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来说,对铁矿石资源的控制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但在“采矿不如买矿”年代,国内主要钢铁公司借助布局沿海的优势,把进口国外铁矿石作为重要的资源来源,对控制国内国外的矿石资源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铁在地球上分布广泛、储量丰富,是人类最早了解和使用的原材料之一。虽然铁矿石资源总量丰富,但资源分布不均。按铁矿山储量计算,澳大利亚占比20.6%,巴西占比17.1%。虽然中国铁矿石储量很大,在世界排名第四,占比13.5%,但中国铁矿石资源以低品位铁矿石为主,具有经济效益的可采储量不多。
1978年,中国的钢产量只有3178万吨,那时的钢厂基本都有自己的国内铁矿山。改革开放后,中国更多的新建钢厂采取了布局沿海的战略,通过大量进口海外铁矿石来保证钢铁生产的矿石供应。
1996年,中国的钢产量突破1亿吨;2003年,中国的钢产量突破2亿吨。也这是从这一年开始,我国被冠以“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的称号,中澳之间的铁矿石博弈正式开始。
在此之前,日本长期是国际铁矿石的最大买家,铁矿石价格一直维持在20美元/吨的价格。
当中国取代日本成为国际矿石贸易的巨大买家之后,中国钢铁需求开始成为影响国际铁矿石价格的主要因素。正是从这一刻起,国际矿石价格飞速上涨,其中2005年,同比上涨71%;2008年,同比上涨65%。国际矿石巨头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表现异常强势,即使中国钢铁协会参与谈判也无法改变市场中的被动地位。
2010年3月30日,力拓公司四名员工因受贿和窃取商业机密罪被判入狱后的第二天,铁矿石谈判的价格基准制度被放弃,改成以现货市场价格按季度进行结。但最初的季度基准价格几乎是原来基准价格的2倍。在国际矿石价格谈判中中国钢铁公司依然受制于人。
实践证明,合理的价格是谈不出来的,终究要靠实力说话。
当前全球铁矿石市场集中度高,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以及FMG等四个国际矿业巨头居于绝对的垄断地位,掌握着全球最优质的矿石资源,其中铁矿石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6%,铁矿石贸易占全球总产量的68%,市场集中度优势明显。
另一方面,国际矿业巨头依靠其成本优势,周期性打压高成本矿,借助矿山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在新矿山投产之前,大幅提高矿价;在新一轮矿山建成投产后,又大幅压低矿价,致使一批矿山倒闭后,又掀动新一轮涨价。
2016年-2020年,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化解钢铁过剩产能超过1.5亿吨、出清地条钢超过1亿吨。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钢铁公司的效益开始好转,中国的粗钢产量开始持续增长。2016年,达到8亿吨;2018年达到9.28亿吨;2020年,达到10.65亿吨,占据全球总产量的57%。
与此同时,中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则连续5年达到80%。2020年,中国进口铁矿石11.7亿吨,同比增长9.5%。伴随进口量的增加,相应的是国际矿石价格的飙升。
2020年,四大国际矿石巨头铁矿石离岸现金成本非常低,基本处于20美元/吨左右;铁矿石到岸价格为40美元/吨。这样的成本具有绝对的市场竞争力。与铁矿石价格波动相比,铁矿石成本波动较少。今年以来,国际铁矿石价格一路飙升到创记录的230美元/吨,国际矿业巨头获得了超额利润,严重推高了下游制造业的生产成本。
中国的钢铁公司过去都是坚持点与点的竞争,没有注重在上下游产业链上布局,尤其是缺乏对矿石资源的控制。从历史上来看,日本用了20多年的时间将拥有海外矿石权益的铁矿石进口比例提升到6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矿石涨跌,日本钢厂都能从中受益。
尽管中国钢铁公司在2008年同样采取了控制铁矿石资源的措施,但没能坚持低位扩张策略,而是在铁矿石价格已经攀升到高位时才匆匆购入一些并非优质的矿山。这些铁矿山的开采成本高企,也只有近年来铁矿石价格攀升时,矿山才开始盈利。如目前的中信泰富所控制的澳洲铁矿,近两年才实现了达产和扭亏为盈。2021年上半年实现向国内供应铁矿石1亿吨,但这显然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面对“疯狂的石头”不断挤压中国制造业的利润空间,中国必须采取行动,尤其是要降低对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依赖。
从2021年1月1日起,国家推动优质再生钢铁原料资源进口,提高我国铁元素资源的保障能力。通过加大废钢的利用,进一步降低对铁矿石的需求。
自2021年5月1日起,对部分钢铁产品关税及出口退税率做调整:生铁、粗钢、再生钢铁原料、铬铁等产品实行零进口暂定税率;适当提高硅铁、铬铁、高纯生铁等产品的出口关税,调整后分别实行25%出口税率、20%出口暂定税率、15%出口暂定税率;取消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以出口货物报关单上注明的出口日期界定。
7月2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为促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经国务院批准,自2021年8月1日起,适当提高铬铁、高纯生铁的出口关税,调整后分别实行40%和20%的出口税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告,自2021年8月1日起,取消23个钢铁产品出口退税。
中国这一套政策组合拳,就是要扩大钢铁资源进口,支持国内压减粗钢产量,引导钢铁行业降低能源消耗总量,促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中国坚持 “以满足内需为主,不再以出口为导向”的政策,其目的就是保证国内的钢材供应。即使要出口,也必须以更高的价格出口,不能让美国买到便宜的钢材。要将国际资本通过铁矿石向中国输入的通货膨胀,再通过钢材等工业品的销售输入到美国去。此举将加剧美国的通货膨胀,进一步降低美元的购买力。
除实施相关税收政策外,工信部提出进一步坚决压减钢铁产能,所有钢铁公司的产能不得超过去年的产能。加之上半年各大钢铁公司纷纷扩大产能,这将导致下半年钢铁公司的大幅度减产,对铁矿石需求将大幅度下降,而且将全部集中降低澳大利亚的铁矿石采购量。
关于未来进一步的措施,工信部已经发布了《关于推动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铁金属的自给率将达到45%,国内年产废钢资源达到3亿吨,打造1-2个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海外权益矿山;海外权益矿占进口矿比超20%。
从公司层面来看,中国宝武钢铁公司承载中提高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重要使命,已经通过兼并重组将武钢、马钢、山钢、太钢、中钢、重钢、八钢等纳入到自己的钢铁版图。2020年,中国宝武钢铁公司产能规模已经突破1亿吨,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公司。
根据国家的钢铁发展规划,到2025年,中国前5位的钢铁公司产业集中度将达到40%,前10位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将达到60%。通过提升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强国内钢铁公司的团结,提升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中的话语权。
在全球资源控制方面,中国正在建设全球最大的资源公司,统筹国内国外两个资源,对内,为中国的钢铁公司提供战略性的资源支撑;对外,与国际矿业巨头展开激烈的竞争。
未来中国钢铁公司不仅要构建面向上下游的价值链,而且全方位的拓展,构建一张钢铁生态网或者说钢铁生态圈,从而实现由点到点的竞争,到线与线的竞争,再跨越到网与网的竞争,从而在竞争模式上全面超越国外的钢铁公司。
中国要把这盘棋下活,矿石涨价,钢材涨价更多;国内钢材涨价,国际钢材涨价更多;钢材直接出口减少,钢材通过附加值更高的工业品进行间接出口的量更多。美国直接把通货膨胀向全球输出,我们要像“飞去来器”一样,通过钢材涨价把通货膨胀再输出到美国。当然,这需要高超的驾驭技术。
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国际矿价跌下去,让国际钢价涨上去,让国内钢价稳定住,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相信中国人在这场钢铁和铁矿石的世纪大博弈中会赢得最终的胜利!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