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宏观新闻>> 资讯详情

货币政策须跟上政策节奏

作者:1180发布时间:2019-04-24

  货币政策并没有固定的套路。当前,我国货币政策需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适度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在上行期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下行期抵御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各方应当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动态观察货币政策,跟上政策的节奏

  月初以来,市场各方对降准的预期经历了过山车式变化。一进入4月份,市场对降准的预期迅速攀升。很快,一则央行降准的假消息开始发酵,虽然很快被官方辟谣,但市场对降准的预期仍然未减。直到一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发布,尤其是大幅超出预期的金融数据发布后,“降准的必要性下降”开始占主流,在近日央行时隔18个交易日重启逆回购,并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后,降准预期跌至谷底。

  市场各方如此关注降准,是因为作为一种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降准有助于补充市场流动性、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进而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4月份又是传统缴税大月,叠加3675亿元MLF到期、地方债发行等因素,流动性缺口的确存在。去年4月份,央行就曾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这使得市场普遍预期今年会延续去年的操作节奏。

  但是,货币政策没有固定的套路。当前,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代表货币条件维持不变,也不代表去年4次降准后,今年也会继续保持“一个季度一降”的节奏。当前,我国货币政策需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适度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在上行期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下行期抵御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

  今年一季度,6.4%的GDP增速、重回荣枯线以上的PMI、创近13个月新高的M2增速等一系列数据明显改善,意味着货币政策的操作也会随之微调。近年来,在创设了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后,“工具箱”也更为丰富,包括MLF在内的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都能用以补充流动性短缺,降准并非唯一选择。

  总的来看,当前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处于较为适度的水平。近年来,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从超过20%的高位逐步下降。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基本上调整为三档,即大型商业银行为13.5%、中小型商业银行为11.5%、县域农村金融机构为8%。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谈到降准问题时就曾表示,发展中国家保持一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合适且必要的。在目前情况下,我国降准还有一定空间,但这个空间比前几年已经小多了,在考虑降准时,同时还要考虑最优的资源配置和防范风险等问题。

  当前,从总量看,货币政策一方面需要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防止过度放松推高企业杠杆率;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过犹不及,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叠加诱发信用紧缩。从结构看,我国货币政策更需要聚焦实体经济,着力解决信贷配置中的供需不匹配问题。改善货币政策传导,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利率两轨并一轨”,通过改革来消除利率决定过程中的垄断性因素,更加准确地作出风险定价,通过更充分的竞争降低风险溢价,进而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为引导货币政策向小微、民营企业倾斜,日前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抓紧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这意味着央行将把现在对大、中、小银行实行的三档式准备金率以政策框架形式确定下来。对此,各方应当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动态观察货币政策,跟上政策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