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人时常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5月来考察时的情景。那一天,在轰鸣的车间,总书记拿起一片“手撕钢”——厚度仅为0.02毫米的不锈钢箔材仔细察看,用手指轻轻扭折了一下,称赞道:“工艺确实好,就像锡纸一样薄,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
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背后折射的正是中国钢铁工业从“跟跑”向“领跑”的蝶变。
“壮士断腕、刮骨疗伤”,为钢铁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创造了条件。中国钢铁行业从企业效益下滑近100%到盈利创历史最高水平的巨变,就发生在十年间。
2012年,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5441.1亿元,同比下降4.31%;实现利润15.81亿元,同比下降98.22%;全年累计亏损企业23户,亏损面28.75%;亏损企业亏损额289.24亿元,同比增长7.39倍。而到了2021年,钢铁行业发展指标已创出多个第一,会员钢铁企业营业收入69308亿元,同比增长32.68%,为历史最高年份;实现利润总额3524亿元,同比增长59.67%,同为历史最高年份。
“十三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取得显著成效,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绿色发展、智能制造、兼并重组取得新突破,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这十年,我国钢铁行业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钢铁工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
6月1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信部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成就时指出,这十年,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迎来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作为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钢铁产业在这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钢产量稳步上升、兼并重组步伐加快、绿色智能水平不断提高、高端技术不断创新。
回首来时路,从2008年经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到2015年钢铁行业全面亏损,再到“十三五”时期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去产能……中国钢铁业从产能过剩、经营困难到创新捷报频传、总体形势向好,转折背后的关键,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铸造与淬炼。
自2016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钢铁去产能工作全面启动,钢铁行业运行和结构调整呈现良好态势,不仅企业经营效益好转,市场秩序也持续改善。
中钢协数据显示,2021年,会员钢铁企业营业收入和实现利润总额两个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年末资产负债率为60.80%,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最优值。
从行业看,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我国累计压减粗钢产能超1.7亿吨,出清超1.4亿吨“地条钢”,“僵尸企业”和落后产能应退尽退,市场环境有效改善,优势产能充分发挥。
随着持续推进钢铁行业去产能,并开展一系列钢铁去产能“回头看”、压减粗钢产量等工作,钢铁企业已摒弃以量取胜的粗放发展方式。钢铁工业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张海登表示,通过持续开展钢铁去产能、促转型,钢铁行业发展韧性明显增强,产能利用率基本恢复到合理区间,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披露,2021年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超3500亿元,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国内钢材市场占有率超过99%,22大类钢材产品中,有19类钢材产品自给率达到100%,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升级:提高钢铁智能制造水平
说到这十年的变化,钢铁行业的智能制造成就尤为亮眼。
一键炼钢、远程运维、工业机器人……钢铁行业的智能制造水平正在高速提升。目前,宝武、沙钢、南钢等企业已经建立起“黑灯工厂”、智能车间,实现24小时无人化、少人化运转。
2015年以来,工信部先后遴选了宝钢热轧智能车间、鞍钢冶金数字矿山、太钢不锈钢冷连轧数字化车间、南钢板材智能制造等9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引导钢铁行业智能制造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2016年10月28日,工信部发布了《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指引钢铁产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发展。钢铁信息化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今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开展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行动计划,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80%左右,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5%,打造30家以上智能工厂。此举旨在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钢铁行业智能制造顶层设计。
宝钢股份冷轧厂热镀锌智能车间经过智能化升级后,无需工人值守,关灯也能正常运作,这只是钢企借力数字化的一个缩影。以宝钢、衡钢为代表的钢铁企业成为乘智能化“东风”的典型,而智能化、数字化工具成为钢铁行业稳产的利器,帮助钢铁行业提升了效率,解放了生产力。
“对制造业来说,智能化是永恒的主题。智能化改造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衡钢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钢铁企业的智能化护航生产,让我们这类钢管企业管理智慧化、制造智能化、服务智敏化,这是适应智能革命的需要,也是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需要。
绿色钢厂春意盎然
大考:在绿色转型中实现大发展
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除了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发展也是重要主题。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党中央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上,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钢铁工业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进行了世界环保标准最严苛的超低排放改造。
“节能减排是钢铁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既是行业绿色发展的核心内涵,也是企业奠定生存基础、赢得市场竞争、谋划长远发展的具体抓手。”中钢协党委书记何文波在近日举行的2022中国钢铁节能减排论坛上表示。
截至2021年底,34家钢铁企业完成了全工序的超低排放改造;220多家企业约5.6亿吨粗钢产能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建成了一大批花园式工厂、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型工厂、4A级工业景区。
涟钢设备智能运维中心
走进涟钢,一湾碧绿的涟水河宛如绿色丝带缠绕在钢城的腰际,绿色钢厂里一派杨柳依依、小鸟欢鸣的美丽图景。2021年,涟钢按超低排放标准要求,投资12亿元实施4.3米级焦炉环保升级改造工程,配套建设干熄焦、备煤、煤气净化、煤气深加工、除尘、脱硫脱硝等生产辅助设施和公用设施。
随着《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陆续出台,国内越来越多类像涟钢这样的“绿色钢厂”响应国家和行业号召。
今年8月,中钢协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基本完成主体改造工程的钢铁产能已近4亿吨,累计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投资超过1500亿元。2025年之前要完成8亿吨钢铁产能改造工程,还有约4亿吨待实施,按平均吨钢投资360元计,需要新增投资不少于1500亿元。
湖南钢铁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2022 年,钢铁行业仍然面临能源环境约束趋紧、原辅料资源波动加大且持续高位运行等难题,环保治理、能耗“双控”仍将是钢铁行业发展的硬要求,绿色低碳发展将是钢铁行业未来必须持续推进的重点任务。
大势:钢铁产业兼并重组提速
过去一段时期,产业集中度低、结构分散,导致钢铁工业在有序竞争、研发创新、节能降耗等问题上难以协同,严重制约了我国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明显加快,几乎每年都有标志性重大兼并重组事件发生,改变着钢铁行业生态。
近十年来,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稳步进行,我国年产千万吨的钢企数量也从2012年的17家增长为2021年的25家。2021年,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合计钢产量为4.28亿吨,占全国钢产量的41.47%;排名前20位的钢铁企业合计钢产量5.67亿吨,占全国钢产量的54.92%,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钢企的规模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近十年,原宝钢和武钢联合重组为中国宝武,成为世界第一大钢企;鞍钢牵手本钢成立鞍本集团,组建成为国内第二大、世界第三大钢铁企业……建龙、普阳钢铁集团、冀南钢铁集团等持续推进并购进程,钢企的兼并重组步伐逐步加快,对钢铁行业布局、结构调整产生积极影响。
2021年,宝武钢铁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宝钢股份多次提及并购重组以扩大规模,公司董秘王娟分析称,整合重组是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宝钢股份将充分把握中国钢铁行业并购重组、集中度不断提升的契机。”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相关人士曾撰文称,“从全球并购重组周期、钢铁产业内在规律和企业发展需求角度看,推进我国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是大势所趋”。
展望未来,钢铁行业在兼并重组中变大变强,这将对推进钢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