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煤炭进口收紧预期升温;非电需求待复苏

作者:1180发布时间:2025-02-24
   国内动力煤市场延续弱势运行态势,煤价已跌至近四年低位。港口及产地煤价持续下行,供需宽松格局下库存压力显著,但进口端政策调整与季节性因素或带来边际支撑。非电行业复工节奏及需求恢复程度,将成为未来市场走向的关键变量。

  一、煤价短期承压:供需宽松压制市场

  供应恢复快于需求,库存压力凸显

  春节假期结束后,国内煤矿产能利用率快速回升,叠加月度生产任务导向,主产地复产进度显著快于下游需求恢复。据行业监测数据,462家煤矿产能利用率环比提升13%,供应端增量对煤价形成直接压制。与此同时,北方采暖季临近结束、南方雨季水电替代效应增强,电煤需求进入传统淡季。CCTD数据显示,2月上旬火电日均发电量同比下降6.41%,电厂日耗虽环比回升但同比仍显疲弱,库存可用天数保持高位。

  非电需求复苏缓慢,采购低迷

  非电终端节后复工节奏偏慢,建材、化工等行业受盈利空间收窄及订单不足影响,原料采购以刚需为主。港口库存持续累积进一步加剧市场悲观情绪,环渤海港口煤炭库存已突破2900万吨,同比增幅近五成。现货市场交投清淡,下游观望情绪浓厚,部分贸易商为缓解资金压力选择低价抛售,导致煤价重心持续下移。

  二、进口端支撑隐现:政策与季节性因素交织

  印尼供应扰动或收紧低卡煤货源

  进口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印尼低卡煤价格优势随国内煤价下行逐渐减弱,但雨季导致的运输受阻及即将到来的斋月可能进一步限制货源释放。据行业测算,当前印尼Q3800到岸价较同热值内贸煤低约35元/吨,若后续发运受限,低卡煤报价或维持坚挺。此外,印尼政府近期加强采矿监管,可能对中长期出口能力形成制约。

  国内进口政策调整压制短期市场情绪

  中国神华计划自2025年4月起全面暂停进口煤采购,原定3月执行的进口计划推迟至4月,预计一季度进口量减少100万-200万吨。历史经验显示,进口限制政策对国内煤价具有托底效应。例如,2013年《煤炭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后,劣质煤进口量显著缩减;2020年对澳煤进口的限制亦导致国内供需格局阶段性改善。若此次政策落地,进口煤补充效应减弱或对国内市场形成支撑,但需关注其他进口来源国替代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