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取得的成绩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钢铁行业提前完成了1.5亿吨去产能目标,电解铝、水泥行业落后产能已经基本退出。高科技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高3.3和1.9个百分点。
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
“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约16%,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约40%。2020年,十种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达到3.8亿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约20亿吨。清洁水平提高,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20%以上。
绿色低碳产业初具规模
截止2020年底,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值约7.5万亿元。截止2020年底,新能源汽车累积推广量超过550万辆,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太阳能电池组件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达71%
绿色制造体系基本构建
研究制定468项节能与绿色发展行业标准。建设2121家绿色工厂,171家绿色工业园区,189家绿色供应链企业,近2万中绿色产品。
“十三五”期间我国虽然取得了可人的成绩,但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历史阶段,面临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能源效率偏低等问题。我国仍然在资源环境方面技术水平不足。目前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指导方向,绿色经济将成为产业竞争的重点。
2021年12月3日,由工信部下发关于《“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通知,通知回顾“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和“十四五”工作的重点展望以及接下来工作的重点内容。
“十四五”我国工业和信息化绿色发展的总体路线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了更好的落实“十四五”规划,国家工信部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指引,已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统筹发展与绿色低碳转型,深入实施绿色制造,积极推进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改造,提升绿色低碳技术,绿色产品,服务供给能力,构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工业赋能发展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格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十四五”期间国家工业信息部对钢铁等工业企业提出了9大任务、8大工程下面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
9大任务做指引
聚焦1个行动
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加强工业领域碳达峰顶层设计,提出工业整体和重点行业碳达峰路线图、时间表,明确实施路径,推进各行业落实碳达峰目标、实行阶梯次达峰。
构建2大体系
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体系,推动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抓紧部署前沿技术研究,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对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撑作用
推动6个转型
1. 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转型,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持续优化重点区域、流域产业布局、全面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2. 加快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建清洁高效低碳的工业用能结构,将节能降碳增效为控制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措施,持续提升能源消费低碳水平。
3. 突进资源利用循环化转型,坚持总量控制、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原则,强化资源在生产构成中的高效利用,削减工业固废、废水产生量,加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生产与生活系统绿色循环连接,大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推动生产过程清洁化转型,强化圆通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高效治理相结合的系统减污理念,大力推行绿色设计,引领增量企业高起点打造更清洁的生产方式,推动存量企业持续试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引导企业主动提升清洁生产水平。
5. 引导产品供给绿色化转型,增加绿色低碳产品、引导绿色消费,创造新需求,培育新模式,构建绿色增长新引擎,为经济社会各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坚实保障。
6. 加速生产方式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转型生产方式变革,采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能源、资源、环境管理水平,深化生产制造过程的数字化应用,赋能绿色制造。
实施8大工程做保障
1.工业碳达峰推进工程,降碳重大工程示范、绿色低碳材料推广。降碳基础能力建设。
2.重点区域绿色转型升级工程,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奥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
3.工业节能与能效提升工程,现金工艺流程节能。重点用能设备节能、数据中心和基站节能
4.工业节水增效工程,优化取水结构、强化过程管理、加大废水循环利用、开展节水评价
5.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工程,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纺织、轻工、机械
6.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工程,降碳技术、减污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7.资源高效利用促进工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高端智能再制造、培育行业标杆
8.绿色产品和节能环保装备供给工程,绿色产品、绿色环保装备、新能源装备。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