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宏观新闻>> 资讯详情

钢铁行业如何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作者:24发布时间:2024-03-12

  今年全国两会,不少代表委员建议,提高废钢的循环利用率,推进绿色材料在行业中的应用,支持低碳技术创新。

        提高废钢等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率

        废钢具有低碳减排优势,建立和完善废钢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对促进钢铁、有色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望明表示,在钢铁行业,废钢是一种可循环使用的绿色再生资源。每使用1吨废钢,可减少1.6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不过,当前我国钢铁工业以高炉—转炉流程(长流程)为主,以废钢为主要原料的电炉(短流程)钢铁产量只有10%左右。反观欧美国家,电炉钢比例达到70%以上,日本、韩国也达30%以上。

        胡望明表示,当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领域面临标准体系不健全、产业扶持政策体系有待完善、行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等问题。建议培育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打造全国性再生资源交易服务平台,推进交易服务平台应用。

        全国人大代表,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民革建议,引导、鼓励钢渣等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一是加大力度推进行业协同。推动钢铁与下游行业建立更广泛的协同耦合发展机制,共同开展钢渣产品质量评价、实际工程应用验证等,为钢渣高效利用疏通拓展渠道。二是出台相关政策对钢渣在建材行业的应用提供支持和引导,形成钢渣产品质量管控体系。三是进一步建立推广钢渣应用的具体标准,提供钢渣应用场景和推广计划,提高钢渣资源化利用水平。

        推进绿色钢铁材料的应用

        钢结构是目前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钢结构住宅寿命到期后,可以整体实现回炉再造,提高钢铁材料的利用率,减少污染和浪费。

        全国人大代表,山钢日照公司科技质量中心、钢铁研究院专家胡淑娥建议,大力推广钢结构住宅,加大对建筑钢结构材料的科技创新力度,推动钢结构建筑产品的生产、制造、应用纳入碳交易试点。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宝武太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盛更红认为,在煤炭行业相关用材上,加快以不锈钢替代碳钢进程,对于推动煤炭行业的清洁低碳作用显著。

        在他看来,现有碳钢材料已不能完全支撑煤矿安全生产和清洁低碳转型的需要。煤炭行业预计全年总体用钢超过430万吨,但煤炭设备目前大量使用碳钢材料制造,容易产生锈蚀。部分锈蚀严重的设备使用寿命仅7000小时左右,煤矿每年因设备维护和更换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资金。

        目前,我国不锈钢企业已研发出煤炭行业输送、瓦斯抽采、给排水用不锈钢,并开始批量使用。煤矿的智能化建设需要稳定、安全、轻便的材料做支撑,而不锈钢拥有服役时间长、安全可靠、强度高的优势,且作为绿色材料可回收利用,可大批量替代碳钢等材料。如在煤炭输送领域,不锈钢托辊耐锈蚀,使用寿命达到5万小时以上,是普通托辊寿命的3倍以上。

        盛更红建议,通过加速煤矿用低碳不锈钢标准建设等工作,推动煤矿用不锈钢在我国煤炭企业的快速推广应用。

        支持低碳技术创新

        当前,国际主要钢铁生产国家(地区)均制定了低碳技术发展计划,希望借此扭转其钢铁工业全球竞争力走弱势头。与之相比,我国钢铁行业低碳转型起步较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技术储备不足,研发攻关力量较为分散,国家层面尚未形成针对核心低碳共性技术的系统支持方案。

        为此,赵民革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针对钢铁行业设立国家钢铁低碳技术创新中心,配套钢铁强国科创专项资金,在绿色低碳、数字智能和多学科融合领域形成科学导向的基础性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研究和市场导向的应用型研究体系,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堵点。

        赵民革表示,要重点支持钢铁行业及上下游产业链开展低碳技术基础性研究和能力建设、世界前沿低碳共性技术研发及应用,同时推动钢铁行业环境产品声明(EPD)平台建设及下游产业链应用。

        全国人大代表,河钢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兰玉建议,构建“一中心、多平台”的钢铁产品碳足迹认证体系:一是鼓励大型钢铁企业加快研发基于共同标准的生命周期评价(LCA)体系和数字化平台,打造“一中心、多平台”的低碳排放钢铁产品评价和认证体系,开展国内平台互认并形成合力,满足产业链下游对产品碳足迹、低碳排放产品认证的要求;二是依托平台为钢铁行业产品碳足迹核算提供公共服务,依法合规收集整理关联行业相关数据资源,适时组织开展同行评议、交叉验证以及数据溯源性核验,支持建立中国特色的商业化钢铁产品碳足迹背景数据库;三是加强对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低碳排放产品相关管理制度、认证规则的研究,推动与主要贸易国在碳足迹核算规则和认证结果方面的衔接互认,充分发挥低碳钢铁材料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