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宏观新闻>> 资讯详情

“双碳”政策下,2022钢材供给难有提升

作者:24发布时间:2021-12-30
年内粗钢压减贯彻全年,今年粗钢1-10月产量87704.6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636.1万吨,在“双碳”政策背景下,2022年限产计划依然会执行
 

  摘要

  【供给】

  年内粗钢压减贯彻全年,今年粗钢1-10月产量87704.6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636.1万吨,在“双碳”政策背景下,2022年限产计划依然会执行,由于今年是“双碳”政策落地的首年,较为严格,部分地区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一刀切”的现象,明年钢铁行业的限产计划将更合理更完善,但整体产量难有增加。

  【需求】

  年内地产下行、基建投资不及预期、制造业疲软使钢材需求整体偏弱,但在年底国家连续出台宏观、地产、基建等利好政策,以稳定经济刺激内需,预期2022年,在相关政策影响下地产下行压力减弱、基建投资力度加强以及制造业回暖,基建、制造业对钢材需求的增加有望对冲地产用钢减少,钢材整体需求将有小幅提升。

  【成本】

  上半年供应链紧张、海运费上涨情况下,铁矿石价格高位运行,下半年钢材陆续执行限产计划,铁矿需求下滑价格下行,焦炭价格在经历一轮暴涨后,价格逐步回归正常;另外,年内钢材整体利润偏高,明年钢材利润有收窄的可能,在钢材基本面相对改善的情况下,后期或将由成本上升完成利润的收窄。

  【综合分析】

  综合来看,2022年在“双碳”政策下,钢材供给难有增加,但下游需求在政策刺激下将有提高,在供给难增而需求转好的情况下,行情或将稳中有升;但也需注意在高通胀情况下,明年全球流动性收紧对大宗商品价格影响的风险。

  一、钢材行情回顾

  向下滑动可查看更多内容

  2021年钢材期价宽幅震荡,螺纹、热卷期货价格年内涨幅最高分别达到40%和48%,但之后开始震荡回落,截至11月25日螺纹年内涨幅回落至2%,热卷涨幅回落至2.5%。整体价格变动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月―2月初 :这一阶段卷螺期货价格基本处于震荡阶段,一方面因为2021年市场对于政策有收紧预期,加上前期涨幅过高价格也进入回调阶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钢材走入需求淡季,各地开始错峰放假,需求疲软导致卷螺盘面价格调整。

  2月―5月上旬:年前随疫苗接种人数的不断增加,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加大,工业品价格不断上升,带动国内钢价上涨;年后赶工,下游需求逐步恢复,叠加“碳中和”“碳达峰”等因素的影响下,工信部多次提出控制粗钢产量,紧接着3、4月份唐山和邯郸接连发布严格的限产政策,钢材供给收缩预期加大,盘面价格加速上行。

  5月中旬―6月:钢材等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的大幅上涨引起监管层的关注,连续政策调控下市场投机降温,另外钢材价格过高同样也抑制了下游的采购,加上4、5月地产、汽车、家电、机械行业数据接连转差,盘面价格大幅回调,但由于铁矿石和焦炭价格处于高位,成本对钢价支撑较强,盘面价格回调后开始企稳。

  7月―10月中旬:7月开始限产政策逐渐从河北扩散至全国,甘肃、山东、江苏、安徽多地相继出台粗钢压减方案,9月能耗双控蔓延限产再度加码,供给持续收缩,但自7月开始以来,国内先后经历台风降雨、疫情反复、房地产风险事件爆发、区域限电等一系列事件,下游需求不断受到压制,螺纹和热卷维持供需两弱的局面,盘面价格处于高位震荡阶段。

  10月下旬―11月中旬:受国庆前后碳资源短缺问题影响,市场上煤炭的炒作意愿旺盛价格持续上涨,为使煤炭价格回归正常国家加大调控力度,并以价格法限制煤炭价格,动力煤双焦盘面价格腰斩,钢材成本下移,加上下游需求持续疲软,“金九银十”需求旺季被证伪,钢材盘面价格开始下行。

  二、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向下滑动可查看更多内容

  1、全球经济环境

  回首2021年,全球在疫情后时期经济迎来强劲复苏,在本年上半年经济体量已经恢复至2019年年底的水平,但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年内疫情反复、疫苗接种不平衡、供应链紧张等问题也影响到了全球经济的恢复进度。

  2021年内,印度、马来西亚、非洲、美国、欧洲、中国、日本等区域和国家均出现疫情的反复,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还出现了“贝塔”“奥密克绒”传播性更强的变异毒株,加剧了全球恐慌情绪;另外,疫苗的接种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分布不平衡,也是造成疫情反复的主要因素,从现在的接种情况看,中日韩等国家疫苗接种率可达到70%以上,欧美部分国家也能达到60%以上,但全球整体接种率不过40%多,可见其他国家的疫苗接种率仍然偏低,后期随着疫苗产量的提升这种情况将有改善,但变异病毒的接连出现也给全球疫情防治带来了不确定性。

  受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紧张海运价格暴涨,再加上疫情期间全球大放水的经济刺激政策,使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加剧下游制造业的生产压力,全球各地区制造业 PMI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另外全球大放水的政策刺激,也使得全球通货膨胀加大,目前美国、欧洲部分国家CPI同比增速纷纷创历史新高,受此影响美国放弃“暂时性”通货膨胀的说法,已经开始缩债来减轻通胀,预期后续还有加息的可能,而韩国已经开始了收紧货币政策。

  总体来看,2022年伴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升全球疫情将继续改善,供应链紧张的问题将有减轻,再加上为应对通胀问题,一些国家将逐步收紧政策刺激,通胀情况也会有改善,所以预计明年刺激政策会逐步退出,经济回归正常,原材料价格高企问题也将改善,但为应对通胀而使流动性收紧可能也会对大宗商品价格造成一定影响。

  2、国内经济情况

  相对于国外,国内疫情控制较好,疫苗接种率及接种速度都比较高,虽然局部地区也出现了疫情反复问题,但由于控制较为及时,并没有出现全国范围的扩散,对于经济的冲击力度不大。但随着疫情对经济影响减弱,国内货币供应量与社会融资规模纷纷收紧,1-10月社会融资规模累计289695亿元,同比下降12.6%。房地产和制造业也开始疲软。而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国家开始出台相关政策,国务院总理提出“中国将继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稳健的宏观政策,加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围绕市场需求制定政策,适时降准,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预期明年国内经济继续平稳运行,受政策刺激及原材料价格改善等影响,明年企业营运压力将减弱。

  三、需求分析

  向下滑动可查看更多内容

  1、房地产

  1)房地产投资 房地产行业的钢材消耗量占据钢材总需求量的30%以上,房地产行业的运行情况无疑是影响钢材需求的重要因素。2021年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124934亿元,同比增长7.2%;至今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增速持续下降,主要原因还是因为2020年受疫情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基数较小,所以今年自开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增速处于较高位置,随后持续下降,目前7.2%的增速虽然相比2020年同期6.3%的增速依然较高,但如果考虑到疫情影响去和2019年同期10.3%的增速相比,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就表现不佳。

  2)土地购置面积下降明显

  自出台供地“两集中”以来,本年度土地供应面积及土地出让金相较与往年都有有明显减弱,但随着商品房销售下滑、国家对房企融资收紧,自6月之后土地购置意愿大幅下滑,第二次土拍流拍率较高,成交土地溢价率也降到了至2012年以来的新低,一般来说从拿地到开工一般需要6个月左右的时间,土地作为开工的前提,土地购置量的下降也势必将影响到明年上半年新开工面积。

  3)新开工面积下滑,竣工面积提高

  开工和施工作为地产用钢的主要环节,新开工与施工量的多少直接决定钢材需求量,今年房屋施工的特点主要是竣工面积维持高速增长,新开工面积增速大幅下滑,施工面积增速稳步下滑,这主要是因为 2018-2019年房地产行业热火朝天,为了能够获取更高的利润,房企普遍采用“拿地―开工-预售-拿地”的高周转模式,将大部分资金都投向“开工―预售”阶段使高利润提前兑现,而对于后期“施工―竣工”阶段的投资减少,整个施工进度被延缓,而一般从开工到竣工需要2-3年的时间,高周转模式下积累的大量施工,基本要在2020年和2021年开始竣工,再加上自2019年国家收紧房企融资,资金充裕程度低和交房压力的共同作用下,房企将大部分资金投向施工阶段加大赶工力度,导致新开工力度不足。

  4)房屋销售情况

  房屋销售是衡量房地产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房屋销售面积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当前市场的需求情况,房企可以通过参考房屋销售情况来规划后期购地和开工计划,另一方面房屋销售所回笼的资金是房地产开发资金的重要来源,加上 2019年国家收紧房企融资,房企通过贷款融资比例下滑,而对于销售资金的依赖度提高,所以房屋销售情况影响通过影响房企资金周转速度,进而影响后期土地购置以及新开工情况,从下半年以来商品房销售增速普遍下滑,加大房地产行业下行速度,为缓解这种情况部分地区出台相关政策以刺激房屋销售。

  5)房地产总结

  总体来讲2021年房地产行业上半年受2020疫情后刺激政策的持续影响韧性较强,但从下半年开始房地产开始下行,土地集中供应影响下,土地供给量下降再加上土地购置门槛的提高降低了企业的土地购置意愿,按照一般土地购置到新开工需要6个月的时间来计算,今年下半年土地购置面积的减少或将使2022年上半年新开工表现不佳,但二次土拍的遇冷使部分地区的土地购置门槛开始下调,预计后面土地购置情况或有转好;三道红线下,房企的融资收紧加上今年下半年以来一些房企纷纷出现现金流紧张问题,政策上也有放松调控的可能,市场也预期地产政策底已经出现,总体来看,2022上半年房地产行业或仍将下行,下半年在政策放松下将会逐渐趋稳。

  2、基建 1)2021年基建投资低于预期

  作为“十四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今年基建投资增速低于预期,1-10月基础设施建投资同比增0.72%,不含电力的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1%;造成这种显现的原因有以下:

  1.基建作为一个逆周期调节的工具,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减弱,经济也开始逐步回归正常,基建投资力度也开始减弱。

  2.公共财政的支撑不佳,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公共财政支出开始减弱。

  3.专项债发行进度偏缓,2021年 6 月财政部发布了《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对专项债资金使用的监管,制约了基建投资增速。

  4.质量高项目短缺且项目审批更加严格,专项债使用效率偏低。由于项目论证仓促,地方基建项目质量偏低无法落地,专项债资金闲置沉淀,做资本金比例低于预期。

  5.强降雨及极端气候也影响到基建工程的施工进度。

  2)2022年基建投资预期稳中有升

  随着疫情影响逐渐衰退,经济逐步回归正常但基建投资力度难有减弱,甚至明年或有提升,具体原因如下:

  1. 今年中部地区城市降雨内涝严重,或将刺激到明年水利工程的投资。

  2. 国家统计局在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中提到“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随着‘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相关基建方面的投资也会逐步改善”,预期明年随着“二十大”的召开,“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开工将加快。

  3. 国家经济政策以稳定为主,在地产下行及制造业疲软的情况下,以基建作为稳经济的措施投资力度难有减弱。

  3、制造业

  1)制造业年内恢复速度减缓

  受疫情反复、极端气候的影响今年制造业发展速度减缓,1-10月制造业投资完成额累计达192305.17亿元,同比2020年增速14.2%,两年平均增速4.45%,同比2019年增速为8.15%。但国内制造业PMI指数自4月开始连续下降了7个月,9、10月份连续两个月都处于枯荣线以下,制造业复苏阻力重重。

  2)板块分化明显

  按行业来看,中游设备相关的制造业表现强势,原材料相关制造业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能耗双控”的双重影响下基本维持稳定、下游消费类行业表现相对不佳。分板块来看,今年以来机械设备、汽车、家电等产销出现明显分化。

  工程机械:1-10月挖掘机产量 343850台,较去年同期增加36566台,同比增幅11.9%,挖掘机销量20444台,同比下降36.6%,1-10月起重机产量9240621.09吨,同比增幅7.07%,工程机械行业受地产及基建影响,出现疲软态势,产销增速均有明显下降;预期明年,在政策刺激及“十四五”重大项目的陆续开工,工程机械产销增速将有回升。

  汽车:今年汽车产量受芯片短缺影响产量增幅放缓,1-10月汽车总产量2058.7万辆,同比增5.4%,1-10月总销量2097万辆,同比增6.4%,但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猛烈,产销量分别为256.6万辆和254.2万辆,同比分别增加175.3%、176.6%;汽车出口表现较好,汽车总出口159.4万辆,同比增118.8%,创历史新高。总体来看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势头仍相对强势,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在受到政策支持的情况下产销增幅均达到1.7倍,预期明年在芯片短缺问题缓解后,汽车总产量增幅会有明显恢复,而新能源汽车在政策支持下将继续维持强劲发展趋势,在消费上新一轮汽车下乡已经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购置的优惠和支持,也将继续刺激国内汽车消费。

  家电 :2021年以来,政策陆续出台助推家电产业发展,特别是两会强调2021年要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这些政策将在拓展家电市场需求空间、挖潜换新升级需求、支持重点品类发展、加速优化线上线下(300959)渠道优化等方面起到关键性拉动作用。1-10月空调、冰箱、洗衣机累计产量分别为18092万台、7412万台、6968万台,同比增幅分别为12.3%、0.3%、12.4%,1-10月空调、冰箱、洗衣机累计销量分别为13007万台、7188.5万台、5782.3万台,同比增长8.5%、5.4%,14.3%;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10月空调、冰箱、洗衣机累计出口分别为4611万台、6002万台、1837万台,分别同比增长11.0%、7.2%、4.5%。预期明年家电行业维持平稳,原因如下:疫情影响逐渐退去加政策刺激,居民消费意愿提高国内需求增加,但国外在经济疲软下需求可能会减弱,出口也将下降,所以家电整体维持稳定。

  4、2022年整体需求将有改善

  整体看今年的钢材需求下滑幅度要超过预期,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地产下行过快、而基建又不及预期,拖累钢材需求。从近期政府政策动向看,对于房地产行业调控仍是以稳为主,预期明年在政策支持下地产下行压力将会减弱,而基建在明年将会集中发力,汽车、家电在扩大内需的政策刺激下产销都将有提高,总体看明年下游需求相比今年会有增加。

  四、供给分析

  向下滑动可查看更多内容

  1、“双碳”政策落地,粗钢压减贯彻全年

  2020年9月国家领导人在七十五届联大上提出,我国要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今年“双碳”政策开始正式落地;我国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近100亿吨,其中钢铁行业占据15%,如果再加上钢铁产业链上下游碳排放量,则钢铁及相关行业碳排放占比可达到20%,所以在“双碳”政策的背景下,钢铁行业进行碳减排至关重要;而在2020年底,工信部就提出“确保2021年粗钢产量相较于2020年同比下降”,在这种背景下粗钢压减贯彻全年。

  从今年粗钢具体压减过程看,上半年具体压减政策尚未开始实施,上半年粗钢产量 56332万吨,同比增5912万吨,7月华北限产力度加大,粗钢压减开始以“因省施策”的方式逐步落地,9月之后,多地减产政策进一步加码,压减粗钢产量进入新的阶段: 之后,华北“2+26”城秋冬季采暖季限产再次强调要确保完成压减粗钢产量任务、且减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均有扩大,目前1-10月粗钢产量87704万吨,同比减少636万吨,压减效果明显。

  2、产能置换开始放缓,监管更加严格

  在2017-2018年间行业利润持续走高,钢铁行业投资、产能置换项目大幅推进,新置换产能建设高峰来临,其中,2018年、2019年1-10月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固投累计增速分别达到13.8%和29.2%。根据3年左右的建设周期测算,2020、2021年是产能投放高峰期。2020、2021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固投累计增速已开始放缓。

  严格落实钢铁产能置换、项目备案等相关规定,严禁新建扩大冶炼产能项目,不得以机械加工、铸造、 铁合金 等名义新增钢铁产能。强化要素约束,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过剩产能复产。分类施策处置僵尸产能,做到“应退尽退、应退早退”,未重组或未清算的“僵尸企业”产能不得用于产能置换。引导钢铁企业摒弃以量取胜的粗放发展方式,逐步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产能利用率等为依据的产量约束机制。健全防范产能过剩长效工作机制,畅通举报渠道,强化联合执法,建立健全钢铁产能管电子地图,加强钢铁行业预警,充分利用卫星监测、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大违法违规新增钢铁产能行为的查处力度,持续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巩固钢铁去产能工作成果。

  3、电炉炼钢比例将进一步提升

  在以“新百年的中国与世界”为主题的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上,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指出,中国钢铁以铁矿石和焦炭作为主要原材料的高炉钢占90%,纯电炉钢仅占10%。而生产一吨高炉钢需要排放两吨二氧化碳,生产一吨纯电炉钢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有600千克。全球电炉钢平均比重在33%左右,如果把中国因素剔除,全球电炉钢比例可达40%之多,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电炉钢比例现已达到70%。所以钢铁行业要完成碳减排的任务,提高电炉炼钢的比例可以说是势在必行。另外工信部在《关于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出,“到 2025 年,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提升至15%以上,力争达到20%;废钢比达到30%”。

  4、“双碳”政策下钢铁行业将延续限产

  今年是“双碳”政策实施的首年,对于“双碳”政策的施行措施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完成碳减排任务时部分地区出现“一刀切”的现象,钢铁行业“双碳”政策的具体施行方法还有待完善,预期明年钢铁行业仍会在双碳背景下继续限制产能和产量。从具体过程看,2021-2022采暖季钢铁行业错峰生产会持续到明年3月份,3月之后环保限产逐渐减弱加上下游进入赶工阶段,钢材产量将会有明显增加,5、6月份进入淡季后钢厂或将结合2022年限产计划,逐渐开始停产检修。

  五、成本分析

  向下滑动可查看更多内容

  1、成本

  今年钢材的成本波动很大,上半年铁矿石价格维持高位运行,使得铁水成本居高不下,受下半年限产影响,铁矿石需求量大幅减少,供给出现过剩,铁矿价格开始下行,但此时铁水成本下降幅度不是特别大,这主要还是因为在“双碳”政策及疫情的共同影响下,煤炭产量及进口量下滑明显,煤炭供给不足使焦炭焦煤价格大幅上涨对铁水成本形成支撑,这一阶段铁水成本下降较缓;9月底各地纷纷限电,能源短缺问题使煤炭价格被炒至高位,此时国家开始出台政策增加煤炭供给调控煤碳价格,焦炭价格开始大幅下跌,铁水成本也随之加速下降。

  2、利润

  本年度钢材利润基本维持在较高位置,年初原材料价格推动钢材成本上移,钢材利润受到挤压,但伴随着限产预期及进入需求旺季钢价拉升,钢材利润不断扩大;5月钢价回调后利润缩窄,铁矿价格下跌后钢材利润再次回升至高位,此后利润一直维持在高位;今年钢材利润高且波动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如下:1、全球供应链紧张加海运价格暴涨,使原材料价格波动大;2、国内受“双碳”“能耗双控”影响,国内钢材减量明显加上投机炒作,钢价波动大。

  六、总结

  向下滑动可查看更多内容

  今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基数效应的退去,国内经济疲软开始体现出来,制造业PMI指数连续下降至枯荣线以下,而被誉为经济发动机的房地产行业也持续下行,土地购置面积同比、新开工面积同比、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纷纷下降,作为“十四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万受瞩目的基建投资也未达到预期水平。

  展望2022年,国内经济将会有明显改善,预计2022房地产行业用钢需求仍偏弱,今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的各项指标纷纷下降,市场预期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政策底,部分地区也开始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但从“政策底”到“钢需底”传导仍需时间,地产用钢量预计明年下半年才会转好;基建用钢量将有增加,今年下半年专项债发行速度明显加快,明年“十四五”重大项目将加速开工;制造业用钢将稳中有升,今年受供应链紧张问题影响,原材料价格普遍高企,对下游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压力,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减弱供应链紧张问题改善以及国外因通胀问题收紧货币政策,相信原材料价格高企问题将会有改善,下游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将会减小;汽车行业今年受芯片短缺等问题影响,汽车产量出现下降,随着“缺芯”问题得到缓解以及国家为刺激消费开启新一轮的汽车下乡活动,相信明年的汽车产销量都将会有明显提升。总体来看,明年钢材需求面临地产下行、基建发力等多重因素影响,钢材需求的整体变化还是要看制造业和基建的提升能不能对冲掉地产下行对钢材需求的影响,国家对于房地产行业还是以稳为主,所以在地产下行时国家可能会用相关政策减弱地产下行压力,基建在明年会集中发力,尤其是“二十大”召开基建投资或将加速,制造业再政策刺激下也会稳中有升,综合来说明年钢材需求将会小幅增加。

  钢材供给上,明年3月采暖季限产结束叠加传统需求旺季,钢材产量将大幅反弹,至于后期产量如何变化还是要看明年的限产计划,但大概率较今年相差不大,在供给变化不大,需求增加的情况下,2022年钢价整体稳中有升,但由于今年“双碳”背景下已执行过严格的限产计划,预期效应会相应减弱,所以明年难以出现再像今年这样大的行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