矸石及风力发电项目加紧建设,其中风力发电项目2020年将达到318万千瓦,目前已完成15万千瓦。大同市还加快推进中海油与同煤合作投资300亿元开发40亿立方煤制天然气项目前期工作,实现大同煤炭由输煤、输电到输气并举的战略转变。
另外,大同市有关部门还着力做好“除法”,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去年组建了煤矿安全监察大队,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对所有保留煤矿进行了不间断的监管,并集中开展了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全市煤矿安全生产成绩突出,百万吨死亡率为零。2010年,全市煤矿要力争实现杜绝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特大事故发生,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不超过1.3人,基建矿井无死亡事故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