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钢协”宣布暂停集体性铁矿石谈判后,各省纷纷宣布加快省内钢铁企业整合。中钢协一位负责人在日前举行的“中国钢铁产业重组与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继山东开始省内钢铁企业整合后,山西省也宣布将省内钢铁企业整合为两大钢铁企业。各省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纷纷开始新一轮钢铁企业整合,除了来自外在生存压力外,也有争取高层和外部支持的意愿。
“金融界只研究金融的问题,产业界只研究产业界的问题,裹足不前,那么中国钢铁工业的原材料市场我们就永远没有话语权。”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在上述论坛上直言,当前迫切需要做好企业与金融的结合研究,工信部正在对此进行课题研究。
压力下的整合
各省加快省内钢铁企业整合,一方面缘于国内钢铁产业政策、节能减排政策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艰难,钢铁企业如果不整合产能规模,将来在获取资源价格等方面将处于绝对劣势。
工信部在2月16日发布的《2010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及2011年展望》中预测,在国内钢材消费强度下降、钢材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大宗原燃料呈上涨趋势。
近年来中国钢铁一直在低迷状态徘徊,这一困境既与外部环境剧烈变动有关,也与钢铁业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关。
“现在全球正在掀起的第四轮钢铁业大规模并购重组的浪潮,正在弱化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钢国家的钢企的规模优势。”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潘开灵表示,“另外,国际原料价格的上扬,铁矿石成为钢铁工业发展的瓶颈。”
国家发改委2005年制定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要求,到2010年要实现前10大钢企集团钢铁产量占全国总量比重大于50%的政策目标,到2020年,则要大于70%。
但截止到目前,前十大钢铁的市场份额只高于40%。钢铁业龙头河北省钢铁产量连续六年居全国第一,但产业规模的巨大却无法掩饰其产业发展水平的落后。
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王义芳对本报记者表示,2008年6月30日,由原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强强联合组建而成河北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内部仅依靠发挥整合优势和协同效应,就取得在单个子公司分散经营下都无法实现的整合效益高达70亿元,获得银行整体授信规模超过2300亿元,获得新增铁矿资源35亿吨。
在完成集团内部整合的基础上,河北钢铁进一步控股石钢,重组宣工机械,以“渐进式股权融合”重组12家民营钢铁企业。
然而,在钢铁整合的浪潮中,并不是所有钢铁企业整合有着河北钢铁一样的结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少企业不顾当地实际、自身情况,结果不仅没能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企业核心竞争力反而被拖垮了。
“钢铁工业发展到今天困难还非常多,无论是资源的问题、节能减排的环境问题、企业的规模问题、产业的大而不强问题,都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所以这一行业里的企业是主体,整个产业还存在这么多的问题,还有赖于一个一个企业特别是龙头的大企业去解决。”周子学表示。
产业金融化
周子学特别强调,中国钢铁产业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目前国际原材料市场上的价格话语权,以及铁矿石市场金融化这两个方面,亟须深入研究。
事实上,中国钢铁企业在国际原材料定价机制中,长期“失语”,束手无策。以铁矿石为例,中钢协在铁矿石谈判桌上几乎无谈判优势可言,而这与中国钢铁企业内部利益纠葛不无关系。
从2010年4月份开始,中国铁矿石定价的谈判资格也被剥夺。坚守了20余年的铁矿石年度谈判定价模式被淡水河谷、力拓及必和必拓三大矿山公司更改为季度定价,同时采用了指数定价。
今年伊始,中国进一步被卷入铁矿石期货定价市场。1月29日,印度商品期货交易所(ICEX)宣布正式推出铁矿石期货产品,成为世界上首家推出铁矿石期货的交易所,印度也因此率先迈出了将铁矿石变成强有力的金融工具的第一步。
从年度谈判,到季度定价,再到期货定价,铁矿石金融化逐步变成现实,中国钢铁企业始终消极应对,被动接受。
“金融界只研究金融的问题,产业界只研究产业界的问题,裹足不前,那么中国钢铁工业的原材料市场我们就永远没有话语权。”周子学强调。
周子学表示,国外已经在产业和金融业结合方面迈出了脚步,中国的产业界与金融界也需要找到二者的交集,融合发展,才能促成中国钢铁市场金融化,进一步实现在国际原材料市场上的价格话语权。而工信部也正在对此展开调研。
如今,铁矿石期货业已推出,对中国钢铁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为中国钢铁产业与金融业结合发展之路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将如何加强金融的国际话语权来争取更多定价权的命题,摆在了中国面前。
就在各省掀起钢铁企业整合热的时候,工信部开展上述研究,为钢铁企业下一轮定价权探索。
“年前我们已经开过一次座谈会,还将加快研究,尽快形成成果。”周子学如是说。
来源:21世纪导报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