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钢铁行业于复杂多变的市场浪潮里破浪前行,历经重重挑战,亦催生诸多变革,在艰难时局中凸显坚韧不拔之姿,迸发蓬勃活力。以下是对2024年钢铁行业的回顾:
一、出口表现强劲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钢材出口量持续增长,前10个月出口量已达到9189万吨,同比增长23.3%,预计全年出口量将达到1.1亿吨,为201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数据不仅表明了钢铁产品的国际市场需求旺盛,也反映出国内钢铁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有所提升。
从出口品种来看,热卷、涂镀板材等一直是出口量中占比最大的品种。同时,从出口流向来看,亚洲地区一直是我国钢材直接出口的主要区域,占比达到70%,其次是非洲和南美洲。
二、海外建厂加速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钢铁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建厂。例如,中钢设备与新峰钢铁(埃及)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埃及 200 万吨热轧卷板总承包项目合同;龙腾特钢在非洲赞比亚投资建立了其第一家海外工厂;中天钢铁在印尼斥资投建大型钢铁联合生产基地。
这些项目的落地实施,不仅有助于中国钢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也促进了全球钢铁产业的布局调整。
三、专利创新力增强
近年来,中国钢铁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专利申请数量逐年攀升。在“2023全球专利创新指数”中,有多家中国钢企进入全球前十名和前三十名。例如:南京钢铁聚焦绿色冶金前沿,研发出新型高效余热回收系统专利技术,应用于生产线后,余热利用率提升超 30%,能耗与排放大幅降低;中信泰富特钢于高端合金材料领域发力,多项特种钢专利打破国外垄断,其研发的航空发动机用耐高温合金钢,助力国产航空关键部件材料国产化率攀升。
专利创新力数据印证了我国钢铁企业近年来坚持创新发展的成效日益凸显,彰显了我国钢铁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四、人才学历水平提升
随着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选择投身于钢铁行业。
这些高学历人才的加入,为钢铁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了行业的持续发展。
五、产业链延伸不间断
为了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中国钢铁企业纷纷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例如,徐钢钢铁向上游整合废钢回收网络,掌控优质原料源;中游升级炼钢工艺,精炼高品质建筑钢材;下游进军装配式建筑构件制造,产品直供周边城市大型建筑项目,构建紧密产业协同闭环,产值与利润较产业链拓展前实现翻倍增长。
这些项目的推进实施,不仅丰富了钢铁产业链条,也提高了整个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六、智能化转型加速
智能化转型成为钢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今年以来,“无人工厂”在钢铁行业迅速崛起。例如,鞍钢矿业关宝山建立了设备预知维修体系;沙钢成功应用了镭目智能连铸浇钢无人平台;中天钢铁引入全流程智能物流调度系统等。
这些举措的实施,将推动钢铁行业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七、产能压减持续推进
近年来,中国钢铁行业经历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产能管控措施。自2024年8月23日起,工信部暂停公示、公告新的钢铁产能置换方案。苏北数家高耗能小钢企在政府引导下有序关停,产能平稳退出,苏南大型钢企如宝钢梅山基地,投资数十亿更新短流程电炉炼钢设备,吨钢能耗直降 15%。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优化钢铁行业产能结构,提高行业整体效益。
八、钢企重组加速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出鼓励钢铁企业开展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例如,山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宝武签署了合作协议;河北省也提出整合重组省内外钢铁企业等。
这些举措的实施,将推动钢铁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九、市场需求与产能变化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预计,2024年我国钢材需求量为8.75亿吨,同比下降1.7%。但从下游用钢行业来看,机械、汽车、能源、造船、家电等行业钢材需求呈增长态势。
同时,2024年10月,全国生产粗钢8188万吨、同比增长2.9%;生产生铁7026万吨、同比增长1.4%;生产钢材11941万吨、同比增长3.5%。
总体来看,预期钢铁总需求有望逐步回稳,而钢铁供给在平控政策下趋紧且产业集中度持续增强。
2024年的中国钢铁行业在出口、海外建厂、专利创新、人才吸引、产业链延伸、智能化转型、产能压减、钢企重组以及市场需求与产能变化等方面均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未来,随着各项政策的深入实施和行业的持续努力,中国钢铁行业有望实现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