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西澳矿山供应中餐的背后 中国钢企惨淡经营

作者:188发布时间:2011-03-30

羊肉串,烤馍片,糯米包……这些小吃并非在中国才能品尝到;在西澳大利亚偏远荒野,澳大利亚FMG矿业公司的工人们同样可以享受。在其断云(Cloud break)矿区的食堂,来自泰国的厨师艾伊告诉笔者,由于中国客人到访较多,食堂常以亚洲饮食满足食客的胃口。满足中国人胃口的不单是美食,还有FMG的铁矿石。据FMG首席运营官尼维尔·保沃尔介绍说,FMG当前年产4000万吨铁矿中,95%以上都销往中国。

“我们同中国保持非常牢固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买卖关系,还体现在股权以及商业合作等广泛领域,”保沃尔说“中国显然是许多澳大利亚矿业公司的关键客户,中国经济的表现对于澳大利亚极其重要。尽管市场存在短期波动,我们长期看好中国市场。”保沃尔所言不虚。在股权方面,中国华菱集团持有大约17%的FMG股权,位列第二大股东;融资方面,FMG正在同多家中国金融机构接洽贷款事宜,以实现到2014年产能扩展至1.55亿吨的目标;此外,FMG雇员使用的载重卡车、管道和送料机、运矿列车、铁轨等广泛采用“中国制造”。

据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FMG主管透露,目前,超过50家中国钢厂与FMG洽谈铁矿石买卖,而FMG仅能满足其中不足一半的需求量。FMG与中国钢厂签订的合同供应量如今已经超过1亿吨,远超过其4000万吨的年产能。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笔者,西澳大利亚一吨铁矿的离岸成本不足60美元,而离岸市场价却高达150美元左右,西澳大利亚超过70%的铁矿供应中国市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从中国市场赚取的高利润成就了西澳大利亚的矿业繁荣,增加了当地税收和就业机会,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提高了民众生活质量。

中国钢铁企业的日子又如何?相对于澳洲矿业巨头的日进斗金,不少国内钢厂却徘徊在盈亏边缘,惨淡经营。某种程度上,中国钢铁业已陷入“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处境。这种产业上游和下游利润失衡的现状诚然不尽合理,然而以供求关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从来只青睐供不应求的尤物。在残酷的供需缺口之下,中国钢铁行业在定价权的争夺战上节节败退,面临长期被动的前景。

顺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整合钢铁行业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些道理都不错。然而,在中国城市化进程远未完成,国内钢铁需求依然旺盛的时代背景下,战略层面的大道理落实到具体经营层面,多少有些远水不解近渴。如何摆脱被动局面,使矿业繁荣为我所用?如何对冲矿石价格上涨带来的冲击,实现绝地突围?这是中国钢铁行业决策者需要回应的当务之急。

值得肯定的是,中钢宝钢、华菱和沙钢等通过独资、合资、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到西澳洲矿业开发的热潮中,不仅有效对冲了原料价格上涨的压力,还成为矿业丰厚利润的受益者。当然,参与矿业开发的不应仅限于铁矿行业,中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也应积极介入澳大利亚矿业,通过多种方式为信用记录可靠、对华存在合作关系的矿产企业提供融资。在澳大利亚对外资政策依然从紧之际,打破“唯股份是举”的思维定式,使中资更为灵活和全面地介入当地矿业,不仅在企业经营层面具有现实意义,对于培植多元化的供货格局,打破必和必拓等矿业巨头力图维护的垄断局面,突破市场供给瓶颈等方面无疑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此外,还要让澳大利亚社会充分意识到,中国和澳大利亚是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没有中国钢厂的可持续经营,就没有澳大利亚矿山的可持续繁荣;没有中国经济的发展,就没有澳大利亚高社会福利、低失业率的局面。为此,我们要通过促进文化交流、民间往来、公益活动等多种方式让澳大利亚更加感性地感受到中国的崛起与澳大利亚繁荣的正相关性。在拉近距离方面,FMG执行董事史瑞姆肖就很会投中国之所好。频繁造访中国的他多次声称,FMG是“中国的宝宝”,他还让人给自己起了中国名字“史贵祥”。显然,这个乡土气息十足的名字有助于史贵祥先生赢得中国官员和投资者的心。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