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同比多增3284亿元。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总体看,1月贷款同比多增主要是受宏观调控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货币政策传导出现边际改善和一些季节性因素影响,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并未发生改变。
对于是否会降息,孙国峰表示,应从实际效果及利率市场化进程两个角度分析,多关注实际的银行贷款利率变化。
银行信贷投放能力提升
“银行普遍有‘早投放,早收益’、争取‘开门红’的经营传统。”孙国峰表示,从历史规律看,1月是全年贷款投放最多月份。今年1月新增贷款情况与去年同期情况类似,与实体经济需求相匹配,属合理水平,不是“大水漫灌”。考虑到春节因素,应把1、2月甚至一季度数据统筹考察,不宜对单月数据过度关注。
此外,2018年尤其是四季度以来,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解银行信贷供给存在的约束,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些措施的效果正在显现,货币政策传导出现边际改善,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
从市场和监管环境看,中信证券固收首席研究员明明表示,资金面持续宽松,银行去年底的部分投资项目开始启动。发行永续债缓解了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银行信贷投放能力提升。监管部门鼓励银行加大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的力度,也使得银行加大信贷投放。此外,2018年以来票据融资火爆,为应对大量存量票据到期,银行年初对票据投资的规模仍保持在高位。
明明表示,一般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较多,主要受信贷额度和盘点结算影响,前一年积压的融资需求一般会在下一年1月释放。为避免优质客户流失,银行会在年初优先对其投放信贷。在早投放、早受益的原则下,1月银行冲信贷动力较大。
分部门看,数据显示,1月住户部门贷款增加989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93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969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2.5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91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516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3386亿元。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与政策主管周景彤表示,信贷结构有所改善,金融支持实体力度不断加强。一是中长期贷款改善,无论是住户部门还是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的增长情况均较为明显;二是新增贷款主要来自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占比为80%,较2018年12月提高36个百分点,表明金融对实体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三是住户部门新增贷款占比进一步降低,表明居民加杠杆步伐放缓,情况有所好转。
表外融资或逐渐恢复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介绍,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上月多3.0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6万亿元。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月高0.7个百分点。
阮健弘表示,委托贷款降幅缩小,信托贷款由负转正,这是1月社会融资规模结构出现的新特征。1月委托贷款减少699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少减1511亿元和10亿元,下降势头明显放缓;信托贷款增加345亿元,是连续十个月减少后的首次增加,比上月多增833亿元。“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受结构性去杠杆影响,表外融资经历了快速回落。从数据趋势来看,预计表外融资增速虽仍下降,但降幅会有所收窄。”
在明明看来,社融增量超预期主要源于人民币贷款大幅增长。细项上,非标收缩态势有所放缓,其中委托贷款降幅收窄、信托贷款由降转升,未贴现承兑汇票规模回升幅度继续扩大。在政策引导及资金面持续宽松的影响下,信用债市场信心有所恢复,企业债净融资规模继续增大,同比多增4990亿元。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1月信托贷款由负转正,增加345亿元,并且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延续上月增长势头。在这样的形势下,长达10个月连续负增长的表外融资由负转正,可能意味着前期金融去杠杆和监管加强的冲击已减弱,过去一些与新规冲突的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处置和清理,表外融资功能有望逐渐恢复。
贷款利率下行态势明显
央行数据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86.59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
“1月M2增速回升是前期货币政策效果的集中体现。”阮健弘表示,一是央行适度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应。在2018年多次出台政策释放流动性的基础上,1月再次降准释放流动性1.5万亿元,开展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完成2018年度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二是商业银行加大资金运用,表内信贷、债券投资和股权及其他投资增加较多,推动M2增速提升。
周景彤表示,M2增速已连续两个月出现反弹,主要动力是货币政策总体呈现稳健趋松态势以及春节前后货币供应的季节性扩张,预计未来M2增速将保持平稳。
数据显示,狭义货币(M1)余额为54.56万亿元,同比增长0.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1个和14.6个百分点。连平认为,M1增速创新低可能并不代表企业经营活力不足,而是主要与春节前的季节性特征有较为密切关系,较多企业活期存款可能由于节前大额支付行为转移至居民账户。
孙国峰强调,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并没有发生改变。具体来看,货币条件要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及物价稳定的要求相匹配,既不能松,也不能紧。要根据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要求,实现总量适度,优化信贷结构,同时要兼顾外部均衡,在多目标中把握好综合平衡。
他说,从总量看,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体现了逆周期调节的要求,节奏上也有春节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谈不上“放水”;从信贷结构看,主要是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明显加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提升,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同时,较好地处理内外部平衡关系。总的来看,货币政策探索并积累了不搞“大水漫灌”又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经验。
对于是否降息,孙国峰解释,首先要更加关注实际的贷款利率变化。去年以来人民银行采取各种货币政策措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所以可以看到货币市场利率是下行的。贷款利率走势也是下行的,特别是在去年最后四个月,贷款利率下行态势比较明显,尤其是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是下行的。同时,要看到利率市场化正在推进,推动基准利率和存贷款的市场利率两轨合一轨,这一过程中要更多地发挥央行的政策利率对市场利率和信贷利率的传导作用。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