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20余家钢企净利润下滑,山东钢铁上半年亏损9.68亿元

作者:1180发布时间:2024-09-02

钢铁行业寒冬持续。截至8月30日,有27家上市钢企公布2024年上半年业绩,仅南钢股份等四家钢企净利润为正,大部分上市钢企净利润持续下滑,亏损面扩大。其中,鞍钢股份以26.89亿元亏损居首,山东钢铁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73%,归母净利润为-9.68亿元,同比下降287.7​8%。面对严酷局面,工信部日前发布了暂停钢铁产能置换工作的通知,这是在行业亏损面扩大、经营困难的局面下,官方全力抑制钢铁产能过剩和无序扩张的重要举措。

普钢企业集体亏损,钢企上半年盈利水平创近十年来新低

上半年,钢铁行业持续弱市行情,行业整体亏损,下游需求持续不振、钢铁价格呈低位振荡趋势,原料端虽联动下行,但降幅低于销售端,进一步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日前,中钢协发布的国内市场钢材综合价格指数、板材价格指数、长材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下降了4.9%、6.4%和6.4%。

钢企业绩方面,8月29日,山东钢铁发布202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452.15亿元,同比下降3.73%;归母净利润为-9.68亿元,同比下降287.7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9.76亿元,同比下降147.02%;基本每股收益-0.09元。报告期内,山东钢铁基本每股收益为-0.09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05%。

对于亏损的主要原因,山东钢铁表示,2024年上半年钢铁行业强供给、弱需求、低价格、高成本态势明显,持续压缩企业盈利空间,购销差价较去年同期大幅度缩小。

不仅是山钢,大部分上市钢企净利润持续下滑,亏损面扩大。马钢股份去年同期巨亏22.35亿元,今年上半年亏损同比收窄95%,但仍净亏11.45亿元;八一钢铁上半年亏损7.2亿元,亏损面同比收窄7%;重庆钢铁亏损面扩大58.4%至净亏损6.89亿元;中南股份净利下降142%,由去年同期盈利314万元降至今年上半年亏损4.49亿元。

相比普钢企业集体入冬,特钢企业日子显然更好过一些。以中信特钢为例,今年一季度,中信特钢录得营业收入284.29亿元,同比增长1.64%;南钢股份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33亿元,同比增长24.7%。

业内人士分析,今年钢材价格下跌,叠加铁矿石价格仍处于相对高位,使得钢企盈利水平承压。上半年,钢铁行业盈利情况创近十来年最差水平,钢材不同品种价格也同时回落。对此,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总经济师王颖生日前表示,上半年我国钢产量5.3亿吨,同比下降500万吨,下降0.94%。从上半年国内消费量4.78亿吨看,下降了3.3%,降幅比产量的降幅更大,国内消费体现出需求不旺的特点。

官方呼吁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工信部叫停钢铁产能置换

目前,钢材产品售价和成本整体均呈下降趋势。兰格钢铁钢材价格指数显示,上半年钢材平均价格4095元/吨,较去年上半年同期下跌了232元/吨,同比下跌幅度5.4%。从钢铁市场产品结构来看,由于近两年地产基建投资持续下滑,国内建筑用钢市场需求减少,在部分钢企调整产线结构,减少螺纹等建筑用钢生产,提高热卷等工业用钢产量的时候,也导致工业普钢市场竞争加剧,为此,安阳钢铁、沙钢股份等钢企日前均表示将推进特钢转型。

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撰文表示,钢铁行业应坚持自律控产降库存,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他表示,“内卷式”恶性竞争是当前钢铁行业困境之因。一段时期以来,钢铁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已现端倪,并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部分企业无视行业发展阶段的调整、钢材市场需求的下降,简单、粗放、低水平地追求规模效益,靠打“价格战”抢市场,违背“三定三不要”基本原则(以销定产,不要把现金变成库存;以效定产,不要产生经营性“失血”;以现定销,不要把现金变成应收款),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导致钢材价格持续下跌,行业效益大幅下降。

姜维认为,钢企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仍未形成,部分企业对这轮需求下行的严峻性认识不足,以量搏胜的惯性思维仍未扭转,一些效率不高、产品结构单一的企业仍寄希望于购买产能、扩大生产,摊薄成本、增强竞争力。当然,钢铁行业连续生产的刚性特征,注定存在明显规模效益,这是钢铁行业三番五次陷入“内卷式”恶性竞争困境的根本原因。

为遏制无序竞争和产能过剩,工信部日前发布关于暂停钢铁产能置换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自2024年8月23日起,暂停公示、公告新的钢铁产能置换方案,未按要求继续公示的,则将视为违规新增钢铁产能,并作为反面典型进行通报。

当前,钢铁行业供需关系面临新挑战,绿色低碳、结构调整、布局优化、兼并重组等对产能置换政策提出了新要求。为进一步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产能置换政策,工信部此番对产能置换办法进行修订,并在此期间暂停新的产能置换方案公示和公告,这将有望遏制产能扩张乱象,引导钢铁产业有序转移和布局优化,促进钢铁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改造升级,加快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