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宏观新闻>> 资讯详情

人大代表李世平: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 推动中国钢铁业绿色发展

作者:1180发布时间:2021-03-03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南方财经全媒体推出两会系列报道,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做客访谈,讲述他们的履职故事,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建言献策。

今年全国两会将有哪些公众关切的热点?代表委员在经济领域的议案提案有哪些主题?《南财对话》两会特刊《两会·会客厅》生动呈现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精彩观点。

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承诺,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更展现了中国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这将倒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低碳转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如何规划布局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将面临哪些挑战?成为今年全国两会前夕,代表委员热议的主题。

南方财经全媒体对话全国人大代表、宝武集团中南钢铁总裁、党委副书记李世平,建议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中国钢铁业的绿色发展。

南方财经:我们了解到您今年全国两会重点关注“碳达峰”“碳中和”这个话题,那么您认为在当下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对中国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具有什么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 李世平: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国际社会作出庄严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个承诺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进程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只关系到我们现在的发展,更关系到人类,乃至地球的发展。

对于钢铁行业来说,“碳达峰”“碳中和”更需要特别关注。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钢铁行业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的大户,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5%左右。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对国家如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

2021年1月20日,中国宝武发布碳减排宣言,2023年力争实现碳达峰,提前7年实现“碳达峰”目标,205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提前1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宝武全力打造“国之重器”、铸就“镇国之宝”的决心和使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与担当。钢铁行业必须在绿色低碳发展上做表率,加快低碳转型,为国家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钢铁力量。

南方财经:绿色低碳发展确实已经成为了全球的普遍呼吁。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在碳排放治理问题上面临的现状或者挑战是什么?

全国人大代表 李世平: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10.53亿吨,占全球粗钢产量的比重达到56.5%,再创新高。虽然随着钢铁企业节能环保水平持续提升,吨钢碳排放同比在下降,但粗钢产量的快速增长,导致碳排放总量仍然在持续升高。钢铁企业未来将面临低碳转型的巨大压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我国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还比较低,依然存在着布局散、单体小、竞争乱、水平低、效率差的“散、小、乱、低、差”的局面。中国宝武2020年粗钢产量突破一亿吨,但全国市占率还不到10%。中国宝武正在坚决贯彻落实有关提高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的要求,实施联合重组,通过极致的专业化能力提升,提升产线效率,实现大幅增产提效。产线效率提高后,同样的钢材用最少的资源去生产,相应的碳排放也就会减少。

其次,随着低碳冶金技术的突破和应用,现有的一些钢铁生产装备面临淘汰,甚至钢铁生产路径都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这个对目前钢铁企业的技术改造、生产经营方式的冲击是很大的。所以说现在的技术改造和投资都要从碳达峰、碳中和的方向去考虑、去评估。

南方财经:对于钢铁企业而言,更高的节能减排标准,短期内意味着成本的上升。那么在这个方面,您认为钢铁企业在节能转型上有什么好的应对计划?

全国人大代表 李世平:当然,短期内可能会带来成本的提升,但因为效率提升后,从根本上减少了资源消耗,生产成本不一定会很高。从未来发展的目标来看,这个成本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时间来消化的。

南方财经:那这会不会成为促进中国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的推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 李世平:钢铁行业已经进入绿色制造时代,生产场景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钢铁行业的绿色制造不仅仅是环境的绿色化,更重要的是产品的绿色化、资源的绿色化和过程的绿色化。绿色发展的概念包含很多范畴,有可持续发展,还有智慧化,用数字化时代来改变钢铁生态圈。在这个方面,中国宝武已经走在了行业的前列。智慧制造让钢铁已经脱离了传统制造业的范畴,也为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可借鉴经验。希望对钢铁感兴趣的朋友到现在的钢厂去看看,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现在已经赋予了新的含义,我们称之为“不一样的钢铁”。

南方财经: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的内涵和外延?

全国人大代表 李世平:中国宝武在绿色发展过程中提出了很多很高的标准。比如说“两于一入”,一是“高于标准”,就是说我们的标准要坚持高于国家标准,超低排放要做得更好;二是“优于城区”,我们中国很多的钢铁厂都在城里,所以我们要求的标准还要高于城区,最终是“融入城市”。

最近韶钢和韶关市正联合做一个探索,怎么把我们的厂区变成园区,打开原来传统制造业大厂的“围墙”,把存量的土地利用起来。目前韶钢大概可以腾挪50%的土地,形成一大块的工业用地,这样的话就可以结合区域发展,引进行业内的头部企业和宝武集团五元企业,建设绿色钢铁产业链,把“韶钢厂区变成园区”,最终融入城市,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这是我们制造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面临的未来发展的方向。因为现在你把这些城市当中的制造业搬到城外是不现实的,成本很高。我们可以通过绿色发展,把它变成城市的一部分。未来的钢铁厂是没有围墙、开放的,就像现在韶钢看到的一样,早晨有跑步的,有遛娃的,全在厂区,这就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产业方向。所以绿色发展必须要和我们周边的环境结合起来,和谐发展。我们目前正在和韶关市做这个方面的探索,这可能为传统制造业赋予新的发展动能找一个很重要的方向,也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南方财经:现在其实广东各地市在制定“十四五”规划中,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做了一些规划。您对粤港澳大湾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什么建议吗?

全国人大代表 李世平:首先要严格控制能源消耗高密集型企业的碳排放总量,督促碳排放高的行业去升级改造,其次要大力发展碳排放低的产业和能源,包括广东现在大力发展的风能、太阳能这种实惠能源,为未来的“碳达峰、碳中和”作出贡献。

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楼宇可以通过光能发电满足自身的电量供应,那是很不得了的。所以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我觉得现在开始就要从全绿色、全智能的角度去考虑,瞄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甚至坚持碳零排放的要求,从源头上把碳排放控制到最低。

南方财经:您能跟我们介绍一下中南钢铁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布局吗?

全国人大代表 李世平: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行业龙头的引领作用,推动区域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和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宝武与广东省携手合作,成立中南钢铁,并落户广州。中南钢铁作为中国宝武在中南地区的区域化平台,主要负责中南、西南地区的钢铁产能管理。

中南钢铁为什么选择落户在广东?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虑:

一是广东省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广东是中国经济发展排头兵,也是钢铁消费大省。目前中南区域总体钢材需求比实际产出要超出2000万吨,属于钢材净输入区域。中南钢铁可以发挥中国宝武的管理、技术、人才、品牌、资金等资源优势,全面服务广东地方经济建设,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首先,可以通过广东辐射到西部地区,以钢铁为媒介,形成国内循环,带动和提升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中西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另外,还可以通过广东辐射开拓东南亚市场,布局海外钢厂,推动形成华南地区与西南地区、东南亚地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优势和新格局。

二是推动广东省存量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广东钢铁工业仍存在行业集中度不高、“小散乱”、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档次低端等问题。中南钢铁将通过探索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互联网时代下的钢铁企业生产、运营及管理模式,共同与省、市及地方钢企推进省内钢铁资源整合,导入宝武先进管理技术体系,有效破解广东省钢铁工业“小散乱”难题,进一步提高钢铁行业集中度,推动区域钢铁业高质量发展。我们今年的目标是要将超过500万吨的产能存量纳入中南钢铁管理体系,规范提升存量钢铁企业的质量。

中南钢铁不仅仅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于城市建设、更要推动广东省钢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这就是目前中南钢铁要做的事情。

南方财经: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您对广东区域发展,粤东西北振兴一直非常关注,能跟我们讲讲您的思路吗?

全国人大代表 李世平: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际上是在我们完成了史无前例、举世瞩目的脱贫工作以后,党中央发出的一个新的冲锋令,要把我们的乡村建设得更美丽。去年两会结束之后,我对习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精神做了一次传达。大家实际上是很激动的,因为中国大多数的人都来自于农村,对农村有依恋,都希望农村不仅要脱贫,还要建设得更美丽。

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一是要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做好规划。如果规划能够做得更好,这个事情就可以事半功倍;二是要从政策导向上鼓励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乡村振兴当中去,人才战略要向发展不平衡的地方倾斜,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到乡村振兴中,共同努力实现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

南方财经:广东省委提出了“一核一带一区”的区域发展格局,其实也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您在这方面有什么建议吗?

全国人大代表 李世平:2018年3月7日,习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粤东西北振兴,是广东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广东省委做了很多的工作,提出了很多的方法,这几年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但实际上还有不小的差距,因为如果进一步缩小差距,就需要欠发达地区翻两番、甚至翻三番,这对粤东西北发展的要求就要更高。在政策上还要加大扶持力度,引入和区域发展相匹配的产业。但在产业导入思路上要改变,很多人认为传统企业当中有很多污染,但实际上这些企业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所以我认为要通过广东省,或者国家的产业调整,来给欠发达地区带来一些产业导入的机会,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去年我也做了大量的调研,呼吁进一步关注欠发达地区,在政策和资源上向他们倾斜,而且这个倾斜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

南方财经:您对就业这个方面也比较关注,主要是有什么观点呢?

全国人大代表 李世平:去年我在人大提了一些关于教育培养机制调整的建议,就是希望整个教育不要造成一些浪费。因为随着信息化发展、产业发展,原先很多的专业需要的很少,甚至已经不需要了,所以需要从国家宏观政策上,对人才培养机制进行适度的调整。举个例子,80年代的时候,外语和计算机专业是很吃香的,但是到了现在,外语已经不是作为一个专业了,它是必须要掌握的,计算机现在也人人都会。又比如,现在我们使用了大量的自动化机器人来做原来传统的一些人工从事的工作。人才培养的角度不一样了,那人才的培养结构也要发生变化。

去年疫情期间,我们全在家里读书了。今后网络教育会成为常态,这是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结果。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培养人才和最终使用人才是有关系的。所以我建议现在的人才培养规划要和未来的社会发展和科学发展结合起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教育资源的浪费。

南方财经:您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过去的一年,您做了哪些履职工作,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全国人大代表 李世平:一是从专业角度上,我倡导推进智慧制造、AI技术的推广应用,围绕传统制造业如何实现新旧动能转化做了一些实践;二是针对新形势下制造业的人才培养,提了一些建议;三是参加省人大组织的一些现场调研,特别是针对粤东西北地区的振兴,提了一些议案,包括欠发达地区的税收政策、人才资源等方面,都向相关部门提了一些建议;四是对韶关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了很多的建议;另外去年疫情期间,我们也发挥央企的顶梁柱作用,不仅取得了企业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的双胜利,还积极及时供应碳板、特钢10000余吨,支援广东省疫情防控,为地方抗疫提供坚实保障;最后就是全力做好扶贫工作。

南方财经:您刚才说参加省人大对粤东西北的调研,来广州之前,您也是在韶关,也就是粤北生态圈工作,您对韶关的发展,或者粤北的发展有什么建议吗?

全国人大代表 李世平:通过这几年的发展,韶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和广东发达地区的差距还是明显的。要缩小这个差距,我觉得粤东西北地区要花十倍的努力,乃至二十倍、三十倍的精力。尽管我是上海人,但是很适应韶关,也一直想为韶关做些贡献,所以我针对韶关的发展也提了很多意见。对于韶关这样一个粤东西北的典型城市,省里也花了很大的精力,动了很多的脑筋。我的建议是一定要通过政策进一步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让粤东西北有一些可导入的产业。靠自己自身的努力是一方面,但是产业结构的宏观调整也是很需要的,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很重要。

韶关现在最大的企业就是韶钢,但实际上韶钢的总体规模也不大。我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像韶钢这样的企业,这种绿色产业的企业,能在粤东西北土地上看到。然后通过导入的这些绿色的优势产业的发展,反过来促进粤北生态圈屏障的巩固。

南方财经:现在广东省正在培育“双十”产业集群,那么您认为钢铁产业在广东的基础是怎么样的?

全国人大代表 李世平:关于“双十”产业集群,我在韶关也做了很多探索。去年我提出来在韶钢要再造三个韶钢。第一个韶钢就是目前的韶钢,由于地理环境关系,实际上它的规模不会再扩大了;第二个就是利用韶钢现有的土地资源来发展产业,再造一个韶钢。目前我们就正在做这个事情,我认为这个能起到一个示范引领。因为很多国有企业、传统制造业有很多空闲的土地,但它不愿意腾出来。我们现在把土地空出来,在政策上有突破,把产业引进来,建设产业园区。这个事情一直都是政府主导做的,现在我们企业来主导做这个事情,所以这个如果能够做好的话,对整个韶关区域的发展有很大的支撑作用。这样的话,钢铁和我们相关产业就建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发展链条,就形成了一个生态圈,这就是我们现在想要做的事情。当然我们也从高科技方面考虑,围绕钢铁主业,重点引进行业内的头部企业和宝武集团五元企业,建设绿色钢铁产业链。

实际上韶关有韶关的优势,省里花巨资把北江航道打通了, 现在正在建码头,韶关机场也很快就要开通,地理条件就会变好,为整个产业链的导入带来很大的好处。比如说,现在很多紧固件用的都是我们韶钢的钢材,那导入产业链后,运出去的就不是原材料,而是成品了,全社会资源也就节约了。所以韶钢的这个产业园项目就是列入广东省“双十”产业集群的一个项目。第三个就是整合的小钢厂,推动广东省钢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我们最终目标是成为网络钢厂,就是每一个城市附近就有一个小钢厂,没有任何污染、装备技术手段都是世界一流的,效率也是世界最高的。在所在地区,它可以采购当地废钢消化使用,所以物流成本也最低。现在的钢铁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东京湾就有钢铁厂。当然这个钢铁厂是短流程的,主要使用电炉生产,所以它的碳排放比我们传统的高炉低。

南方财经:那目前在广东有布局了吗?比如说在广州。

全国人大代表 李世平:现在已在广州的周边去布局,我们第一步先把这些存量小钢厂纳入我们的管理体系,然后再逐步变成网络钢厂。网络钢厂就像网络一样,分布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周边。这些网络钢厂的物流成本极低,可以消化城市废钢、固废危废等“城市垃圾”,与城市和谐共融,绿色发展。网络钢厂的规模不宜过大,它通过网络化管理,实现极致化管理,效率可以提升10倍。但就目前广东省钢铁工业的特点,我们在解决另外一个急迫的问题,就是目前广东存量钢铁的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我们先管理移植,规范这些小钢厂,让他们安全环保地生产,在这个基础上再向网络钢厂发展。

南方财经:这些小钢厂会收购过来吗?

全国人大代表 李世平:现在还没有收购,我们目前主要采用“基地管理、品牌运营”的管理模式,对于装备水平较好、产品质量较好的企业,对其进行盘活提升,输入体系化管理,打造成为我们新的生产基地,推进广东省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广东是一个钢铁消费大省,每年大约有2000万吨的钢材需要从外省输入。我们非常希望推动广东钢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来满足广东省的需求,支撑广东的发展。我们也有决心把广东省、中国宝武交给我们的任务完成好,把区域的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