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宏观新闻>> 资讯详情

碳排放权交易方案落地 供需结构持续调整

作者:1180发布时间:2025-04-02
碳排放权交易方案落地 供需结构持续调整

  截至2025年3月末,钢铁行业在供给回升、需求弱复苏及政策驱动转型的背景下,呈现阶段性供需调整特征。生态环境部于3月26日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标志着钢铁行业正式纳入全国碳交易体系,推动化解过剩产能与绿色转型协同发展。

  一、政策驱动行业转型,碳交易助力产能优化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扩容,为钢铁行业设定了明确的减排目标与市场化调节机制。根据方案,高排放、低效产能将面临更高的碳成本压力,倒逼企业加速技术升级或退出市场。湘财证券指出,碳交易机制将优先淘汰能效水平低、环保不达标的产能,同时鼓励企业提升废钢利用率和电炉炼钢比例,推动行业向绿色化、集约化方向转型。

  从生产端看,3月钢铁产量保持温和增长。五大钢材合计产量869.5万吨,周环比上升0.47%;铁水日均产量237.28万吨,同比上升7.22%。尽管冷轧卷板供给小幅收缩,但其他品类产量均环比增长,显示短期内生产端仍有一定韧性。然而,鞍钢股份等企业2024年净利润亏损扩大至71.22亿元,折射出行业盈利压力与产能过剩矛盾仍未缓解。

  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压力下,行业集中度提升成为必然趋势。中物联钢铁物流专委会数据显示,3月钢铁PMI为46%,连续两个月回升但仍处于收缩区间,表明产能出清与结构调整仍需时间。

  二、市场供需弱平衡,成本与价格博弈延续

  3月钢铁市场需求呈现“旺季不旺”特征。五大钢材消费量919.78万吨,周环比上升1.41%,但同比下降3.72%;建筑用钢日成交量同比下滑14.82%。尽管基建与制造业用钢需求存在回暖预期,但资金落地滞后导致需求释放力度不足。与此同时,钢材出口保持增长,2月累计出口量同比上升6.66%,部分缓解了内需压力。

  库存端持续去化,社会与厂内库存分别环比下降2.76%和2.94%,但冷轧卷板及中厚板厂内库存出现累库迹象,反映结构性供需矛盾。成本方面,铁矿石价格周环比小幅上涨1.64%,但焦煤、废钢等原材料价格延续跌势,吨焦利润亏损收窄至-50元,成本支撑力度有限。

  价格端呈现震荡格局。3月末普钢价格指数环比微涨0.48%,但月环比下降1.12%;特钢价格指数则延续弱势。新华财经分析指出,4月需求回暖或带动钢价阶段性反弹,但需警惕生产端过快释放加剧供需失衡风险。

  结语

  当前钢铁行业正处于政策驱动转型与市场周期性调整的关键阶段。碳交易机制的落地将加速落后产能退出,而需求端复苏力度与成本端波动仍是短期市场的主要变量。行业整体或延续“高产量、低效益”的弱平衡格局,企业需通过技术升级与结构优化应对长期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