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利率政策协同
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报告》指出,2023年以来,人民银行综合考虑经济金融运行特点,合理统筹政策出台时机,实施了一系列利率政策,利率政策针对性和协同性明显增强。
《报告》举例,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引导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分别累计下降20个和25个基点,带动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降20个和10个基点。同时,继续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引导主要银行下调1年期及以上存款利率10~25个基点,缓解存款定期化长期化倾向,增强企业居民投资消费动力,并为银行让利实体经济创造有利条件。
一系列利率政策取得显著成效,利率传导效果明显增强。《报告》显示,2023年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82%,同比下降0.18个百分点,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截至9月底,超过22万亿元存量房贷利率完成下调,调整后的加权平均利率为4.27%,平均降幅73个基点,每年减少借款人利息支出1600亿元~1700亿元,惠及约5000万户、1.5亿人……总的来看,人民银行以我为主实施利率调控,发挥价格工具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稳定增长。
《报告》明确,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发挥LPR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落实好已出台的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等一系列政策,推动企业居民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发挥好货币政策促消费、稳投资、扩内需作用,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盘活存量资金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报告》指出,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明确要求,对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货币信贷工作、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存量资金流通循环是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超过230万亿元,每年新增20万亿元左右。资金存量远大于每年的增量,并且存量贷款形成的企业资产、派生的货币资金,仍持续在经济循环中发挥作用。因此,盘活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虽然不会体现为贷款增量,但同样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盘活存量资金、提高使用效率要求信贷结构有增有减。从“增”的一面看,要持续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优化资金供给结构。近年来,人民银行注重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激励引导金融机构把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创新、制造业、绿色发展、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2023年9月末,“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8.2%,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6.8%,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1%,均明显快于全部贷款增速。
从“减”的一面看,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不同成分之间自然会有所更替,相关信贷需求也随之改变和调整。例如,经过多年投资建设,我国在基础设施等领域形成一大批存量资产,在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产结构的过程中,将减少一些被低效占用的存量信贷;又如,随着资本市场稳步发展,直接融资占比上升,也会对贷款融资产生良性的替代效应等。
——与经济金融结构深刻演变相适应,分析信贷增长要有多元视角,科学看待、有取有舍。从“取”的一面看,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仅要看信贷总量增长,更要看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合理融资需求是否得到充分满足,评估增量和存量贷款支持经济增长的整体效能。此外,也可以更多关注涵盖更全面的社会融资规模,或者拉长时间观察累计增量、余额增速等变化。
从“舍”的一面看,衡量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成效,不宜过于关注新增贷款情况。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信贷增速本身需要适配经济增长逐步提质换挡,加上信贷结构中“增”的一面和“减”的一面在时间上可能不同步,有时会导致短期信贷增长出现一些波动,要避免对单月增量等高频数据的过度解读。
《报告》提出,下一步,人民银行要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推动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加强协调配合
合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报告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中的两大重要支柱,也是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重要手段:
总量上,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发挥乘数效应扩大总需求,稳健的货币政策可通过货币信贷、利率等政策作用于经济,二者协同发力相辅相成创造宏观政策空间,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共同助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结构上,财政政策注重发挥再分配功能和“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强化公共服务保障,体现对重点领域的有力支持。在各级财力未能完全顾及、社会资金进入意愿不足而又亟需加强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货币政策主动补位,通过发挥激励引导作用,能够鼓励更多金融资源提供融资支持,银行信贷结构也进一步优化,体现出相应的结构调节效应。
报告强调,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人民银行积极主动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同,共同支持稳增长、调结构,合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具体举措包括:熨平日常财政收支的影响。人民银行持续加强日常的流动性管理,做好对财政收支变化的跟踪预判,灵活运用公开市场逆回购等工具进行对冲,在有效配合财政政策实施的同时,保持了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今年以来,货币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平稳运行,时点波动性总体有所降低。
支持政府债券集中发行。人民银行一方面前瞻性通过降准、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渠道加大流动性供应,为金融机构认购政府债券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平滑可能的短期冲击;另一方面在货币政策操作中广泛使用国债、地方债作为质押品,配合财政部积极开展国债做市支持操作,提升政府债券二级市场流动性,不断增强投资吸引力。2019年末~2023年9月末,国债、地方政府债余额分别增加11.9万亿元和17.5万亿元;同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累计下行0.46个百分点。
协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货币政策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可有效引导银行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增加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资金供给,与财政政策协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近两年,二者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取得了"1+1>2"的效果。例如,2022年下半年,国内经济面临较大"三重压力",亟需基础设施投资发挥稳经济"压舱石"的作用,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分工合作,支持设立两批次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共7399亿元,信贷、财政资金联动,更好促进投资效率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报告》透露,下一阶段,结合政府债券增发的形势需要,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快债券市场建设,优化国债持有结构,推动银行发展政府债券柜台销售和交易,便利更多企业和居民持有国债,实现国债投资主体多元化,既有效保障政府债券顺利发行,又加快促进直接融资发展。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