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还在中国钢铁圈鲜为人知的普氏能源资讯(Platts),如今“火了”。在前不久中国钢铁原材料国际研讨会召开期间,会场外的普氏展台人头攒动。专程从新加坡赶来的普氏金属部钢铁助理编辑陈力明虽有心理准备,但情况还是出乎他的意料,前来咨询、订购普氏铁矿石资讯的企业代表竟让他整整一个下午都无暇小憩。与负责技术指导的陈力明截然相反,普氏中国业务拓展经理郭震宇的脸上尽显轻松。虽然这位低调的销售并未透露公司的业绩,但其言语间对今年的业绩增长信心十足。
“我想订你们的指数。”来自浙江的铁矿石贸易商沈峰在普氏展台前说。但他并不知道,在此之前,他的上司已经就此问题咨询了普氏的工作人员。同绝大部分订阅普氏指数的钢厂、贸易商一样,这家公司订阅普氏指数的理由非常简单:卖方强制要求。“我们刚刚通过招标购得一船铁矿石,但卖方要求必须以普氏指数进行结算。” 沈峰说。
2008年6月,普氏能源资讯率先推出铁矿石指数业务,并很快成为三大矿商推动矿石新定价机制的工具。
买方“被”普氏
今年上半年,铁矿石现货价格在短短数月内由110美元/吨涨至接近200美元/吨,延续了40多年的以年为周期的长期协议定价机制彻底破裂,酝酿已久的铁矿石定价机制改革开始加速。3月,在国外新财年开始之前,世界三大矿商之首的巴西淡水河谷(VALE)参考普氏指数,以今年1月-2月的现货市场均价为基础推出对华矿石价格,拉开季度定价序幕。此后,必和必拓(BHP)、力拓(Rio Tinto)也宣布与客户改签季度矿石合同,新季度合同价格在前一个季度中的最后一个月月初确定,价格水平为该月之前三个月铁矿石价格的加权平均值。
新定价公式的推出,意味着铁矿石定价机制迈入指数定价试运行阶段。这种局面无疑为三大矿商所乐见。过去的几年,铁矿石现货市场价格仅在两个很短的时间段内低于长协价格,其余时间均高于长协价。由于全球铁矿石贸易长期处于卖方市场,将长协价格逐渐向现货价格转化,矿商就能获得更大利润,这也是他们强行推广季度指数定价的动机。
季度定价之后,月度定价会否接踵而至?虽然力拓高层表示,“供需双方均对季度定价满意”,但三大矿商进一步缩短定价周期的强烈意愿已为业内所熟知。而季度指数定价模式的确立,显然是打开了通往现货指数定价的大门。
当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矿石指数主要有三家,除上述普氏铁矿石指数,还有环球钢讯(Steel Business Briefing, SBB)旗下的TSI指数,以及英国金属导报(Metal Bulletin)的MBIO指数。三大矿商则一致选择普氏指数作为季度和现货贸易结算的定价基础。
对此,市场的质疑声音一直不断,普遍认为矿商选择普氏只是因为其价格最高,对矿商最有利。多家媒体曾在公开场合就这一问题向普氏寻求答案,但普氏均未明确作答。《财经》记者遂收集了普氏和TSI今年以来的月度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的价格走势大体相同,局部互有高低,因此上述说法并不成立。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早已丢失话语权的中国买家不得不接受新游戏规则,否则就无矿石可买。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早在今年长协机制破裂前就曾明确表示,三大矿商在以不接受季度定价协议就不装船发货的方式逼企业就范。受惠于矿商的力挺,普氏指数在铁矿石海运贸易中得到广泛推广。仅在中国地区,近150家具有铁矿石贸易资质的钢厂和贸易商之中,就有约70%的企业“被”普氏。
铁矿石定价模式的骤变,为三家编制铁矿石指数的资讯公司打开巨大的市场,也将其卷入了延宕多年的矿价纠葛。
采样不尽合理
对于从年度定价转变为季度定价这一既成事实,代表中国钢铁生产企业利益的中钢协深知该局面已无法逆转。单尚华在钢铁原材料国际研讨会上公开表示,在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缩短定价周期,可能是明智的选择”。而双方的分歧主要来自于这一定价模式的核心——指数。
中钢协认为,当前铁矿石价格指数的制定难称公允。这一矛头首先指向了指数的代表性。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量超过10亿吨/年,而三大指数采集价格样本的中国沿海港口铁矿石现货市场中的粉矿,其市场容量略高于1亿吨,约为全球矿石海运贸易总量的10%。以十分之一权重的现货市场价格来为全球铁矿石贸易建立价格基准,作为大买家的国内钢企显然难以认同。
“这个量相对于整个市场确实比较小,因此会存在风险。”TSI铁矿石经理麦若虎(Rory MacDonald)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坦言。负责普氏铁矿石指数的金属市场主编弗朗西斯(FrancisBrowne)在接受采访时也承认指数“并非完美”,但他表示,全球并非只有铁矿石如此定价,原油等大宗商品亦是如此。这位主编认为,在长协价格机制下,每当现货价格和长协价格的价差拉大,矿商和钢厂中必有一方会不满,“因此市场需要某一指数来提供客观、公正的价格评估,更加贴切地反映市场状况”。
弗朗西斯认为,大钢厂在指数定价模式中缺乏影响力的流行说法似是而非,普氏指数的数据采集囊括多家中国大型钢铁企业。“大钢厂不买现货的说法并不正确。”他说。麦若虎则称,目前为TSI提供信息的企业有74家,51%是卖方,49%是买方。在卖方中,25%是矿商,其余为来自中国、新加坡、印度的贸易商。
据《财经》记者了解,国内大钢厂确实也在铁矿石现货市场购买粉矿,但购自该市场的矿石只占其用量的一小部分,在此市场从事交易的多为中小钢厂和贸易商。除样本采集问题,在矿石贸易中,由于品位、杂质、海运费、船期等差异,不同矿石的价格相去甚远。因此,铁矿石指数在形成过程中需要进行标准化。
三家国际资讯商均设立了62%品位(矿石含铁量为62%)铁矿石指数,普氏和TSI还设立了58%品位矿石指数, 55%-68%品位间的矿石,是三家公司主要的采样区间。三家指数公司对1单位含铁品位均有相应的价格评估,矿石品位每增加或减少一个百分点,价格就上浮或下浮5美元/吨到6美元/吨,以此将不同规格的矿石折算成统一矿石指数标准。杂质含量等指标亦是如此。陈力明告诉《财经》记者,单位变量的价格评估源于对历史数据的总结。“但这个值会发生变化,我们将根据市场供需来决定是否改变。”他说。
单尚华则认为这样的估价并不科学。他表示,根据生产企业的历史经验,矿石每增加1品位,价格增加5美元/吨到6美元/吨,这远远超出了其给钢铁企业带来的降低成本的边际效应。
来源: 财经网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