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时代下,传统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AI赋能是大势所趋。AI与传统产业深度结合,将带来怎样的变革?同时伴随哪些机遇和挑战。
8月28日,作为智博会主会场中的重要专题论坛之一,由创新奇智和中冶赛迪联合主办的“智造·未来—— AI 时代重塑制造产业新格局”论坛在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重庆市委副书记任学锋出席论坛,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信号处理、机器学习与生物医学工程科学家Jose C. Principe等重量级嘉宾受邀做主题演讲。
中冶赛迪董事长、党委书记肖学文出席论坛,与创新奇智CEO徐辉,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执行总裁王洪波,SAP中国COO李旭东等企业界精英参加巅峰对话,共同探讨了AI技术为制造业未来提供新的动能。
重庆市高新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相关领导受邀参加论坛。
大咖共话人工智能未来
论坛上,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博士发表《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主题演讲,指出AI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推动力, AI赋能传统企业是中国的巨大机遇,因为传统企业的IT化相对落后,AI+将带来弯道超车效应,传统企业要把握AI拥抱AI,才能得到更大的胜出机会。
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人工智能领域世界级专家周志华发表《机器学习的挑战》主题演讲。他认为,在AI产业化的趋势下,实际的AI应用面临很多挑战。对于产业发展来说,制造业应用AI技术的边际收益会更加明显,要发挥出AI的巨大作用,首先要有技术,第二要有强大的算力,第三要有非常巧妙的算法和能够使用这些算法的人才。
信号处理、机器学习与生物医学工程科学家Jose C. Principe以《人工智能与组织的未来》为主题,分享了人工智能对于社会组织和产业组织将产生的影响。
企业家共商AI赋能传统产业
在巅峰论坛上,企业家嘉宾围绕AI技术在传统产业领域的应用情况,AI技术从研究室进入经济和生活需要突破的障碍,以及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大家一致认为,AI技术深度融入传统产业是必然趋势,要保持坚定的信心,在正确的方向上脚踏实地向前推进,两个领域的企业要以开放的心态相互融合、联合创新,不断探索实现智能制造更优化的结合方式。
肖学文作为参会嘉宾,分享了中冶赛迪近年来在钢铁智能制造领域的业务布局和快速发展。他表示,智能化信息化是中冶赛迪从自身从事的钢铁主业中衍生出来的最重要能力,也是公司在新时代下战略升级的重要抓手和方向。围绕智能化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公司快速整合智能化信息化业务资源,形成了千人队伍,构建了“智能化信息化平台、智能方法和产品、大数据和云计算、自动化、数字化设计”等五位一体的智能化能力体系,结合丰富的工程技术经验,开展了大量产业实践并取得了有效成果。他同时表示,在工业制造领域,钢铁行业是最复杂、涉及学科和专业繁多的体系,钢铁智能制造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家独舞,需要有丰富产业知识背景的工程技术公司以开放的心态联合行业优秀企业协同创新,找准专业与专业之间相互结合的切口,不断摸索,才能真正推动智能制造落地。
肖学文指出,2018年,中冶赛迪携手创新奇智,依托中冶赛迪的工业智能化技术优势以及创新奇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储备和先进技术实力,打造业内领先的工业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一年来,双方不断推动AI技术与钢铁智能制造场景的深度融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尤其是自主开发的全流程全天候智慧铁水运输系统在湛江钢铁成功投入运行,揭开了铁水运输全流程智能化、无人化时代的序幕,在生产效率、生产稳定性等方面产生了巨大效益。
肖学文最后提出,推动AI赋能传统产业,当前要继续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解决好人的问题,从管理层、生产层到科研层,都要敢于颠覆传统观念,重新认识并迎接新的工业革命对人的能力提出的新挑战;二是加强基本功建设,要快速突破核心算法、智能芯片等基础研究,加强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5G的部署进一步推动更多应用场景落地,不能好高骛远;三是营造良好的产业文化氛围,踏踏实实推动人工智能与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让AI技术真正为产业赋能、为生活添彩,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