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加速首批突破性近零碳钢铁投资与部署报告 - 中国篇》由落基山研究所发布,旨在探讨中国钢铁行业向近零碳转型过程中的投资与部署策略,主要内容包括:
1. 钢铁行业转型现状与挑战
- 转型方向: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占比高,转型对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其生产特点为煤炭占比高、短流程占比低,具有减排潜力,但也面临成本挑战。未来,废钢回收率提高和减排技术发展将推动行业转型。
- 项目现状:政策推动下,众多钢铁企业制定碳目标,氢冶金等低碳项目涌现,已公开计划或运行产能超900万吨。
- 关键问题:低碳、近零碳钢铁项目成本高,本研究构建项目经济性模型,评估转型路径成本,寻求多方合力的综合解决方案。
2. 技术路线经济性与转型成本
- 技术路线分析:选取八条典型技术路线,分为长流程、短流程和直接还原三类,按发展阶段分为基础、过渡和终极技术,对比各路线碳排放和经济性。长流程主流技术排放高,短流程废钢电炉受废钢资源影响,直接还原技术中绿氢直接还原等具有降碳潜力但成本需优化。
- 转型路径设定:设定六种转型路径,考虑不同起始状态和技术转变,分析资本和运营支出,测算转型成本。部分路径财务表现不佳,全废钢EAF路径略优,氢冶金相关路径经济性随绿氢成本下降提升。
3. 综合解决方案与行动建议
- 多方合力支持:钢铁企业、政策、需求侧和金融等相关方应共同支持近零碳钢铁项目。政策可通过碳市场、补贴等手段影响项目经济性,需求侧采购方支付绿色溢价可稳定市场,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可缓解资金压力,国际上已有成功案例。
- 国内实践与趋势:中国大型企业引领转型,政策、金融和需求侧已开展探索。政策包括碳市场纳入和补贴,金融有转型贷款等工具,需求侧部分车企已开展低碳采购,但存在碳价和溢价标准等问题。
- 量化情景分析:基于转型路径,量化分析政策、需求侧和金融支持对项目财务指标的影响。不同路径在多方支持下财务表现改善程度不同,支持手段在不同阶段作用各异,需形成针对性方案。
- 行动建议:提出深化经济性研究、发挥优势地区带动作用、强化产业链沟通、完善政策、推动低碳采购和加强金融支持等六项建议,以加速近零碳钢铁项目投资与部署。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