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2018年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将稳步推进

作者:1180发布时间:2018-01-16

  刚刚过去的2017年,能源消费持续增长、能耗水平继续下降、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低碳经济的能源快速发展。煤炭行业大力推进去产能、减量化生产,市场供需转入偏紧弱平衡状态。最新监测数据测算,1月12日,中国煤炭价格指数(全国综合指数)为160.3,比上期上涨0.6点。2018年1月5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此次《意见》和以往兼并重组相比,有哪些看点值得特别关注?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研究员周健奇。

  2017年,对两件事印象深刻

  中国经济时报:2017年的煤炭行业有没有一些亮点让你印象深刻?

  周健奇:2017年,我对两件事印象深刻。

  第一件事是在2017年3月份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大气污染重点防治的范围从京津冀地区扩展到了周边地区,共有28座城市在列。防治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在采暖季会对28座城市的重点工业企业实行错峰生产。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是影响电煤、炼焦煤市场需求那么简单,而是形成了一种“市场倒逼”机制,将推动煤炭行业的供应模式发生重大变革。未来的绿色发展必然成为常态,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煤炭消费将尽可能被减少。煤炭企业都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压力,接下来要做的是如何提高产出的价值,向社会供应清洁的煤炭产品。

  第二件事是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重组为国家能源集团。这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能源集团的成立,首先让大家看到的是两大重量级能源企业整合后成立的国家能源集团有多“巨型”,但其实重组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大”,而是要做强做优做大。因此沿产业链重组后的结构调整任务是非常重的,包括优化国有资本在能源领域的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绿色能源集团,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天然气供应紧张会加速煤炭业结构调整

  中国经济时报:2017年入冬以来,天然气供应普遍紧张,你认为,此次天然气供应紧张对煤炭企业是不是一个机会?对去产能会有大的影响吗?

  周健奇:天然气与煤炭同为化石能源,相互有替代性。我国天然气资源不如煤炭资源丰富、供气基础设施不完善、较大规模集中利用的调度经验也需要在实践中累计,所以天然气使用成本高,并出现了供应普遍紧张的局面。但能源绿色消费是大势所趋,我国天然气价格贵,并不代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贵,现在供气紧张并不代表所有时间都紧张,而且,除了天然气之外,还有其它绿色能源都在努力寻求替代煤炭。

  当前的供应紧张给煤炭企业的机会可能仅仅是减缓了煤炭行业去产能的速度,为企业的改革和转型赢得了更多的时间。煤炭行业去产能的目标应该不会动摇,同时也会增强行业去低效、上高效,转变供应模式,加速结构调整的决心和力度。

  此次重组看点颇多

  中国经济时报:近年来,煤炭企业重组一直在推进。1月5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的意见》,此次《意见》和以往兼并重组相比,有哪些看点值得特别关注?

  周健奇:煤炭行业的兼并重组一直在进行。自2016年煤炭行业经营形势好转以来,新一轮的兼并重组就被摆上了议事日程。央企中,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率先完成煤电产业链上下游重组,关于中煤集团的重组猜想不断出现,一些地方国有煤炭企业的重组工作也广受关注。

  从《意见》精神看,此次兼并重组有两点值得特别关注。

  一是支持多态重组。包括多种所有制形态、不同煤种的产品形态、不同主业的业务形态等。《意见》中还提到了“不同区域”,这包括跨区域的国有煤炭企业重组。

  二是支持淘汰落后。《意见》中关于重组的目的提到,通过兼并重组推动过剩产能退出、加快“僵尸企业”处置、实现煤炭产业的优化布局,并给出了优化布局的基本思路。这是与以往的重组显著不同的一个地方。以往重组形成的企业集团,想将一些无效的资产退出难度是非常大的,基本上是明知无效也要投入并保持运转。而且重组后企业的资产只增不减,原先无效的资产还在,难以避免地又被划转了一些其他的低效资产。但关于这次重组,《意见》列出了“退”的基本思路,为重组后企业提质增效打下了初步的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