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就陷入了持续性的芯片短缺中,汽车行业更是首当其冲,由于缺芯严重,各大车企不得不大规模减产。
据外媒报道,根据AFS的最新数据,截至10月24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已达974万辆,比前一周增加了约11.4万辆。其中,中国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已达186.3万辆,占总减产量的19.1%。AFS预计,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会攀升至1,094.3万辆。
上周,欧洲地区的汽车减产量为4.4万辆,占上周全球汽车总减产量的38%,连续四周遥遥领先。亚洲其他地区和北美洲次之,分别损失了2.7万辆和2.6万辆汽车;中国减产的汽车数量较小,为1.7万辆。
北美地区上周削减了2.6万辆汽车的生产,较10月11日至17日期间削减的8.4万辆有所改善。但是,北美地区上周削减的汽车数量却是10月4日至10日削减的汽车数量(4,000辆)的六倍以上。
当然,这些车企在大规模减产的同时,也在尽力抢购芯片,以求早日恢复正常。不过令各大车企没想到的是,芯片荒还未过去,“钢铁荒”就来了。
这里所说的钢铁并非传统的钢铁,而是“绿色钢铁”。传统的钢铁是以焦炭或者天然气作为铁矿石的还原剂,而绿色钢铁是使用氢气作为还原剂,只生产海绵铁和水,生产流程更为环保。
要知道,钢铁生产一直都是二氧化碳最大的排放源之一,以德国最大的钢铁制造商蒂森克虏伯为例,该企业每年的碳排放量高达2000万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3%左右,而相较于传统钢铁,绿色钢铁的碳足迹下降约66%。
换句话说,如果钢铁工业能实现绿色生产,全球碳排放将大大减少,碳中和的进度条也可往前调一大截。夸张点说,在碳中和成为潮流之际,绿色钢铁可以说,比芯片还要宝贵。
那么,绿色钢铁荒又是怎么一回事?这主要是因为这项技术还未成熟,行业仍处于较为粗放的状态,全球范围内能供应的绿色钢铁较少。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指出,到2050年,全球真正基于氢能源生产的钢铁可能不到15%。
在欧盟委员会2030年减排目标之下,碳排放大户——汽车行业承压较重。根据现计划,欧盟将于2035年起禁售燃油车,同时汽车企业也需在整个供应链上完成减排目标。
截至目前,戴姆勒、宝马、大众、沃尔沃等欧洲车企均将碳中和的目标确定在2050年之前,其净零排放目标均涵盖汽车的生命周期。
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各大车企抢起货来可一点都不手软,例如奔驰已与瑞典钢铁集团(SSAB)签署协议,后者将从明年起向奔驰供应低碳钢铁;沃尔沃也已与SSAB签署相关供应协议;宝马则把目光投向了美国一家低碳排放炼钢初创企业。
实际上,随着各国纷纷制定碳中和目标,钢铁行业也承受着不小的压力,纷纷转型研发绿色钢铁,其中又以欧企最为“积极”,不过这也与欧盟的施压有很大关系。
例如,德国萨尔茨吉特公司已经开始研发相关产品,今年将向奔驰提供少量;按照该公司的计划,到2025年将开发出氢基钢,使得目前800万吨/年的碳排放量到2030年下降至400万吨,到2050年直接减少95%。
除此之外,包括意大利达涅利集团在内的3家企业也已宣布联手,共同参与钢铁行业的可持续改造项目。
而在中国也有消息称,钢铁行业两大重磅文件预计在今年年底前正式发布,其中一个重磅文件的内容将包括行业减碳目标、技术路线、降碳路径等。
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已经深入各个钢铁企业,甚至已经内化为中国钢铁企业和中国钢铁人的基本理念。未来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其关键词就是:绿色、精品、智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不只是一句口号,这对钢铁行业的各项技术和产品质量都提出要求。钢铁企业唯有加大环保投入、选择可行工艺、把控施工质量、严格运维管理,实现环保污染防治设施硬件投入与持续高质量运维管理的软实力贯通,才能达到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的高质量落地。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