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缺水少电差钱 市场受制

作者:24发布时间:2011-05-30

     金融投资者报记者近日就当前证券市场的基本面、政策面和资金面采访了广州证券研发中心总经理袁季、新时代证券研发中心总监秦茂军、日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海洋。


基本面:干旱、电荒齐袭

     记者:目前我国大部分地方出现了5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同时出现了电荒现象,它们将给我国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袁季:今年部分省区用电紧张状况提早出现,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统计表明,今夏电力供需形势将呈现“缺口出现更早、范围有所扩大、强度有所增强”的新特点,保守估计至少有3000万千瓦的供应缺口。

      电力供应紧张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将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影响企业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特别是用电大户更是如此;二是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由于缺电,一些企业只好改为柴油发电,其成本将增加;三是可能导致柴油供应紧张;四是有可能进一步推高物价。政策调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负面影响本身就很大,而目前通胀仍然维持在高位,且电荒、干旱有再次推高通胀的可能,因此当前实体经济可能还要继续承受压力。

       秦茂军:我国长江中下游正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将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虽然现在还看不到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现象,但在今年的大春作物收获后就会显现出来,现在市场对于粮食减产的担忧情绪逐渐升温。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近两月有所回落的食品价格有望再拾涨势,继续助推物价高位运行,预计5月CPI仍将维持高位,同比增长在5%以上,甚至可能会再创新高。

     针对今年1号文件提出“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一倍”的目标,水利部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后一段时间,将全面提高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加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水利部已经安排部署“十二五”和2011年任务,将采取措施确保今后一段时间大规模水利建设的进度和效益。而发电量从去年10份以来就一直处于下降状态,目前的电荒将使部分企业停产。

       徐海洋:因为出现了干旱天气就需要电力进行抗旱,但却同时出现了电荒,旱灾与电荒一起出现可谓雪上加霜。根据我国历年的天气变化规律,每年的6月份才进入雨季,因此现在还不能就此断言今年是一个干旱年。当然,如果旱情长期得不到缓解,则将影响到今年大春作物的生产,造成减产的局面,加重通胀预期。

        不过,我认为目前最值得关注的是,投资者的信心出现了一点问题。最近有一些证据似乎在暗示中国经济可能进入一个滞胀时期:物价继续攀升,经济增速放缓,其他新出炉的数据看起来也不乐观。如在消费方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4月份汽车销量较去年同期下滑0.25%,为两年来首次下滑。汽车销量是衡量中国消费活动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由此,该行业组织质疑今年汽车销量增幅是否会达到此前预测的10%至15%。去年,受北京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财政刺激计划和下调汽车购置税的优惠措施推动,中国汽车销量激增32%。而眼下,不仅刺激措施已经到期,需求本身的强度也不那么确定了。

政策面:或现“两难”境地

        记者:在目前我国大部分地方旱灾、电荒同时出现的情况下,管理层对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会否作些微调?

      袁季:受到食品、房屋租金、劳动力等价格持续上升的影响,通胀压力暂时未有缓解的迹象,CPI将维持较高水平并有可能再创新高。

      由于货币超发是导致通胀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中央多次强调要消除引起物价、房价上升的货币因素,央行行长周小川也在4月份公开表示,适度收紧的货币政策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因此,货币调控措施在短期内难以放松,估计6月份继续上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较大。预计在经历了密集的宏观调控后,6月份往后应该有一个对政策效应的观察期。

       秦茂军:在货币政策方面,现在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经济增速在下降,4月份PMI环比下降,5月份还会继续下降。近期持续高位运行的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25日再次全面大涨,所有期限质押式回购利率、银行间拆借利率均突破5%大关。按理说,应该在货币政策方面给以适当松动,近期准备金率等数量手段继续推出的概率大大降低。但另一方面,通胀压力仍然很大,5月份的CPI仍将在高位运行,货币政策不具备松动的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滞胀苗头开始出现。

      同时,随着通货膨胀率上升,现在全球央行应开始或继续提高关键利率。经合组织将34个成员国2011年的通货膨胀率预期上调至2.3%,去年11月份的预期为1.5%。该组织还将2012年的通货膨胀率预期由1.4%上调至1.7%。经合组织称,长期通货膨胀预期上升,预示近期整体通货膨胀率走高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将比以前预期持续得更久,所以央行还会继续使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调控。

      徐海洋:单纯从供求关系上着手是解决不了通胀问题的。因为目前我国的通胀既有因为货币超发而形成的价格泡沫,又有因为成本增加的原因,如近年来原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和财务费用上升,推动物价上涨。即使进入今年下半年后,我国的通胀仍然会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之上。

      当然,货币政策从实施到产生效应有一个过程,经过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后,估计在今年7月中旬公布的今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数据中就可以显现出来。这应该更多地从季度环比中进行观察。当经济出现了明显的衰退,如经济增长速度低于8%时,货币政策才会有所松动,目前央行仍然会动用货币政策工具,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等。

资金面:“紧缺”仍是基调

      记者:你们对目前资金面的基本判断是怎样的?

      袁季:在资金面上,由于今年以来已经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再加上央行在公开市场上频频操作,目前紧缩的货币政策尚未看到放松的迹象,预计市场流动性将偏紧,未来企业经营或将面临资金压力。一方面企业投资所需要的资金匮乏,投资活动减少使经营状况更加恶化;另一方面,银行和民间利率上升导致资金成本持续增加,侵蚀企业的利润,也降低企业进行再投资的能力和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