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潜大商机
“一带一路”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基建项目的大发展为中国钢铁产品和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空间。
当前,东南亚承包工程市场开拓面临不少挑战。但在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副会长于晓虹看来,这难挡其充满机遇的市场魅力。她指出,东南亚各国正积极推进基建规划,承包工程市场需求较大,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有望解决持续增长的基建投融资需求。同时,RCEP生效释放的政策红利,以及绿色低碳和数字化转型均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作为中国钢铁产业海外投资的首选方向。”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胡芝春直言,“一带一路”沿线是全球钢铁市场发展最快的一个区域。过去10年,其每年的钢铁产量和需求量增速均高于全球整体增速。如东南亚过去10年的钢铁产量几近翻倍,但仍存在近4000万吨的钢铁供应缺口。南亚的印度是全球第二大产钢国,每年的钢材产量和需求量都保持较高增长,发展潜力大。
全球钢铁生产地和主要需求增量地正在发生转移,东南亚和印度具备人口红利,且城镇化率偏低、基础建设薄弱,钢铁消费需求有望持续攀升。
据世界钢铁协会的研究,未来十数年,东南亚和印度市场合计将有至少2亿吨的钢铁市场增量。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均钢铁消费量潜力巨大,且各类要素成本较低,发展钢铁产业具有一定优势。
出海重质量
中国的钢铁国际化发展道路要如何走?
对此,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表示,持续推进中国钢铁的国际化发展进程,要坚持品牌出海、绿色出海、技术出海、服务出海,擦亮“中国钢铁”的名牌。要向日韩等先进钢铁生产国学习,坚定不移地推进境外权益铁矿资源和钢铁项目的投资和开发。同时,钢铁对外贸易要奉行高质量、高技术的原则。中国钢铁要以高质量发展参与高水平的国际合作竞争,减少一般产品出口,鼓励钢坯等初级产品进口,促进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要实现出海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于晓虹建议,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钢铁企业与承包工程企业间的合作,抢抓市场机遇;要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压实责任,强化风险防控,并加强与行业商协会的交流与合作。
在海外并购方面,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提示,中企要借鉴国外并购经验,因地制宜推进钢铁产业的全球布局,打造全球化生态圈;要加快钢铁全产业链资源布局,引领解决行业痛点。
中国已拥有全球逾50%的粗钢产量,相关装备水平、设备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等都具备“走出去”的实力。任竹倩认为,中企在直接出口钢铁生产装备外,可更多输出技术和管理经验。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物设中心主任罗健从海外基建的角度对钢铁企业出海给出了建议:在资源标准方面,坚持标准优先,制定好标准,输出好标准;在生产成本方面,随着国际能源价格和基础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海外基建工程的资源配置已经越来越趋向于全球化和属地化。企业要充分利用属地化原材料,实现生产本土化;在资源发展方面,坚持抓好海外根据地建设,紧跟目的国政府产业规划方案,布局适合自身发展的上下游产业生态链。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