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经济再成热议话题。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不仅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同时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在我国推进“双碳”转型以来,也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开年至今,《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可持续发展报告》)相继发布。有观点认为,后续在保持政策稳定基础上,可以继续加大绿色金融的支持,不断完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金融等产品体系,调动更多资源支持绿色经济。
绿色低碳经济“大命题”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报告》,并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重点任务之一。
具体而言,《报告》提到,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加快重点领域节能节水改造。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同时,《报告》还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华林证券资管部落董事总经理贾志评价表示,绿色经济对保护环境,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在“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尤其是新能源车产业链,已经跃升世界前列。在新能源开发方面,包括光伏、风能、水能、氢能等方向都有快速的提高。未来,新能源将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也提到,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着“新兴加转轨”的关键时间窗口,在此背景下推动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极大地提升劳动效率,进一步提升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态势,从而提升中国经济发展内在的竞争力,因此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转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策文件相继“出炉”
近年来,发展绿色金融一直是我国的重点任务之一。2023年10月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指出,要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为支持我国持续推进绿色经济建设,相关政策、文件也在近期相继出台。
例如,中国证监会就在近期联合三大交易所发布ESG指引征求意见。2月8日,中国证监会统一指导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三大交易所同时发布重磅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在规则内容方面,《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建立了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框架,并明确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披露议题。
据上交所披露,2023年,沪市共1023家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率达到47%,披露数量和占比均创新高。另据交易所要求,报告期内持续被纳入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的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需要首批强制披露ESG报告。根据兴业证券测算,截至2月10日,此类上市公司共450余家,占A股市值占比51%。
此外,为了规范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加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24年1月,国务院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并自5月1日起施行。
早在2011年10月,北京、上海、广东等8省市就启动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工作。2017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启动。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据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此前披露,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2021年上线以来,累计成交碳配额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
“国家在‘双碳’转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绿色经济,后续在保持政策稳定基础上,可以继续加大绿色金融的支持,不断完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金融等产品体系,调动更多资源支持绿色经济。”贾志如是说道。
据人民银行此前披露,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已形成以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为主的多层次多元化绿色金融市场,为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28.58万亿元,同比增长36.8%,居全球首位;境内绿色债券市场余额1.98万亿元,居全球第二。
而在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看来,未来在新能源发展方面仍需继续推进,当前我国光伏和风力发电等绿色发电在整体发电系统的占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另外,在新能源车方面,包括充电桩的建设、政策支持等仍待持续推进。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