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宏观新闻>> 资讯详情

新发展格局下,浅谈钢铁企业的发展方向

作者:24发布时间:2022-04-21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补足短板、疏通赌点、筑牢根基,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安全、更为稳定、更可持续的发展
 

  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着眼于我国长久发展、长治久安的战略部署,也是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大冲击和不稳定风险的情况下,应对错综复杂国际环境的战略举措。新发展格局下,机遇与挑战并存,钢铁行业作为构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传统产业,应充分利用战略契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补足短板、疏通赌点、筑牢根基,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安全、更为稳定、更可持续的发展。

  一、补足短板,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我国钢铁企业集中度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短板已经成为阻碍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因,需从补足短板、增强综合实力方向发力,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结构升级,推进智能制造。

  第一,优化产业布局。

  钢铁企业要以区域市场需求空间和资源环境容量为双底线,基于能否充分联动产业链上下游来考虑整个产业布局的均衡性。首先,抓紧设沿海钢铁基地;其次,推进城市钢厂搬迁,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集聚发展。

  综上所述,就是应打破地区间在资源、生产、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流动方面的体制障碍,推动资源在更广空间(区域)、更大深度(产业链)、更宽范围(所有制)内由市场作用进行配置。

  第二,提高产业集中度。钢铁企业应围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战略整合步伐。通过开展产业链横向整合,缓解同质化竞争严重、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局面,使钢铁产业从同质化竞争转向差异化发展。

  通过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着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不断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通过“控股、参股、合作”等资本运作方式,推动集约化产能提升、市场化联合重组。打造不同层级优势企业集团,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区域号召力、专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是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疏通堵点,强化资源保障能力

  第一,强化国内供给能力。我国铁矿资源丰富,选矿技术稳步提升,业内专家也提出应鼓励国产矿开发和增产,减少在成立新矿山和扩大矿山规模时需要进行的审批环节;注重保护环境,在开发铁矿项目时需要以环境保护为前提,杜绝出现“一刀切”的现象。

  注重以绿色方式开发和运营矿山;应在政策上降低国产矿税负,提升国产矿竞争力。增强国内铁矿的供给能力,能有效降低钢铁企业对国际铁矿供给商的依赖性,同时提高我国钢铁企业在铁矿及相关产品进出口价格的议价权。

  第二,有效盘活外部资源。我国钢铁企业应充分利用RCEP协定的签署和逐步落实的契机,增强自身国际市场资源配置的能力,在统筹已有海外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在海外建立长期、高效、稳定可靠的铁矿石基地。

  整理和合并海外市场的铁矿所有权,利用权益投资、加大沟通合作、产品报销等方式增加在境外市场的份额。

  同时通过学习和利用国际先进的铁矿开发系统,安排和设置交易优质焦煤及辅料的方式,降低铁矿石、焦煤等原料成本,进一步增强我国钢铁企业的话语权与议价权。

  三、筑牢根基,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钢铁企业应通过深入研究分析产品结构、成本构成、能耗及排放指标,实现能源结构、工艺流程和工艺流程的低碳转型。应积极采用可再生能源,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加大投入进行非化石能源替代技术、生物质能技术、储能技术等的研发和推广。

  促进能源结构清洁低碳化,应优化现有燃料产能结构,开展高比例球团矿冶炼、降低高炉燃料比冶炼、提高转炉废钢比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结语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钢铁企业应牢牢抓住时代赋予国家推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补短板、优结构、促转型、强创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