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铁矿石原矿产量98052.8万吨,进口铁矿石112431.5万吨,对外依存度达到76.2%,居高不下的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将倒逼我国废钢铁产业快速发展。
废钢铁在炼钢方面的地位不断上升
我国是钢铁工业大国,2020年钢铁蓄积量已达到105亿吨,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35亿吨,到2030年达到160亿吨。从人均钢铁蓄积量来看,2020年约为7.5吨,预计到2030年约11吨。基于国际经验,当人均钢铁蓄积量超过8吨之后,废钢铁产出量开始明显增加。来自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炼钢废钢铁消耗总量22621万吨,同比减少641万吨,降幅2.8%。用这些废钢铁炼钢比使用铁矿石炼钢,约减少3.6亿吨碳排放、节约0.79亿吨标准煤、3.8亿吨新水、少用3.8亿吨精矿粉。废钢铁正在成为保障我国钢铁冶炼工业顺利运行的一颗新星。
2020年,我国废钢铁消费量已占全国总体铁资源供给的14.3%,与国产铁矿石占比几乎持平。我国钢铁社会蓄积量巨大,废钢铁产量将持续增加。随着我国废钢铁行业扶持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回收利用体系不断完善、利用技术不断成熟以及钢铁行业结构不断优化,废钢铁对我国铁元素资源贡献占比将逐年增长。
专家表示,再生资源在弥补矿产资源供应链安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废钢铁作为一种重要的再生资源,直接影响到钢铁行业的发展,对实现钢铁行业“双碳”目标、原材料来源多元化有着重要意义。
废钢铁进口政策利好不断释放
回望2021年,多项利好政策促使废钢铁产业稳步发展。
为了实现钢铁工业原材料多元化的发展目标,减少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于2020年12月31日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符合《再生钢铁原料》(GB/T 39733-2020)国家标准的再生钢铁原料,不属于固体废物,可自由进口。
2021年1月29日,由中国宝武旗下欧冶链金与日本三井物产签订的3002吨日本产再生钢铁原料通过海关验收。这是我国再生钢铁原料放开进口限制后,率先完成的国内首单进口业务,标志着海外废钢铁资源将开始应用于我国钢铁工业。
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取消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的公告》,自2021年5月1日起,取消146个税号的钢材产品出口退税。其中,对生铁、粗钢、再生钢铁原料等产品实行零进口暂定税率。
据统计,2021年全国共进口再生钢铁原料(废钢铁)55.55万吨。据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鹤林分析,2021年进口数量并不理想,这可能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关,多国把铁素资源瞄向了废钢铁。另外,我国进口再生钢铁原料还有13%的增值税,使价格出现了倒挂。
同时,我国废钢铁产业内生动力也很强劲,加工配送体系已初具规模。目前已有9批584家企业进入工信部准入公告之列,形成年废钢铁加工能力1.5亿吨,占社会废钢铁资源产生量的60%以上,形成了“回收-加工-配送”的产业链。
许多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把经营目光投向废钢铁领域,宝武集团欧冶链金等在全国布局采购废钢铁;厦门建发、厦门国贸、山东水发等积极寻求兼并重组合作伙伴;鞍钢集团两年分别在总部和朝阳市兴建两个百万吨级废钢铁加工基地,且均已投产;建龙和德龙两大民营钢铁企业也在不断扩张采购加工废钢铁的能力。“可以说,废钢铁产业供需双赢产业链已经形成。”冯鹤林表示。
铁素资源保障或将实现“双星拱月”
2021年,对于废钢铁行业而言是一个形势大好的年份,各类废钢原材料价格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截至2022年1月底,废钢铁平均价格在3500元/吨左右,较去年同期上涨幅度达30%左右。纵观2022年废钢铁行业价格走势,有业内人士保持乐观心态,认为将继续保持企稳的态势。
业内人士的乐观心态,并非毫无道理。2022年2月7日,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2025年将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提升至15%以上,钢铁工业利用废钢资源量达到3亿吨以上,促使废钢回收加工体系更加健全,利用水平显著提高。这体现着废钢铁资源将成为我国钢铁工业原材料的有力支撑。
另外,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背景下,钢铁行业对于转型升级、减少碳排放的诉求不断高涨。而废钢铁产业在短流程炼钢方面,对于减少碳排放成效显著。采用废钢铁炼钢,减少碳排放已成为更多企业的意愿。
针对2022年废钢铁的市场走势情况,有专家分析,在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精准调控下,钢铁供需总体趋于匹配和逐渐平衡,预计全年需求量将与前一年水平基本相当。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