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大型原料综合物流企业建立区域废钢加工供应基地

作者:27发布时间:2011-04-02

        我国迎来发展废钢产业的机遇期

        我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废钢铁需求市场。2010年我国粗钢产量达6.2亿吨,占世界钢产量14.1亿吨的44%左右。2010年我国钢铁工业对废钢的需求量超过8670万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废钢铁需求将持续增加。近年来我国平均废钢铁单耗水平较低,如果废钢资源充足,这一指标恢复到我国2000年的227千克/吨钢水平或达到世界400千克/吨钢~450千克/吨钢水平,则我国的废钢铁年消耗量将超过1.1亿吨或2亿吨,市场发展空间很大。加之国内外铁矿石市场形势严峻,价格暴涨,这也将促进我国废钢铁产业快速发展以满足需求。

        从全球看,电炉钢厂是废钢消耗的主要用户,因此分析发达国家电炉钢的发展历程,对我国废钢产业的发展有借鉴意义。以美国电炉炼钢发展为例:美国电炉炼钢始于上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达到全盛,在80年代简化了轧制过程,从而使电钢厂纷纷进入大小型材领域,并迫使高炉炼钢厂退出。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电炉钢厂开始向中厚板进军,并且在以往低档产品占统治地位的棒材领域推出SBQ级高档材。随着短流程电炉钢厂设备的不断升级,2010年美国电炉钢在炼钢生产中的比重达到58%左右。美国发展电炉钢不仅具有平均仅4.5美分/千瓦时的电价优势,而且废钢供给相当充沛。早在1999年,美国国内废钢供给量就达7483万吨(包括自产废钢1918万吨),废钢加工能力达1.27亿吨,当年美国出口废钢552万吨、进口367万吨,成为废钢净出口国。

        相比而言,我国电炉炼钢发展潜力巨大。在我国,电炉钢厂由于受到废钢供应不足和电价高的制约,发展速度比高炉-转炉钢厂慢。10年前我国电炉钢产量占总钢产量的17.6%,后来电炉钢的年产量虽然也较快增长,但目前仅占10%左右。相比美国的电炉钢占比,我国电炉炼钢发展潜力巨大,废钢铁市场也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今年全国“两会”通过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此,“十二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废钢铁产业是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是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前瞻的生态产业,和国家经济发展主流有着极高的吻合度。“逐步减少铁矿石的比例,增加废钢铁比重”是打造绿色钢铁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电炉钢将逐步取代转炉钢的优势,是钢铁工业发展的必然。

        因此,从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分析,无论从电炉炼钢发展还是我国废钢市场发展情况看,我国废钢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必将迎来较大的发展机遇期。而从产业层面看,我国废钢铁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现代化废钢加工配送产业的建设还属于初级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技术和资源的投资,提高装备水平,扩大精料生产,增加供应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废钢铁资源将逐步从进口走向自给自足,走向富余和出口。未来的中国钢铁工业需要一批拥有先进加工技术、先进设备、先进管理体系的专业化废钢企业,共同打造一个废钢铁进出口贸易大国所拥有的现代化国际供需体系。

        大型原料综合物流企业发展区域废钢产业的优势

        为贯彻国家“十一五”规划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精神,近年来一些大型原料综合物流企业纷纷决定将废钢产业作为集团的发展战略定位,并抓住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后期影响这一经济形势带来的商机,加大对废钢产品的投入和市场开发,与大型有实力的废钢供应、消费大户开展深层合作、合作经营。2008年~2010年的3年间,有的企业已完成废钢项目的土地、安评、环评、可研、初步设计等基础工作,蓄势待发。

        大型原料综合物流企业发展废钢铁产业,具有明显优势,主要体现在:

        一是管理优势。大型原料综合物流企业拥有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和物流服务系统,往往具备国际、国内资源采购渠道,有利于资源型产品的集散、加工、购销,实现废钢供应链式联动,进而降低双方的仓储、运营成本;对市场的成功运营具有丰富的招商和市场管理经验,具备建设、管理一个大型物流园区的能力;与上下游企业建立有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能充分发挥与大钢厂及大型工业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资金优势。

        二是装备优势。废钢铁产业的健康发展依靠废钢铁的产业化,依靠废钢铁加工利用的科技进步,和企业管理、行业管理的升级,并最终实现废钢铁产业能按照炼钢生产的需要,提供有严格标准的、按等级和规格划分的合格炉料。上述要求只有在大规模采购、集中加工,规范化、标准化的大型废钢加工基地中才能有效实现。这类企业在建设废钢加工项目时,可以采用国际先进水平的废钢加工设备,加工能力强,产品品质高;定位、工艺水平、配套服务等有利于实现精料入炉,满足现代化钢铁生产的需求。

        而建立被本行业、政府及下游钢铁企业认可的加工基地,是大型原料综合物流企业投资废钢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实现废钢铁的物流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稳定供需渠道减少资源的浪费和避免不合理流向,须依靠废钢配送中心的区域化实现。目前我国有的区域具备建立废钢加工配送基地的条件和优势,以辽宁省为例:

        一是区位优势。发展废钢加工配送物流,区位优势非常重要。美国北部大湖地区的地理位置决定其与加拿大供货方有着更多的贸易机会,东海岸和海湾地区则从欧洲进口废钢,西海岸现存废钢主要供给东亚地区。这是因为,西海岸的废钢如运到东海岸和海湾地区,将面临运输费过高的问题。在美国南部,进口废钢仅仅作为从当地可获资源基础上的补充,东海岸过剩废钢有时亦用驳船运往南方,但数量有限。

        就我国辽宁省这一区域而言,沈阳近海经济区是省级经济开发区,位于沈西工业走廊的核心地带,将成为沈西工业走廊建设的“龙头”和带动整个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的支撑性力量。京沈高速公路、秦沈铁路和沈盘公路贯穿全境,直通营口港的开发大道即将贯穿,距营口港70公里、锦州港160公里、大连港[3.94 0.00% 股吧]240公里、沈阳市区40公里的货运铁路专用线正在规划审批。未来,沈阳近海经济区将成为一个集制造、物流、商贸的新城区,形成沈阳西部重要的卫星城。

        二是资源优势辽宁省大型工业企业和钢厂众多,是金属资源产废大 ,年废钢资源交易量约200万吨,由于不具备大型钢铁企业的销售渠道,部分资源流向省外。同时,沈阳市装备制造业企业众多,每年产生大量料型规格统一、质量好的废金属边角余料及报废设备。若与之合作,可建立稳定、高质的采购渠道。另外,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产生大量的民用建筑、企业厂房拆迁废钢,废钢项目建设将有效解决这部分资源的加工、流向问题。从行业发展环境看,在一定的经济区域内建设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园区,也是我国政策鼓励的,作为沈阳近海经济区中的龙头企业必将取得充足的再生金属资源。

        三是市场优势。我国东北地区主要钢厂为鞍钢集团、本钢集团、东北特钢(大连金牛)、抚顺特钢、北满特钢、凌源钢厂、新抚钢、西林钢厂、通钢等9家。2009年,这9家企业钢产量5100万吨,占全国粗钢产量的8.9%,废钢消耗总量达575.55万吨,占全国废钢消耗总量的7.19%。其中,企业生产回收废钢195万吨,非生产回收73万吨,社会采购199万吨,为补充资源进口废钢118万吨,市场缺口明显。

        四是政策优势。沈阳近海经济区已申请创建“国家级环保产业基地”及“国家级城市矿产资源基地”。基地建成后,将享受国家对环保产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补贴、减免退税等优惠政策以及服务业发展财政贴息资金。

        废钢项目对大型原料综合物流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意义

        大力发展废钢产业可以提升大型原料综合物流企业整体价值

        从废钢的回收,到按一定标准加工成钢厂所需的合格炉料,合理配送给钢厂,这个体系逐步出现了产业化、产品化、区域化的趋势,正在逐步形成一个与区域钢铁生产配套发展的新产业。大型原料综合物流企业通过开展废钢产业化,促进废钢铁利用由分散、小作坊式、传统的回收单位向工业化的方向发展,不仅使钢厂的废钢供应在数量、渠道、质量上都得到一定的保障,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价值,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废钢产业发展现状有利于树立大型原料综合物流企业废钢品牌

        据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统计,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形成了一批新兴的废钢铁回收、加工物流配送企业。这类企业的规模一般在10万吨以上,有的超过了100万吨,具有现代化的管理和加工工艺、加工设备,废钢年总供给量已超过1000万吨,并且正在形成一个规范、有活力的产业体系。但其总体发展水平与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尚不匹配,属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很大。值此阶段,于尚未形成规范废钢加工配送的地区建立废钢加工基地,具有“领先半步”的战略机遇优势。在无市场销售后顾之忧的前提下,有利于树立大型原料综合物流企业在废钢领域的品牌效应,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

        大型原料综合物流企业更有责任和使命为中国钢铁工业实现绿色发展作贡献

       “逐步减少铁矿石比例,增加废钢铁比重”是我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既定方针,是实现钢铁原料科学配置、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在这一过程中,大型原料综合物流企业更有责任和使命为中国钢铁工业的绿色发展作出贡献,应抓住机遇,努力开拓废钢铁的产品、市场,做大做强废钢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