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前期基调,9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1+6”圆桌对话会后的记者会上再次表态,中国将稳定宏观政策,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重申这一基调的时点,正值又一个季末考核即将到来,从目前来看,我国经济整体企稳向好,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也处于稳定状态,人民币汇率也经历一波强势升值。在分析人士看来,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维稳
李克强强调,中国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针对性,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加强相机调控,适时预调微调。
这一“微调”实际已在前期的监管口径中有所体现。从2017年来看,在2月17日央行发布的《2016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将货币政策从之前的“稳健”更改为“稳健中性”;在7月中旬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又将“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转变为“稳健”基调;而央行于8月发布的2017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未来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中性”。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解读称,央行货币政策究竟是“稳健”还是“稳健中性”,仅仅是不同政策层对货币政策的表述用词不同,并不代表着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在分析人士看来,“稳健”是国务院对货币政策给出的总体基调,而在实际操作时,央行根据宏观经济情况、市场流动性、人民币汇率等因素相机抉择,采取“稳健中性”或“稳健略宽松”等更具体的政策取向。
在维持这一总基调的同时,2017年国内经济发展整体企稳向好,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也处于稳定状态。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1.8%;PPI环比上涨0.9%,同比上涨6.3%。此外,9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的2017年1-8月外贸进出口数据显示,出口9.85万亿元,增长13%;进口7.98万亿元,增长22.5%。
资深金融分析师肖磊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经济指标如投资、进出口数据等较为稳定,不过目前监管层有意要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整,如果利率过低或宽松,可能无助于去杠杆。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也分析称,从银行间市场的资金面来看,货币政策属于“削峰填谷”的趋势。
资金面总体宽松
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市场流动性也整体保持紧平衡状态。进入9月,央行公开市场只有6日和7日分别进行了逆回购和MLF操作,其余均未开展操作。截至9月12日,央行已连续3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央行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较高水平,不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无逆回购、正回购和央票到期。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所处的9月又逢季末月,通常资金面会有所趋紧,不过从月初到目前来看,市场流动性相对宽松。在上一个季末月6月来临的时候,经历了上半年资金紧张的市场本来对“半年考”充满担忧,但央行一反常态地给市场发放了不少流动性“红包”,机构得以平稳过渡。
相比6月,9月资金面是否也会维持宽松?对此,李奇霖指出,综合来看,9月资金面和上个季末月6月的宽松程度相差不多,6月和9月的同业存单都面临较大的到期压力,而不同的是,6月的监管压力更大,因此货币政策也相对宽松一些;9月货币基金还在大量买入的同时,同业存单到期量的压力有所减小,另外,9月的MPA压力相比6月较小。中信建投固定收益部也认为,9月与6月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当前市场资金面预期全面改善的情况下,资金面有重新回归6月宽松局面的迹象。
汇率波动可控
汇率也是牵动货币政策的一个因素。此前人民币汇率一路猛涨,出口承受了一定压力。有业内人士认为,人民币的升值态势为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通过降准的方法来释放流动性,成为可能的货币政策选项。
但在更多业内人士看来,降准也仅是一个可选项,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具备了充分的转向条件。肖磊表示,从三季度的各个基本面来看,没有出现需调整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比如经济增长、进出口、CPI、工业领域的数据等,目前只出现人民币汇率上涨的因素,这不足以引起调整货币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人民币的过快升值,监管部门也开始出手降温。在刚过去的周末,央行下发的通知就指出,从9月11日起,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也从20%调整为0,同时也取消境外人民币业务参加行在境内代理行存放存款准备金。政策出台后,近两日人民币在岸、离岸汇率双双下跌。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这并不是人民币再次开启一轮贬值的标志,更不是为了保出口而进行的贬值。在9月12日的会议上,李克强也强调,不会用贬值来刺激出口。他还表示,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