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熊必琳:“十二五”须在提升产业素质上下工夫

作者:169发布时间:2011-01-13

    “2011中国投资年会”于2011年1月12日在北京召开。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熊必琳出席会议并作报告,以下为现场实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刚才两位专家都介绍了一些跟金融,包括宏观方面的一些建议,我针对中国的产业方面谈一些看法。

    大家知道“十二五”建议和即将通过的规划纲要,应该说是我们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文件。其中重要产业的生产力布局和调整规划,还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划,是经国务院批准同意的17个国家级专项规划的其中2个。这两个规划都是由我们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来做的,所以我想围绕我们的一些工作,对“十二五”重点产业生产力布局和结构调查,还有现代服务业发展谈几点看法。同时,也向各位汇报一下今年我们在这方面主要做哪些工作。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中国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经济形势,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个新的阶段性的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然可以处在一个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把握好我们中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地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我汇报的第一部分是牢牢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我国产业发展未来五年再上升新的台阶。谋划未来五年的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必须对中国当前的产业发展阶段性要有一个充分认识,做到知彼知己,心中有数。

  我想做几个分析:

  第一,对当前我国产业的发展阶段性,特征,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这从几个方面看:

  从三次产业结构发展变化规律,我国仍处于一个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阶段。为什么这么说呢?目前,我们还有50%的人口要通过农业生产就业。城镇化的水平明显低于工业化60%的平均水平,制造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应该说这是我们现阶段的工业的典型特征。

  从2006年以来,工业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达到了47.1%,应该说仍然是目前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目前这个状况预期在“十二五”期间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什么呢?我们虽然整体上处于工业发展的中期阶段,但是存在着地区差异和不均衡。部分经济发达的地区,应该说是正陆续进入工业化的后期阶段,服务经济比重逐步上升。

  比如说北京市,北京市现在大概三产的比重占到70%了,但是我们一些欠发达的地区只有30%、40%、50%。从比较优势和国际分工来看,中国已经到了加快推动部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化迈进的阶段。“十一五”以来,经济全球化的速度越来越快,资本、技术等全球配置引发了国际产业分工的深刻变革。特别是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的问题正在展开,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产业链的垂直分工已经成为国际分工的一种主要形式,跨国公司坐享超额利润。

  我们国家绝大多数的行业,仍然处在一个国际分工的中低端,缺乏左右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加上我们的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为。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迅速崛起,我们以低成本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优势已经逐渐丧失。这次金融危机,我们多数企业,相当一部分企业损失很大,受到的冲击也很大,也因为这个原因。未来五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提升,应该说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强国,应该是大势所趋。引导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购买企业股权、品牌和技术,更高层次的参与国际竞争,谋求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更高地位,已经成为共识。所以说“十二五”期间,我们在国际化方面应该是大有可为的。

  其次,从发展质量和水平看,中国已经进入了需要全面提升产业素质阶段。改革开放30年,我国制造业的体系,应该说是比较完备了,无论是技术装备水平也好,从我们的生产规模和产量来讲,比如说像钢铁、有色、水泥、化工等一大批重要的产品生产规模和产量,已经是多年连续世界第一。国际竞争力也在逐步增强,但是我们必须要清醒的看到数量和规模的庞大,并不意味着我国工业化的现代化的水平已经很高。我们相当多的行业还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发展模式,普遍存在产能低水平过剩,集约化程度低,自主创新能力弱,国际竞争力不强等共性问题。

  所以说“十二五”我们必须要在提升产业素质,提高发展质量上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第二,重点产业生产力布局和调整,必须以推动我国的制造业由大变强,作为转变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大家可以回顾一下,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的战略,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且将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从十六大到十七大,我们走过了8个年头,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我们“十二五”无论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还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坚定不移的推动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

  但是,这五年的任务非常艰巨,我们现在还面临着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优化布局,加快自主创新,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结构性的任务,进展很慢,不适应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很多企业在生产经营有所好转的情况下,但是动力不足,仍然希望以过去粗放型的模式来实现发展,就是上规模,上总量,忽视质的提升。

  所以说,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这将严重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同时,国内的煤电油运制约日渐增强,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压力不断加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机制正在形成,转变发展方式应该是时不我待,刻不容缓。

  (一)我们面临着结构调整任务非常重,一个是过剩的产能使部分行业重新陷入经营困难。现在我们大概造船的产6600当万吨,电解铝2200万吨,水泥超过22亿,这些产能过剩的矛盾突出,但是一些地方仍然不断上项目,引发过渡竞争的奉献。

  (二)淘汰落后的压力较大,还有1亿吨的炼铁,50万吨的电解铝,2.5亿吨的水泥,这些落后产能按照淘汰落后的目标,要在今年年底淘汰。

  (三)产业布局不合理的矛盾突出。现在全国有46个城市都有钢厂,都需要城市钢厂的搬迁,同时还有部分地区建设石油炼化项目高涨,安全形势紧迫,轻纺工业集中建在沿海地区,随着土地资源的增长,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要素改变,迫切需要向比较具有优势的地区改变。

  (四)传统产业粗放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前整体看,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是比较薄弱。去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战略新兴产业的有关文件,但是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所需要的高性能的材料,包括先进的装备,还有关键的零部件,还有核心技术,在我国不能提供,所以传统产业面临着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材料,我们还不能制造。

  (五)环境、资源约束加剧。一是矿产资源对外依赖度加强,我们国家的多种矿产资源都面临着严重的短缺。比如原油,铁矿石,镍矿、钾矿等,所有这些自给率都不足50%,进口压力不断加大;二是能源供给难以支撑,我们现在工业能源消耗的比重已经占到了前国的71.3%,在能源供应增速不低的情况下,一些地区仍在拉闸限电,一些高耗能、粗放性增长方式已经难以支撑了。同时,崩得过紧的供求关系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产业发展方式仍然粗放性的特征,资源产出效率大大低于国际水平。2009年工业二氧化硫需氧量和排放量已经成为环境主要污染源,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任务最紧迫、最艰巨的领域。此外,我们在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还需要我们应对。特别是针对我国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更加频繁的对我国采取贸易救济措施和设置各种贸易壁垒。范围已经从发达国家扩散到发展中国家,产品从轻工、纺织品扩大到钢材、有色金属、轮胎、烧碱、纯碱等原料。

  同时,我们还要着眼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解决长期困扰我国良性发展的矛盾,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价格体制、社会保障体制方面的改革。

  所以说,“十二五”我们重点产业布局和调整,主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1、坚持高标准,严格政策导向。

  2、坚持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开放中谋求发展。

  3、坚决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同时,我们还要抓住机遇,推动服务业的大发展。今年我们主要做这几个方面的工作:

  1、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继续抓好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贯彻落实。

  2、做好“十二五”规划的有关方面的工作。包括服务业的发展。

  3、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年初我们即将要出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版,并且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做宣传,引导社会投资,流向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和领域上来。

  4、推动一批重大项目的布局建设,综合平衡钢铁、石化、有色金属、造船、造纸等重大行业的产业基地发展,对资源、能源、市场等方面外部调整要求。通过调整和优化布局,打造符合现代发展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的重大产业基地。

  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做好振兴东北,促进珠三角、长三角、环环渤海等地区调整产业结构。

  6、做好服务业的发展工作。

  (1)编制好“十二五”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2)推进服务业的综合改革试点。

  (3)严格制订考核体系。

  (4)加快服务领域国际交流,提高服务业的开放质量和水平。

  我的报告完毕!(来源:和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