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中国钢铁行业的根本出路在创新

作者:24发布时间:2011-02-24

    2月21日上午,翁院士在京接受包括中国经济时报在内的媒体记者采访时说,导致中国钢铁业微利原因主要在于原材料成本过高。他说,去年中国钢铁产量达到6亿2200万吨,继续稳居世界第一,但是中国钢铁业全行业的利润仅800多亿元,看似庞大的中国钢铁行业,盈利能力却不及一家上游企业——国际矿业巨头力拓。作为一位老钢铁人,翁宇庆院士可以说对中国钢铁行业了如指掌。2月21日,翁院士在谈到中国钢铁工业的现状时,表现出很大的忧虑,言谈之间不无感慨。

  翁宇庆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冶金系金属材料专业,改革开放初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冶金研究总院院长,冶金部科技司司长、副部长、中国钢铁工贸集团总公司董事长等职,是中国钢铁工业领域资深院士和权威专家。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总经理才让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钢铁行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

  去年,力拓实现利润900多亿元人民币。按照翁院士的说法,“力拓利润率高达50%以上,而成本不足5%。”力拓是中国铁矿石供应商,其铁矿石绝大部分销往中国,上游行业的暴利和国内钢铁企业的微利乃至亏损,很容易使人们联想到国内钢铁企业被国际铁矿石巨头“吃干榨尽”的惨状。

  事实上,近年来,伴随着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中国钢铁企业的利润空间日益受到挤压,目前平均利润仅在3%左右徘徊,有的企业连年亏损。

  一年前,本报记者在采访一年一度的国内某矿业论坛时,来自工信部的官员也曾对中国钢铁业的现状深表忧虑。在这位官员看来,中国钢铁企业基本上都是在为国外的铁矿石供应商打工,而且生存越来越艰难。

  而在国际舞台上,中国虽然是一个钢铁大国,但远远谈不上是一个钢铁强国。尽管中国有像宝钢这样重视技术创新,走精品路线的钢铁企业,不过整体来说,中国出口的钢铁产品档次、质量比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利润也比较低,缺乏竞争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中国钢铁行业的集体焦虑。

  特别是在某些领域,中国对钢材的需求一直依赖进口。如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迅速,动车组车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国产车轮跟不上提速要求,至今全部从日本、德国进口;在其他某些领域,厂家担忧国产钢材质量不稳定,基本依靠进口。

  中国钢铁业大而不强的状况如果不能得到改变,无论是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还是在与国际同行的竞争中,都将处于不利地位。

  2月21日,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总经理才让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钢铁行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

  记者从中国钢研集团了解到,其在研发超高强度第三代汽车钢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具有高强度、高塑性和节能环保的第三代汽车钢日前已经率先完成工业化流程的试制,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去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1800万辆,成为第一汽车大国。目前,国内国际市场对高性能钢材的需求巨大,中国率先研发出第三代汽车钢,提振了中国钢铁业的信心。

  据悉,高铁、大飞机以及航空航天领域所需高性能钢材等也在中国钢研进行研制,有的已经取得了成果。才让表示,有信心在高铁等领域继续开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性能钢材。通过自主创新,中国在高精尖领域用钢完全可以实现国产化。

  据本报记者了解,第三代汽车钢技术作为973科技攻关成果进入应用阶段,国内钢铁企业将共享该项技术成果。国资委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将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前瞻性的重大、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快突破一批重大核心关键技术,培育一批高附加值的尖端产品。中国钢铁业有望随着科技创新力度的加大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但是这一过程可能并非一帆风顺。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