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宏观新闻>> 资讯详情

山东钢铁产业“加减法” 产能转移逐“绿”向“新”

作者:1发布时间:2025-02-20
   ESP产线被誉为继转炉炼钢、连续铸钢后的“第三次钢铁工业技术革命”,从钢水到钢卷的转变,传统生产线需要3个多小时,ESP产线只需要7分钟。这样的生产线,日照钢铁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日钢”)有5条,其ESP特色产品产量现已占到山东钢铁产量的10%,三峡大坝、港珠澳大桥、京沪高速、青藏铁路、胶州湾跨海大桥等多个国家级重点工程里,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但很多人或许不清楚,ESP产线跑出加速度,离不开产能优化后一批新建大型高炉、转炉提供的支撑。2019年前日钢产能不足千万吨,伴随山东实施钢铁优化布局调整,日钢承接滨州、淄博等传输通道城市962万吨的钢铁产能转移,新产能的释放为其实现高能耗、低产出冶炼装备“上大压小、上高压低、上新压旧”提供了空间:新建的3000立方米高炉、300吨转炉及配套设施不仅节约60%的土地资源、减少超过60%的污染排放、降低25%以上的能耗,还以更稳定的铁水质量带来中高端产品占比的持续提升。目前,日钢炼钢产能已达1895万吨,铁前、炼铁及炼钢等全流程进行数智化转型升级。
  山东是钢铁产业大省,全省现有17家钢铁冶炼企业,粗钢产能约8000万吨,居全国第三。转型升级、产能优化、技术革新……近年来,包括日钢在内的一批企业逐“绿”发展、向“高”跃升。“近年来,山东大力推动钢铁产业转型发展,内陆钢铁产能向日临、莱泰两大钢铁基地转移,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孔庆成介绍,目前,传输通道城市10家钢铁企业1975万吨炼铁产能、2356万吨炼钢产能均已完成转移,两大基地产能占比近80%,沿海产能占比达56%,日钢、钢投特钢、鑫海实业、石横特钢等产能置换项目均顺利投产运营。
  新质生产力在钢铁产业加快成长。适应重点区域大气质量新形势新要求,山东推动钢铁企业全面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目前,全省12家长流程钢铁企业全部达到环保绩效A级水平、8家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围绕建延补强产业链条,加强政策支持和要素配置,推动企业抢占产业发展新高地:山钢股份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油罐钢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桥梁钢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二;石横特钢热轧锚杆钢、高强角钢等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青岛特钢超高强度桥梁缆索用钢实现进口替代。攻克新技术,研发新工艺、新材料,钢铁企业直面市场竞争努力培育持续发展能力:青岛特钢高碳帘线钢“一火成材”工艺,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万吨;日钢ESP无头轧钢技术,年节约标煤50万吨。就在去年,《山东省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正式印发,强化金融、人才等要素保障,促进科研项目孵化及产业化落地,一批满足新领域发展需要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加速走下生产线。
  巨幅大屏上,浇钢平台的设备清晰可见,浇钢过程的关键步骤有语音系统实时提示——在山东钢铁集团永锋临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钢永锋临港”),依托数字化转型,整个智控大厅仅需37名人员,就可轻松掌控5G云网资源管理、烧结、球团、炼铁、动力能源等核心工序。在山东鲁丽钢铁有限公司的废钢处理现场,一台台智能摄像机忙碌地捕捉着废钢的每个细节,这些数据通过5G网络被传输至云端服务器,经AI算法分析处理后,便可自动生成详尽的废钢判级报告,帮助实现废钢自动化、智能化分类管理。
  积极拥抱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山东钢铁企业数字化转型走深走实,带动质量控制、生产效率等进一步提升。“钢铁产业作为重要基础产业,其稳定发展对工业经济整体增长有重要意义,未来还需要持续创新和进步,更好适应经济转型升级需求。对此,工信部门将加强行业运行监测,强化联系服务机制,持续优化助企服务。”孔庆成表示,目前,山东正加快推动日钢升级改造项目建设以及山钢永锋临港兼并重组潍坊特钢产能,鲁丽钢铁、巨能特钢就地转型等项目产能置换公示、公告,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同时,将推动钢铁企业与高校、研究院等产学研用结合,加强对低碳工艺、技术、装备的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应用,积极探索新建氢冶金等绿色低碳冶金项目,大力发展短流程炼钢,确保持续提升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水平。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