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国的钢铁产量一直都位居全球第一,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总共产出钢铁10.65亿吨,占全球钢铁产量的57.1%,是排在第二第三的印度和日本的十几倍。我们国家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全球钢铁生产的中心,再也不是以前钢铁少只能靠气质来抗的日子了。但是目前我们国家钢铁生产出现了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虽然钢铁产能在全球占比高达57%,但是我们国家各个企业并没有联合起来,钢铁产业的产能利用率并不是很高,这就意味着实际生产的产量与理想状态的产量相差较大,所以达到的效益并不是最高的和最优的。
背景和意义
自1996年开始,我国钢铁产能开始快速增加,增加的原因主要来源于民营资本的进入,而之后几年发生的钢铁产能过剩也是由于此,可以说有利也有弊。2008年经融危机之后,我国的钢铁产业也进入了比较平稳的新常态,但是2011-2015年是我国钢铁行业最为艰难的几年,在这几年我国钢铁产业持续下降,钢铁行业出现了结构性的过剩。好在2015年之后,我国钢铁行业在进行了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之后,形成了良好的发展竞争环境,钢铁行业从此也得到了改进各大企业也再度迎来转变。2019年中国生产粗钢数量高达9.96亿吨,占了全球生产量总量的53.31%,这就是我们国家钢铁行业发展进步的重要证明。
其实,产能过剩是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个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我国学术界学者的关注。那么研究产能过剩就得知道怎么定量测算产能利用率,产能利用率其实也叫设备利用率,不管是在钢铁行业还是其他的制造行业,这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关系到这个企业的生产成本的高低,也可以表明设备到底有多少在空闲状态。如果根据计算公式来理解这个概念,就是说我们理想状况不受任何因素影响下我们可以生产多少量,然后我们再统计实际我们生产了多少量,他们的比值就是产能利用率。
根据数据显示,2016-2020年之间我国钢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快速提升,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断扩大带来的常量提升,另一方面是由于去产能带来的基数下降。通过多方面要素积极的变化和层出不穷的限制经济增长的各种复杂原因,预计我国在“十四五”期间的钢铁产量会逐步下降,钢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将会下降到84%左右。再加上,我国工信部即将发布的《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要求我国在“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集中度CR5/CR10分别要达到40%/60%。可以看出国家对于企业之间联合也是特别的重视,因此,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如何将我国的钢铁产业联合起来,提高我们国家钢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只有我们国家各个钢铁企业联合起来,才能更大程度上的降低我们生产的成本,才能提高整体的产能利用率,才能营造出一个合作共赢的局面。
联合前的准备
许多企业都知道,强强联合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让彼此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企业联合并不是随便两个企业就可以的,联合讲究的就是可以优势互补、优化资源的配置、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这就需要做一系列的分析才能知道是否会利益最大化。
首先在联合之前,应该进行一个可行性分析,分析联合之后能否实现规模的扩大、技术能否得到升级、企业制度和生产经营改革是否有副作用。从宏观上看,应该研究同行企业国内外的行业状况还有企业在当地的乃至国际上的地位,如果企业有一定的地位,就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素质的提高,并且他们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或者潜在的市场。从微观上看,应该研究企业是否优势互补,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有的是有品牌有人才没有资金,有的是有资金有技术没有品牌,如果让他们相互联合肯定会形成规模的优势,以此可以获得最大的利益。
在可行性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企业应该制定一份详细的联合实施方案,成立联合领导小组。这个领导小组是由政府、企业上级主管部门、中介机构和企业各方有关人员组成,相互之间明确各自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一定要将责、权、利分清楚,不然两个企业相联合如何引进新技术如何实行技术改造,谁承担这个风险,必须相互明确,以免之后出现不必要的矛盾影响整个企业的运转。
联合后的危机
本身相互独立的两个企业或者多个企业相互联合起来共同管理共同生产,这本来就是意见非常困难的做法。因为,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生产方式、不同的技术水平、不同的管理模式和不同的市场规划。当这些不同的理念相互碰撞,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不能将问题全面的分析到位并做出相应的处理方案,那么将对企业的发展影响深远。
第一,当两个工厂的员工相结合,有些发展好的工厂生产的设备也不同,生产的工作方式也不同,那么必然会有人无法融入到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甚至无法胜任,那必然会造成大批的员工离职或者工作的积极性下降,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能匹配。
第二,两个企业的科研部门水平不同,那么研发出来的设备或者科学技术就不在一个层次,那么他们生产的产品质量就有很大的差别,当这些新的技术融入到资质较弱的企业当中,很多人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学习,甚至工厂里之前的老机器全部换成新的先进的机器,这都是一笔巨大的消费。
第三,当企业融合之后就会出现新的管理方式,伴随着企业融合产业链的延长和扩大,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将变得日趋复杂,企业的财务风险将会不断加大,那么企业在这些方面的管理成本就会加大,融合后的企业能否将实时信息快速准确的传递到各个分公司和工厂,这将是非常复杂的。财务是确保企业能够安稳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有效降低企业财务管理的成本实现多家企业常务共享服务,这是很有必要的。
联合后的措施
根据资料表明,从2015年开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始,我们国家的钢铁行业就开始从国企和民企两个方向开始改革整合,国企需要整合提高整体的生产质量,民企也需要联合起来整合破产重整的企业和其他弱资质钢铁企业,只有这样我们的生产效率才能得到最大的提升。
除了企业的联合,也需要技术上的联合,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质的变化,例如现在盛行的5G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等,如何将这些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我们国家的钢铁行业当中,每一个企业怎么样组织派出研究人员一起研究和开发,以此来提高企业的产能利用率,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企业联合的关键
重组后的集团不仅要在技术装备、经济效益、节能减排上都要有所要求,不能只是多个企业形式上的联合,并没有真正的实现钢铁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以及市场竞争结构的优化。而且重要的是在整合之后,各个企业之前的经营模式和工作方式都不同,如何进行内部的调节,如何将参差不齐的工作能力也提高到同一个水平,如何让整个企业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完成融合。
以宝钢为例,当宝钢将武钢融合在一起之后,宝钢原有的工作方式和一些智能设备都应用到了武钢中,也给武钢带来了许多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首先武钢就从技术上得到了质的飞跃,那么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宝钢将自己多年研究的成果向武钢分享,让他们的生产达到了同一个水平,而且融合之后工厂,实行统一的管理制度,并结合目前主流的智慧城市建立了智慧工厂,全面实行工业自动化,达到了无人操作自动生产的效果。这样就可以全面的统一标准,对于新进入的员工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培训,让他们变成一个层次的人员,这就大大增加了两个企业之间的相似度,为之后稳定的生产建立良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除了两个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统一之外,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钢铁生产需要很多的大型设备,这些大型的设备都非常的昂贵,而且一用就是四五十年之久,所以在融合之后一定要考虑设备的优化,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去研究去搞科研,那么就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补贴。这样融合后的企业就可以建立相关的科研部门,对现有的设备进行研究,根据目前社会的大趋势,改造为更加数字化智能化的设备,这样不仅节省了很大的成本,而且也提高了钢铁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只有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走的更快更远。
在技术统一的基础上,必须要将两个融合企业各自的资源也相互整合,达到共享互助的效果。首先资源是每个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非常大规模的企业肯定有非常多的资源,那么什么样的资源可以相互使用,如何整合可以让利益最大化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还是以宝钢和武钢为例,他们在联合之后,立刻就建立了相应的大数据中心,在这种大数据中心中把所有的资源汇总到一起,然后制作出一个智慧决策中心,将原有传统的科层制结构转变为了一种智慧网络型结构。这种结构的转变不仅将原有复杂不统一的资源都规整在了一起,而且更方便了实际的实施。当两个企业相互融合之后,全国各地可能都有旗下的分公司或者分工厂,那么当有了这种智慧网络,就可以远距离监控生产,实现远距离管理,大大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总结
企业的联合是提高我国钢铁产能利用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每一个企业只承担一个主业,将每一个企业的长处发挥到最大,那我们的生产产量将会更加的理想化,而且还可以大幅度的减少生产的成本,提高了整体的效益。我们应该顺应国家形势,积极配合国家要求,做出应有的改变,争取在“十四五”期间保持我国的钢铁产量不会下将,使得产能利用率的不断提高。只有我们真的将各自的数据融合起来,制定好一个长远规划、短期规划和一些专业规划,真正做到只有一个工厂的模式,这样才能真正扩大市场占有额,我们国家的钢铁行业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钢铁行业的发展才能更近一步。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