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煤炭>> 资讯详情

中国亏损钢企为何难减产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1970-01-01
 

  中国钢铁业正在被一种怪现象笼罩着,一边是大面积亏损,一边是迟迟难以压缩产能。

  世界钢铁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4月,中国粗钢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48.53%。在主要钢铁生产国都在大幅压缩产能的背景下,4月中国粗钢产量仅同比减少3.9%。

  多家钢企和相关人士都曾出面表态,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中国钢产量的高居不下,引起了我国钢材库存增加、钢价下跌、钢企亏损的恶性循环。那为何中国钢铁产能迟迟不能顺利减产?

  现状·全球减产中国“独秀”

  从世界钢铁协会公布最新数据看,全球4月粗钢产量为8945.1万吨,同比减少23.6%。相比之下中国4月的粗钢产量为4341.3万吨,仅同比减少3.9%,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的减产力度,而4341.3万吨也是当月各国粗钢产量的最高值。

  世界钢协数据显示,4月份日本粗钢产量同比下降43.6%、韩国同比下降10.5%。欧盟下降48.6%。美国4月粗钢的产量为390万吨,同比下降53.4%。

  “几个大的经济体都在大幅减产,只有中国的钢铁产量基本持平,这可以看出4月份我国钢企减产的效果并不明显,这是很不正常的。”贾良群表示。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在“2009陆家嘴论坛”中指出,我国钢厂减产力度不如国外大,现在有70%~80%的钢铁产能还在生产。

  中国钢铁协会秘书长单尚华透露,目前国内大型钢厂都处于限产状态,限产比例为10%~20%,其中武钢限产20%,河北钢铁集团限产10%。

  观点·产能过剩是亏损“元凶”

  工信部上周表示,国内钢铁产量过剩一直比较严重,比实际需求高25%~30%。而产能过剩问题直接影响着中国钢铁业发展的全局,导致我国钢铁行业陷入恶性循环。分析师表示,在国内需求不振、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大量钢材积压、卖不出去,这样将加剧钢价的下行,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企业亏损加剧。

  企业复产的钢铁并没有给钢企带来利润,而是加剧了企业的亏损。今年一季度末,全国72户大中型钢铁企业整体亏损33.08亿元。徐乐江表示,1~4月,我国钢铁行业将陷入全行业亏损的尴尬局面,从目前国内外形势看,整个钢铁行业全年都有可能亏损。

  “钢价这么低,企业是很难盈利的。”贾良群向记者表示。

  正是由于过大的钢铁产能,导致对中国对矿石的需求在全球来说也是最大的。而国外矿石供应商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坚持不同意降价。

  目前铁矿石谈判陷入僵局,我国虚旺的钢铁产能和铁矿石需求“功不可没”。

  中国4月进口铁矿石5700万吨,较上月上涨9.5%,创历史新高。今年前4个月,中国的进口量总计达1.885亿吨,较去年同期上涨了22.9%。

  中方要求今年铁矿石价格回到2007年水平,也就是在去年的基础上降价40%;而矿石商咬着下降20%不松口则是由于它们看到了虚旺的中国需求,中国需求也成为了它们谈判的最大筹码。

  原因·有贷款企业不差钱

  需求并不旺盛,钢企却减产困难究竟是为什么呢?

  中钢协一直认为中小钢企复产快,是导致我国钢铁产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中钢协表示,今年以来排在增产前50名的绝大部分是年产量500万吨以下的中小民营钢企,而宝钢、武钢、鞍钢等大企业都在限产。

  “中小企业在目前较低价格的环境下还可以盈利,所以当有一定需求时,它们的产量便难以控制。”贾良群表示。

  中钢协常务副秘书长戚向东日前也表示,按目前的钢价,60%的钢铁企业都亏损,但民营企业可能还有赢利空间。

  然而大中型钢厂也并没有“老实”减产。南京钢铁董事长杨思明4月份在南昌表示,当国家刺激政策出台后,银行贷款不差钱,才是钢企减产困难的主要原因。有着国家的贷款,企业就是钢铁卖出去亏损也会生产,因为钢厂也需要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

  动态·钢材被迫“计划”包销

  大量钢材卖不出去,企业也开始绞尽脑汁想办法,按“计划”包销成了钢企渡过难关的好办法。

  日前,湖北省政府组织省内300多家用钢大户到武钢进行供需对接,现场签订93万吨钢材采购协议。据悉,武钢现已与东风公司等22家湖北省内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协议订货量已达504万吨。

  业内不具名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全国很多钢厂都这样做了,这也是目前解决钢厂困境的一个办法。但如果每个省份的都采取这种办法,市场竞争就不存在了,长期下去不利于钢铁市场的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