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方面在“保交楼”工作的持续推进下,竣工端需求表现亮眼,在持续的政策加持下,地产投资有望逐步改善。基建方面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预计基建将为钢材需求持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制造业仍处于主动去库中继,企业因对未来经济前景预期谨慎,采取低库存、快节奏的运作模式。预计2023Q3制造业将逐步开启补库周期。
若全年粗钢产量维持在2022年的10.18亿吨不变,考虑到今年前3个月已超产1818万吨,未来9个月减产任务为1818万吨,折日均产量下降15.5万吨,较1-2月份日均产量的290.6万吨,下降5.4%。若如此减产,后续钢材供需状况有望显著改善,而原料需求则被抑制,钢厂利润中枢有望抬升至2020年水平,预计吨钢利润在200-300元之间。
保交楼政策推动下,地产施工存在边际改善。
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针对该事件中央层面释放出要妥善化解处理的基调。随后郑州设立100亿房地产纾困基金,并提出要“大干30天”保交楼。政策性银行成立20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用于对房企纾困,帮助企业复工,保障楼盘竣工。3月房屋竣工面积同比+32%,较1-2月环比+24pct,在“保交楼”工作的持续推进下,竣工端需求表现亮眼。
基建投资高增,缓释地产下行压力。
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8.8%,较1-2月略有收窄,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0.3%,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7.7%,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8.5%,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7.6%。截至4月28日,Wind统计新增专项债达1.57万亿,约占2023年发放额度的41.2%,充足的资金支持下,预计基建将为钢材需求持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制造业景气回落,关注Q3补库周期的开启。
4月份制造业景气高位回落,受市场需求不足、一季度疫后企业脉冲式复产带来的高基数、以及盈利能力下降(一季度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29.4%)等因素影响,制造业PMI环比下降2.7pct至49.2%,重回收缩区间。从供需两端看,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下降4.4pct和4.8pct至50.2%和48.8%,而钢铁行业受到冲击则更为明显,上述两项指标分别下降4.6pct和10.3pct,至47.2%和39.9%。库存周期(基钦周期)一般为3-4年,本轮库存主动增库拐点出现在2021Q4,高位震荡后于2022Q1掉头向下,当前仍处于主动去库中继,企业因对未来经济前景预期谨慎,采取低库存、快节奏的运作模式。预计2023Q3制造业将逐步开启补库周期,在此之前,制造业对钢铁需求可能保持低位。
若2023年粗钢产量平控,后续钢厂利润中枢有望抬升。
若全年粗钢产量维持在2022年的10.18亿吨不变,考虑到今年前3个月已超产1818万吨,未来9个月减产任务为1818万吨,折日均产量下降15.5万吨,较1-2月份日均产量的290.6万吨,下降5.4%。若如此减产,后续钢材供需状况有望显著改善,而原料需求则被抑制,估算铁矿石需求下降2909万吨,焦煤下降1088万吨或焦炭下降818万吨。随着原料供给瓶颈的破除,2023年原料价格将逐步回归理性,钢厂利润中枢有望抬升至2020年水平,预计吨钢利润在200-300元之间。
2022年钢企利润弹性缺失,全年行业总利润365.5亿元,销售利润率仅0.4%,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二。需求收缩无疑是钢企利润表现不佳的主因,但原料成本高企亦有重要影响,已发布业绩预告的钢企在分析业绩下滑的原因时,几乎无一例外表示“原料价格高位波动”对利润侵蚀严重。近年来,原料供给端风险事件不断,淡水河谷溃坝,澳煤进口禁令、巴西暴雨、澳洲飓风,以及俄乌地缘政策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在各类风险事件不断发酵演绎下,原料价格被持续推高,钢厂在需求和成本两头挤压下,利润被极限压缩。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