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宏观新闻>> 资讯详情

巨型钢铁“航母”开启新航程

作者:1180发布时间:2021-08-24
8月20日上午,同处辽宁省的鞍钢集团和本钢集团宣告正式牵手。

8月20日上午,同处辽宁省的鞍钢集团和本钢集团宣告正式牵手。

诞生于一个多世纪前,相距仅60多公里的鞍钢、本钢,亲历了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蹒跚起步、新中国工业建设的艰难开局、改革开放后工业化的高速发展……

从钢铁报国到钢铁筑梦,两家百年企业牵手打造巨型钢铁“航母”,将会释放出促进东北传统产业振兴的磅礴力量,开启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航程。

打造我国北方巨型钢铁“航母”

6300万吨——这是鞍钢集团重组本钢后拥有的粗钢产能。这一规模仅次于宝武集团,使新鞍钢跃升为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钢铁“航母”。

钢铁“航母”启航在即,其具备的多重优势被业内看好。

一直以来,作为东北最大两家钢铁企业,鞍钢、本钢难以摆脱近距离、同质化竞争的尴尬。“鞍钢重组本钢后,将围绕‘要素管控+管理移植’‘战略引领+资源系统’两条主线,释放两家在采购、销售、创新、物流、矿产资源、国际贸易、产业金融等方面的优势。”鞍钢集团总法律顾问计岩说,通过资源整合,可减少重复投入,形成创新合力,在更多领域实现领跑。

此次重组对东北振兴的引领作用不容小视。在辽宁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看来,这艘钢铁“航母”的诞生,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东北地区板带材、棒线材和优特钢的钢铁产业布局,形成新兴钢铁产业生态圈,助力辽宁做好结构调整大文章。

“鞍钢、本钢与其他钢企最大的不同,就是拥有探明储量巨大的铁矿资源。”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说,2020年我国进口铁矿石超11亿吨,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超过80%,此次重组有利于全国铁矿资源最富集地区的统筹规划和合理开发,打造世界级铁矿山企业,提升自有铁矿的供给能力。

正因为如此,鞍钢重组本钢后将目标定位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成为供给和应用钢铁原创技术的“策源地”、构建产业新格局和助力东北振兴的“顶梁柱”、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的“压舱石”。

钢铁业高质量发展步履稳健

“十四五”开局,我国钢铁行业重任在肩。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我国钢铁行业首批实现碳中和的大型钢铁企业。”采访中,鞍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成旭为新鞍钢谋划绿色发展新蓝图。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减排任务艰巨。

不仅是绿色转型有赖于钢铁企业聚力攻坚,钢铁行业现存的新一轮供需失衡、投资过热。以及资源保障难度加大等问题,都亟待通过联合重组来破题。

我的钢铁网资讯总监徐向春说,如果说处在高速发展期的钢铁企业还不具备大规模兼并重组条件的话,那么当中国钢铁业进入市场需求接近饱和、产能规模接近峰值、“双碳”压力不断加大的新阶段,兼并整合将是大势所趋,也是解决行业问题的关键之举。

事实上,“十三五”以来,中国钢铁业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出低谷,兼并重组的步伐已经在加快,由规模优势带来的发展红利也初步显现。

宝钢与武钢重组成立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相继重组马钢、重钢、太钢和昆钢,引领行业创新实现多个品种打破国外垄断;河钢集团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打造国际产能合作“中国样板”……

“没有规模肯定不会强大。”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介绍,中国宝武最新确立的新一轮改革发展十大工程,第一项就是“绿色低碳冶金创新工程”,构建面向行业及世界的知识共享平台,打造未来钢铁技术引领优势。

2020年,中国排名前10的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达到39%,比2015年提高4.6个百分点。

展望2025年,中国将打造若干家世界级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以及专业化一流企业,全国产能规模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其合计产量要达到国内钢铁产量的60%。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执行会长何文波认为,随着鞍钢重组本钢的完成,“南有宝武、北有鞍钢”的钢铁产业新格局将全面形成,有利于行业在更高层次开展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在他看来,我国钢铁业从兼并重组、打造巨型“航母”中破题,贯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之路将越走越深,越走越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