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煤炭>> 资讯详情

分析:中国钢铁业“发火”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1970-01-01

中国钢铁工业正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关键时刻:威胁放弃传统的年度铁矿石定价“基准”,这显然是出于对铁矿石企业拒绝让利的愤怒。

在中国铁矿石谈判首席代表单尚华以及钢厂的语气中,怒气很明显:铁矿石企业利润丰厚,但中国钢铁工业正在亏损。

来自中国钢铁工业协会(China Iron and Steel Association,CISA)的单尚华表示,这种状况不能持续下去,这是常识。

这场冲突源自于铁矿石市场一个怪异现象:过去40年来,铁矿石价格每年均由钢铁厂商和矿石企业之间的秘密谈判确定,而不是像原油、铜等其它大宗商品一样由公开市场确定。

秘密谈判的第一份协定确立一个基准价格,业内其它企业将遵循这一价格。

怪异之处还不止这一点。中国钢铁工业也与众不同:即使最终需求下滑,产量仍保持在高水平,这对铁矿石等生产资料的价格提供了支撑,但打压了钢材价格,进而压低了利润率。

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中国政府希望防止该行业流失就业机会。

在参与会谈的矿业企业高管们看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主张,是企图迫使它们分担北京的社会政策成本。

但中方官员不这么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中国自2005年以来一直领导着铁矿石价格谈判。

中国的庞大需求导致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包括去年85%的涨幅,中国在价格谈判中的领导地位就此形成。

正是鉴于去年的上涨(中国国内视其为一个屈辱),北京坚决认为,由于全球金融危机,今年的需求如此低迷,它将把握力量均势。令中方越来越愤怒的是,铁矿石企业拒绝了中方降价40%到50%的要求。熟悉此次价格谈判的业内高管表示,这一降幅将使铁矿石价格回到2007年的水平。

在要求大幅降价的过程中,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并非孤身作战。中国钢厂的对抗情绪也很高,称它们宁愿在现货市场购买便宜的铁矿石,也不愿接受降价30-35%的基准协议。

钢厂对这样一种说法不屑一顾,即这是一种短期战略,一旦铁矿石需求恢复,它们将受制于价格上涨。

但是,中方将为了额外10个百分点的降幅,而放弃具有价格稳定优势的基准体系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混杂了商业、经济和政治的因素,甚至还有一些个人威信的因素。它将影响到全球经济,因为铁矿石价格将反映到钢材成本中,最终体现在汽车、洗衣机等产品的价格上。

首次领导这一谈判的单尚华正承受巨大压力。如果不能实现他自去年12月以来承诺的降幅,他将丢面子,北京梅塔科咨询公司(Beijing Metal Consulting)的资深分析师许中波说。“而且单尚华自己没有钢厂,”他补充说。

这呼应了参与谈判的矿业高管的说法,他们称单尚华是“一名政界人士,而不是一名商人”。

但至少在今年,基准还可能得以生存。

“单尚华的风险是丢面子,但我们在这里所谈的,只不过是丢了5%到10%的面子,”一位钢厂的高管说。

中国最大钢铁生产商宝钢集团此前一直领导铁矿石谈判,它也有可能向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施压,要求保持基准体系。

但即便是宝钢也似乎失去了冷静。该集团董事长徐乐江上周末表示,大宗商品交易商的贪婪,推高了宝钢等公司的成本。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继续扮演其“坏警察”角色。昨天该协会表示,不会接受30-35%的降价幅度。韩国和日本钢厂似乎正接近以这一降幅与矿业企业达成协议。

作者:《金融时报》帕提•沃德米尔(Patti Waldme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