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宏观新闻>> 资讯详情

碳排放权市场扩围加速供给侧改革;行业库存压力缓解现转机

作者:24发布时间:2025-03-31
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明确将钢铁行业纳入碳市场管控范围,覆盖约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量

  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至钢铁行业,中国钢铁产业正式迈入碳约束时代。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明确将钢铁行业纳入碳市场管控范围,覆盖约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量。这一政策叠加本周钢材库存持续下降、消费量环比回升等数据,为行业供需矛盾改善带来曙光。

        一、碳排放权市场扩围倒逼供给侧改革提速

        全国碳市场对钢铁行业的纳入,标志着行业减碳进入强制约束阶段。根据《方案》,钢铁行业管控范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新增重点排放单位约1500家。当前钢铁行业碳排放占全国总量约15%,碳市场机制将通过配额分配和交易,推动企业加速技术升级与产能优化。

        政策设计上,2024年配额将基于实际碳排放量等量分配,2025-2026年采用碳排放强度控制思路,以“行业整体配额盈亏基本平衡”为目标。这一机制既避免对行业短期冲击过大,又通过强度法引导企业提升能效。例如,高炉产能利用率本周环比提升0.38个百分点至89.1%,表明产能释放仍在高位,但未来落后产能或面临更严格的淘汰压力。

        数据真实性成为关键挑战。钢铁生产工艺复杂,碳排放核算需覆盖焦化、炼铁、轧钢等全流程。生态环境部强调将建立核查体系,但企业需投入更多资源完善碳管理能力。长期来看,纳入碳市场将增强中国钢铁产品的国际绿色竞争力,推动行业向低碳化、高端化转型。

        二、库存压力缓解与需求边际改善支撑行业修复

        本周数据显示,钢铁行业库存压力有所缓解。截至3月28日,五大钢材品种社会库存周环比下降2.76%至1253.7万吨,厂内库存下降2.94%至484.2万吨。同时,五大钢材消费量环比增加1.41%至919.8万吨,建筑用钢成交量周增9.44%,反映下游需求边际改善。

        资金到位率提升为需求端提供支撑。百年建筑网数据显示,3月25日样本建筑工地资金到位率升至57.87%,其中房建项目资金到位率环比增1.4个百分点至48.83%,显著高于去年同期。非房建项目资金到位率维持在59.7%高位,基建投资韧性凸显。

        原料成本压力分化或影响利润修复节奏。本周铁矿石价格上涨3.15%,但主焦煤价格持平,电炉螺纹钢吨钢亏损扩大至405元。高炉企业吨钢利润虽环比下降12%,仍维持121元盈利,表明长流程钢厂成本优势仍在。行业整体需警惕原料价格波动对利润空间的挤压。

        当前,钢铁行业正处于“减量发展”与“绿色转型”的关键交汇点。碳排放权市场的约束与库存去化带来的供需再平衡,或共同推动行业格局优化。随着政策引导和技术升级深化,钢铁业有望在阵痛中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