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周四晚间,央行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称,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有不少有利条件。全球经济总体仍延续复苏态势,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韧性较强,宏观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同时,中国经济平稳运行也面临一些挑战。全球经济增长势头有所减弱,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内生增长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有较大空间,但也面临艰巨挑战。
央行定期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被看作是窥测央行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走势的风向标。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上季度报告,本季度报告在针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表述方面有重大调整——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但不提“中性”,删去“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且提出“货币政策有较大空间”。
此外,报告还强调,要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银行债务存量,推动必要在建项目后续建设,分类协商处臵存量债务,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另一个明显的变化则是,报告首次提出明确提出大型商业银行包括工农中建、交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六大行。
稳健货币政策不再提“中性”
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报告是这样定调的: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在多目标中把握好综合平衡。”
相比之下,在四季度报告中,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报告删去了“中性”、“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的提法。改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强化逆周期调节,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在多目标中实现综合平衡”。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如何理解稳健的货币政策 》专栏中,四季度报告还特别指出,“货币政策有较大空间,但也面临艰巨挑战”。
不过,稳健货币政策没了“中性”尽管是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提出,但在其他场合的官方表述中并非第一次。央行在去年8月召开2018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定调下半年货币政策的时候,也少了“中性”二字。当时的表述是:“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加强预调微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从上述表述的变化可以看出,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仍有边际宽松的空间。业内也普遍预计,今年还将有多轮降准,且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下调等“变相”降息的空间也存在。
稳健货币政策何为“稳健”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同样是描述货币政策环境,稳健中性和稳健就有着较大的区别。既然当前货币政策定调为“稳健”,那么,究竟何为“稳健”?
报告通过专栏的形式作出了解释。报告称,稳健强调了货币政策应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增强前瞻性、灵活性、针对性,强化逆周期调节,同时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保持货币条件与经济平稳增长及物价稳定的要求相匹配,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条件维持不变,而是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适度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在上行期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下行期对抗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 ”报告称,从数量上看,M2 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应与名义 GDP 增速大体匹配;从价格上看,利率水平应符合保持经济在潜在产出水平的要求。
报告认为,货币政策有较大空间,但也面临艰巨挑战。 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既要防止货币条件过紧引发风险,也要防止大水漫灌加剧扭曲和继续累积风险,其核心是服务好实体经济。同时,要平衡好总量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几家抬”的政策合力,从供需两端共同夯实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
金控公司监管办法的出台已箭在弦上
每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风险防范和金融改革任务都会有作出部署,这也成为“例牌菜”,但每次部署的具体内容会有所不同。
本次报告中,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方面,相比于上季度的改动较多。较为明显的是删除了“处理好稳增长与去杠杆、强监管的关系”、“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稳中求进,抓住主要矛盾”等表述。
但更为重要的是,本次报告中具体提及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点措施,预计这也将在不久的将来会有相应的政策落地。报告提及,继续推动实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行动方案,稳定宏观杠杆率,推动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加快补齐金融监管短板,继续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其中,在上季度报告中,并未提及金控公司监管办法,此次报告提出要推动出台,预计该政策文件的落地已箭在弦上。
近期频吹风利率并轨
在金融改革方面,本次报告针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表述笔墨较多。报告称,将稳妥推进利率“两轨合一轨”,完善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 强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的引导功能,完善利率走廊机制,增强利率调控能力, 重点是进一步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市场利率和信贷利率的传导, 提升金融机构贷款定价能力,适度增强市场竞争,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实际上,央行近期针对利率并轨的问题谈及较多,足见这一改革的受重视程度和急迫性。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近日就表示,中国的政策利率与其他国家不太一样,别的国家通常是只有某一个政策利率,我国则是政策利率“体系”,包含短期(OMO)、中期(MLF)、利率走廊等。利率并轨的关键在于发挥央行政策利率的传导机制,不论是市场利率还是存贷款利率,都要与政策利率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未来央行政策利率要发挥更多的作用。
其次,所谓并轨,是指基准利率向市场利率靠拢并入,这就意味着央行未来不一定要公布基准利率。从当下纾困小微、民企融资难融资贵的环境看,贷款基准利率的并轨目前更为迫切,央行会采取措施积极推动,进一步发挥现有的贷款参考利率与央行政策利率紧密联系,以保障并轨有序推进。
“现有的参考性的利率指标也可以给银行存贷款定价提供辅助功能。例如,贷款基础利率(LPR)相当于贷款的参考利率,可以进一步发挥LPR的市场参考作用。当然,这一利率指标可以进一步优化,将LPR与政策利率进一步紧密联系起来,可以为市场提供更好的参考指标。”孙国峰强调。
首提六大商业银行,全部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11%本次报告设置了一个题为《当前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专栏,专栏指出,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基准档次大体可分为三档,即大型商业银行为 13.5%、中小型商业银行为 11.5%、县域农村金融机构为 8%。大型商业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 6 家。中小型商业银行主要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县域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和村镇银行。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央行首次提出六家大型商业银行,邮储银行位列其中。 在银保监会公布的最新银行金融机构法人名单中,邮储银行机构类型被列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与工农中建交一致,这也就意味着,国有大行至此扩围至六家,邮储银行也被外界称作“国有第六大银行”。另据记者了解,去年银保监会机构改革也将邮储银行监管部门由政策性银行部调整为大型银行部。
专栏称,在基准档次的基础上,央行对金融机构还实施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和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相关考核政策,绝大部分金融机构都适用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全部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 11%,具体来说:
目前6家大型商业银行均至少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第一档标准,实际执行存款准备金率为12%和13%;中小型商业银行实际执行存款准备金率为10%、11%和11.5%;县域农村金融机构实际执行存款准备金率为7%和8%;政策性银行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执行6%的存款准备金率。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