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携手卓钢链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钢铁物流高峰论坛”在上海举办。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玉千在发言中表示,强供给、弱需求仍是目前钢铁行业运行的主要矛盾,并预计2025年国内钢铁消费总量将继续下降,钢材出口也将大幅减少。陈玉千还强调,在需求明显下降的背景下,“内卷式”竞争只会加剧行业困境。会上,陈玉千首先介绍了今年以来钢铁行业运行情况。
从产量和消费数据来看,2025年一季度钢铁行业供大于需格局明显。据介绍,2025年1—3月份粗钢产量高达2593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55万吨,同比增0.6%,而表观消费量23030万吨,较去年同期低286万吨,同比降1.2%,不及去年。
原料方面,目前进口铁矿石高垄断价格仍然是侵蚀钢铁企业利润的罪魁祸首。今年以来,进口铁矿石价格持续高位波动,炼焦煤价格持续下行。数据显示,一季度焦煤均价同比下降38%,铁矿石均价同比仅下降21%。
钢材出口方面,在美国关税大棒给全球贸易造成较大不确定性背景下,国内“抢出口”效应明显,3月份中国钢材出口量再度突破1000万吨,高达1045.6万吨,同比增加5.7%,是历史第五高。数据显示,1—3月累计出口钢材2742.9万吨,同比增长6.3%,好于去年同期。
库存数据反映出市场需求疲软。陈玉千介绍,目前钢材社会库存和钢厂库存均低于近3年的同期水平,相对于钢厂库存,社会库存同比下降较多。“钢厂库存是钢材供给的反馈,而社会库存则反映了钢材消费。社会库存偏低并非好事,说明下游企业拿钢的积极性不高。” 陈玉千强调。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陈玉千指出,2016年以来钢铁表观消费逐年上升,在2020年达到顶峰后,近五年逐年下降。2024年,我国粗钢产量同比减少1738万吨,降幅1.7%;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减少4398万吨,降幅4.7%。总体而言,强供给、弱需求仍是目前的主要矛盾。
从今年1—2月数据情况来看,房地产业依旧处于探底阶段,基建增速明显放缓,制造业支撑用钢需求。基于对国内下游市场的研究分析,陈玉千认为,尽管制造业领域包括汽车、家电、船舶等行业将持续增长,对钢铁需求形成一定支撑,但依然弥补不了建筑业用钢需求持续下滑的量。陈玉千预计2025年国内钢铁消费总量将继续下降。同时,他还谈到,美国加征对全球的对等关税,预计对我国钢材间接出口影响较大,钢材出口将大幅减少。
关于关税之战对中国钢铁行业的影响,中物联钢铁物流专委会主任、上海卓钢链董事CEO潘富杰在上述会议上提供了一组数据:2024年中国直接出口美国钢材为89万吨,近五年维持在70—90万吨,对美国直接出口微乎其微,占整个钢铁出口0.8%;但是,中国向东南亚、越南出口接近1300万吨,向韩国出口约890万吨,对墨西哥及其他国家出口也基本在几百万吨左右。潘富杰认为,受美国关税政策及其连锁反应影响,未来几年全球钢铁贸易格局将发生显著变化,预计可能影响中国钢铁直接和间接出口合计总量约5000万吨。
2025年开年以来,钢材价格总体呈小幅震荡走势,进入4月份以来,受美国对等关税影响,钢材价格有一定幅度下降。从中钢协会员企业盈利来看,2025年1—2月份会员企业盈利水平偏低,但好于前两年,预计一季度钢铁行业整体盈利情况好于去年同期。
在陈玉千看来,钢铁行业由“增量发展”阶段逐步进入“减量发展、存量优化”阶段。这一轮市场调整是在钢材消费总量处于长期下降态势下的深度调整,调整期不会很短。他提到,今年一季度,钢铁企业在经营效益稍有改善时存在扩产冲动,在需求明显下降的背景下,钢铁行业“内卷式”竞争只会加剧行业陷入更大的困境。“行业企业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不能一次次陷入‘钢价一上涨就放量生产,一放量生产就亏损,越生产越亏损’的怪圈。” 陈玉千说。
对于行业前景,陈玉千认为,随着几内亚西芒杜铁矿、澳大利亚西坡铁矿等高品位铁矿项目的投产,铁矿石供应增加,进口铁矿的垄断价格预计将有所收敛。同时,焦煤焦炭供应充足,原料价格在当前基础上,预计还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此外,在中办国办《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以及国家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提振下,预计钢材价格将企稳回升,进口铁矿石价格将合理回归,行业效益将逐步改善。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