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宏观新闻>> 资讯详情

欧洲塔塔钢铁、台湾中钢相继宣称增收“碳附加费”引发钢铁界广泛关注

作者:24发布时间:2021-06-24
 

  近期欧洲塔塔钢铁、台湾中钢相继宣称增收“碳附加费”引发钢铁界广泛关注。“碳附加费”到底是什么?“碳附加费”增收将对钢市产生哪些影响?

  “碳排放”成本增高,催生“碳附加费”

  今年4月欧洲塔塔钢铁宣布,为弥补碳排放限额成本不断上升,将加收12欧元/吨的“碳附加费”。6月台湾中钢宣布从明年起对外销钢材加收“碳附加费”,宣称碳排放成本正逐步被计入高钢价内,应通过使用者付费,上下游来共同实现节能减排。

  在全球低碳发展大趋势下,世界各地运行的碳定价机制有64种,其中一种就是通过市场手段,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图1:各国及地区碳减排、碳中和承诺目标

  目前全球实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国家有31个,在碳交易体系下,本着“谁污染谁付费”原则,若要排放CO2等温室气体,就得要获得碳排放的权利,然后再为这个权利支付费用,去购买属于你的额度来完成指标,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的企业每排放一吨CO2,都需要一个单位的“碳排放配额”来中和。

  前期国家会给企业分配一些免费的“碳排放配额”,但当碳排放超过了配额限度,就需要支付费用购买“碳排放配额”完成指标。随着对减排力度加强,对免费“碳排放配额”逐步收紧,当供应减少,需求增大,价格自然不断上涨,成本也随之增加,于是各企业不得不寻求方法来减少碳减排成本的巨大压力,这时候“碳附加费”就应运而生了。

  简单来说,“碳附加费”就好比为响应环境绿化政策,公园的免费健身器材不再免费,而需要通过向所有使用者收取费用,来减少后期运营维护费用压力;同时也与购买机票时需附加支付的机建燃油费一样,使用机场的人都需要为机场的后期运营维护费用“买单”。

  所以“碳附加费”就是在碳交易体系下,企业为缓解购买高价的“碳排放配额”增加的成本压力,在原有基础上,合法合规增收部分附加费用,即“碳附加费”,向下游用户“转嫁”一部分生产成本,大家共同为节能减排“买单”,毕竟减排是全人类都必须面对的世界命题。

  那增收“碳附加费”又会对行业带来什么影响呢?

  增收“碳附加费”将使欧盟钢价上涨超35%

  如今“碳中和热”席卷全球,各国“碳市场交易”也如火如荼。欧盟作为全球首个主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早已走在世界前列。为早日完成减排目标,2017年起欧盟便收紧免费的“碳排放配额”供应,之后每年各企业平均免费配额短缺量都有近20%,意味着企业必须从市场上购买相应“碳排放配额”,才能完成减排指标,当“碳排放配额”成为一种稀缺资产,购买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数据显示,随着“碳排放配额”价格的上涨,欧盟各钢企吨钢成本大约要增加95欧元,是每吨近1000欧元钢价的10%,为购买“碳排放配额”各企业损失高达30亿欧元!为了将这些增加的成本“转嫁”出去,于是开始通过增收“碳附加费”等方式来缓解成本危机,欧洲塔塔钢铁宣布在每吨钢材内加收12欧元的碳附加费,折合人民币为93元,已有业内人士预计,在欧盟各钢企增收“碳附加费”后,或将使其钢价上涨35%-100%。

  图2:中国试点碳交易额情况(单位:亿元)

  不同于欧盟,国内“碳交易市场”起步较晚,昨日已有消息称国内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有望于6月25日启动,虽消息还有待证实,但其作为今年全球新增的最大碳交易市场,全面启动后覆盖排放量将超过40亿吨,潜力无限。其实自2011年以来,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7个省市成为首批碳配额交易试点区域,截止今年3月试点碳市场共覆盖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企业,覆盖4.4亿吨碳排放量,成交金额约104.7亿元,千亿蓝海市场未来可期。

  随着国内“碳交易市场”逐步覆盖到钢铁等行业,为尽快实现“双碳”目标,或将与欧盟碳市场一样,加大减排任务,收紧免费“碳排放配额”,随着碳排放成本增加,届时不排除会有更多钢企像欧洲塔塔钢铁、台湾中钢一样,加入增收“碳附加费”的浪潮中,进而也将推动钢价上涨,影响定价。

  但各钢企仍需注意,不管是通过售卖“碳排放配额”获利还是增收“碳附加费”缓解成本压力,在历史必然趋势下,在千亿蓝海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中,各行各业特别是以钢铁为代表的“高碳排放行业”,转型升级已是必由之路!提升企业节能减排能力,积极探索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开发创造更多革命性减排技术,全面增强企业竞争力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