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的思念,深深的缅怀。原煤炭工业部部长王森浩同志为煤炭工业奋斗了一生,推动煤炭工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深刻变化。他高瞻远瞩、超前谋划,推动建立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一整套管理制度及规定,制定的煤炭中长期战略规划,为21世纪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一切为基层、为群众、为企业的崇高追求,永远值得煤炭人学习。
1993年3月,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在国务院政府序列中成立煤炭工业部。王森浩同志任煤炭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王森浩同志在煤炭工业部任部长期间,深化煤炭工业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煤炭法制建设,推动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施科教兴煤战略,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带领具有光荣传统、特别能战斗的广大煤炭职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解决了制约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一系列难题,带领煤炭工业逐渐走向集约型增长道路,推动煤炭工业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王森浩同志离开煤炭工业部以后依然时刻牵挂着煤炭工业的改革发展,关心煤炭行业社会组织建设,长期担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多次出席相关会议并为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呕心沥血、导航定向、出谋划策。
深化改革,推动煤炭工业扭亏脱困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煤炭工业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作出了“走向市场,迎接挑战,实现煤炭工业重大历史转变”的重大决策部署。自1992年下半年开始,国家逐步放开国有重点煤矿统配价格、取消补贴,标志着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为煤炭企业走向市场创造了基本条件。
在王森浩同志的主导和推动下,煤炭工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大型国有煤炭企业为核心,加快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走“以煤为本、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新路,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坚持不懈推进扭亏增盈。同时,积极培育和完善全国统一的煤炭市场体系,推动企业按照有序、公平、公正的原则进入市场,实现了煤炭工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转变。经过5年的努力,1997年国有重点煤矿实现利润2亿元,摘掉了自1984年以来连续13年总体亏损的帽子,比1992年减亏增盈近60亿元;全国93个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盈利面由9.7%提高到70%,国有重点煤矿总体扭亏为盈,实现了煤炭行业多年来奋斗的目标;煤炭工业多种经营发展壮大,国有重点煤矿多种经营收入占到煤炭产业收入的57%左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依法治煤,开启煤炭工业法制建设新阶段
制定一部我国煤炭基本大法,依法保障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是行业上下企盼已久的大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煤炭工业主要运用行政手段来调整行业领域内各类经济关系,法制建设相对薄弱,在快速发展中出现了无序竞争、滥采乱挖、破坏浪费资源等混乱现象。我国煤炭法制建设薄弱的现状难以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需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生产经营活动等都急需专门的法律来保障、调整和规范。
王森浩同志决心从抓煤炭立法入手加强法制建设,依法加强对煤炭工业的宏观调控管理,促进煤炭工业的协调健康发展。他成立煤炭工业部《煤炭法》起草工作机构并亲自出任起草领导小组组长,聘请国内著名法律专家、煤炭经济专家组成顾问小组,紧锣密鼓开展起草的各项工作。他多方奔走,多次向国务院和全国人大领导同志提出煤炭立法建议,分别向国务院法制局、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汇报煤炭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争取把《煤炭法》列入国家立法计划;他奋力呼吁,编印宣传材料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取得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煤炭管理部门、煤矿企业职工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有效推动了煤炭立法进程。1996年8月,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煤炭大法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孕育正式颁布实施,在我国煤炭工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煤炭法》的出台和实施,使我国煤炭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转变,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煤炭工业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随后,以《煤炭法》为主体构建的煤炭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为煤炭工业长远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
科教兴煤,开创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新局面
煤炭工业进入市场经济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就,但以粗放经营为主的发展方式并未根本改变。从煤炭工业的科技发展水平看,综采技术和装备、锚杆支护技术、清洁煤技术、煤层气开发等刚刚起步,大部分乡镇煤矿采煤方法落后、技术装备差、生产效率低、安全缺乏保障、资源浪费严重,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迎接国际和国内市场的挑战,解决好煤炭企业普遍存在的管理粗放、用人多、效率低、效益差等问题,实现煤炭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1995年5月,党中央准确分析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形势,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王森浩同志审时度势,结合煤炭工业发展实际,提出实施“科教兴煤”战略。在科技创新方面,提出布局建设100个高产高效矿井,实施坑口电厂等四个战略性起步工程和高产高效矿井配套技术等五项关键技术攻关,国有重点煤矿科技贡献率达到35%以上等奋斗目标。在煤炭教育方面,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煤炭教育培训体系,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科技人才,全面提高煤炭职工队伍的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截至1997年底,煤炭科技进步取得显著成效,建成高产高效矿井80处,76个综采队实现年产100万吨以上,国产综采设备年产量达到410万吨;国有重点煤矿综采机械化程度由1992年的41.07%提高到47%,原煤全员效率由1992年的1.32吨提高到2.073吨。“科教兴煤”战略对煤炭科技、教育工作进行的规划和部署推动了新型煤炭科技体制建立,对煤炭工业加速实现现代化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安全第一,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安全是煤矿生产永恒的主题,安全生产是煤炭工业的“生命线”。改革开放以后,煤炭工业贯彻“大中小并举”的方针,各类煤矿迅速发展,煤炭产量大幅增长,缓解了多年来煤炭供应紧张的问题。与此同时,由于无序开采、安全监管不到位等原因,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比较严峻,重大事故时有发生,一些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出现滑坡,部分乡镇煤矿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煤矿职工安全健康得不到保障,成为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短板。
王森浩同志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在全国开展了整顿煤炭生产秩序的活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关闭无证非法开采的乡镇煤矿,整顿超层越界开采、威胁邻矿安全的各类煤矿。他提出,抓安全工作必须要在“严、细、实”上下功夫,坚持装备、管理、培训三并重原则,实行煤炭生产许可证制度,突出防治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重点,做好质量标准化工作,推行先进适用安全的采煤工艺,确保安全生产投入,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下井制度,建立专业巡回监察制度、加大安全监察力度,促进了煤矿安全生产形势逐步稳定好转。国有重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1992年的1.86下降到1996年的1.168,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明显下降。
身体力行,推动煤炭工业精神文明建设
听党话、跟党走,是煤炭工业的光荣传统和发展根基。在我们党领航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进程中,煤炭工业和煤矿工人与党紧紧相连,自觉做党最忠实的拥护者和跟随者,涌现出开滦、石圪节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石圪节煤矿是中国共产党接管的第一座红色煤矿,1963年被周恩来总理亲自树为“全国工交战线勤俭办企业的五面红旗”之一,周总理在接见石圪节矿代表时嘱托要把“勤俭矿风代代传下去”。“艰苦奋斗、勤俭办矿”的石圪节精神成为全国煤炭系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王森浩同志20世纪70年代曾在石圪节煤矿工作,始终是石圪节精神最坚定的继承者和践行者。在煤矿工作期间,他将革命传统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改变了煤矿生产技术的落后面貌,走出了一条现代化煤矿建设的创新之路。在任山西省省长期间,他在推动大型骨干煤矿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乡镇煤矿,提出“煤矿大中小并举”“小煤矿、大电站”等措施,多方面开辟办矿的资金渠道。截至1989年,山西省乡镇煤矿产量由1980年的3000万吨增加到1.13亿吨,超过了省内统配煤矿的产量。同时,煤矿的建设主要依靠了自身的力量,仅用了国家几亿元贷款,走出了一条投资省、见效快、效益好的路子,为把山西省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作出了贡献。在煤炭工业部任部长期间,他提出打破行业界限开办煤矿、以资源条件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建设煤矿、发展煤炭就地转化产业、发展煤炭企业多种经营等一系列新思路、新框架、新机制,促进了煤炭工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王森浩同志在亲身躬行煤炭精神的同时,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求煤炭行业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全体干部职工,旗帜鲜明地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煤炭职工爱党、爱矿、爱岗,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推进矿区文化建设,促进了煤炭工业两个文明建设的双丰收。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追忆王森浩同志,深切缅怀他为煤炭工业作出的杰出贡献,追思和学习他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倡简崇实的精神风范,就是要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精神薪火在煤炭行业久久传承、生生不息。
当前,煤炭行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全体煤炭人应该赓续煤炭精神、汇聚奋进力量,接过老一辈煤炭人递交的接力棒,笃定前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为矿工谋幸福、为行业谋发展的初心和使命,建设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全力以赴做好能源安全保供,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