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煤炭之都”,要搞新能源

作者:1180发布时间:2022-08-24

日前,淮南召开建设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座谈会,现场,专家围绕《淮南市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发展规划》(讨论稿),从专业角度把脉开方、精准指导、献计出策,并集中签约了凤台县中环中清(凤台)新能源光伏产业基地等10个项目,总投资330亿元。

扬“煤”之长

淮南是我国13个“亿吨煤炭基地”之一。从传统的煤炭开采、煤电联营,到煤气联动、煤化共进,近年来,淮南市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坚持能源产业的协调、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发挥能源安全保供“主力军”作用,大力推进传统能源基地绿色转型。

“越是资源型城市,越要跳出传统思维,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安徽省社科院城乡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孔令刚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淮南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城市,是全国14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和重要的能源城市、中国电力工业的摇篮、“皖电东送”主战场,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整装煤田,煤炭探明储量148.83亿吨,现有大型生产矿井11对。2021年,全市原煤产量5816.2万吨。

“如今,淮南已到了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孔令刚强调,淮南建设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出发点是加快转变能源生产消费模式,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发展和能源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扬“煤”之长打好煤电资源牌,打造“风光火储氢新型能源基地”,构建多能互补、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是淮南的发展方向。

过去5年,淮南围绕能源产业进行布局,打造千亿规模的煤电化气全产业链和大数据、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煤系固废物利用五个百亿产业,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加快推动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位于安徽淮南煤化工产业园的中安联合煤化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打好煤电资源牌”的企业,公司通过采用自主研发的煤炭转化技术,摇身一变,让黑色的淮南煤成了白色的清洁优质化工原料。

据悉,为了推动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2017年,淮南引进了这个投资达267亿元的“中安联合煤化一体化项目”,并作为市里的“一号工程”来打造。2019年,项目顺利投产,将以前只能“燃烧发电”的煤炭,加工成备受汽车、白色家电等行业青睐的化工原材料。

“现在,企业年生产聚烯烃产品70万吨。”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煤气化部副经理胡小平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把淮南煤就地转化,彻底结束了淮南煤只能作为动力煤的历史,“我们的煤炭转化率比传统煤化工高出了3%,产品附加值也得到大大提升”。

寻找新赛道

煤炭枯竭,资源优势不再,塌陷区域污水横流……不治好城市的“伤疤”,发展无从谈起。

事实上,对于淮南市,安徽给予的定位十分明确,即绿色转型示范城市。而大力发展大数据、新能源电池等重任,也是安徽省赋予淮南的重要职责。作为一座传统煤城,淮南应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的机会,主动转思维,强产业,优布局,加大治理传统重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着力提升环境质量,让发展更加绿色、更高质量、更可持续。

转变正在发生。数据显示,2021年,淮南市规上非煤电工业增加值较2012年增长49.7%,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012年的19.9%提升至28.5%。

“只要短短几分钟,重达一吨多的钢坯就会变成盘在一起的成品线材。”淮南市宏泰钢铁有限公司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一直是企业的发展理念,烟尘排放效果优于国家标准。据透露,在宏泰钢铁的助力下,淮南市谢家集区正在推进“淮南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在延链升级中打造百亿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基地。

“曾经制约生态环保的废弃物,如今就变成了循环经济的香饽饽。”该负责人表示,如煤矸石、粉煤灰等来自煤矿和电厂的污染“废物”,经过机器的打磨就成了“宝贝”,“类似这种取自煤矸石和粉煤灰的细小陶粒,可以被应用在建材、园艺、耐火保温材料等众多领域”。

孔令刚说,建设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可以说是新阶段淮南市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淮南市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抓手。

“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要在更高层次上挖掘煤电资源优势,特别是客观和更有效率地挖掘煤电潜力,在提升煤电化气全产业链发展上找到有效模式,增强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发挥能源安全保供‘主力军’作用,在‘立足煤’上促进煤电产业全面提档升级。”孔令刚强调,更重要的是“不唯煤”,寻找新赛道,在发展非煤产业上有突破,特别是抓好新型能源的开发,加快构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多元的现代能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